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班40余名学生里,拿满分的有14个,平均分96分,儿子数学成绩虽然考了94分,但拖了班级的后腿。”据媒体2016年2月14日报道,日前武汉一位小学生家长郑女士,对着数学考了94分的儿子一顿数落,把儿子骂哭了。
郑女士的儿子今年上小学二年级,这次期末考试,语文、数学成绩分别为91分、94分。“刚得知儿子成绩时,觉得这个成绩还不错。谁知和几名家长一聊,才得知儿子的数学成绩连中等生都没达到,在平均分以下。”于是,郑女士大发雷霆。
无独有偶。2015年同期有报道称,长春市李先生很烦恼:他的儿子期末考试数学考了96分,班里47人,得满分的13人,平均分98分。虽然老师没有排名,但在他心里已将儿子纳入到了差等生的行列。
比分数更重要的是成长
曾任中国科技大学校长的朱清时说过:“原生态的学生一般考试能得七八十分,要想得到100分要下好几倍的工夫,训练得非常熟练才不会出小错。而要争这100分,就需要浪费很多时间和资源,最后学生的创造力都被磨掉了。”这话语着实令人深思。
按理说,94分并不低,甚至可算得上优秀。但与其他同学比较才发现,原来94分在班上已属差生,于是家长难以接受。其实,比分数更重要的是成长。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孜孜不倦的学习热情最为重要。为此,家长和学校要淡化分数意识,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千万不要随意给分数低的学生贴上“差生”标签。对于孩子不够理想的成绩,大可不必如此紧张,更不该大发雷霆,让孩子从小感受过大的竞争压力。此外,有关部门要加大教育政策的执行力度,摒弃唯分数的教育评价标准,真正让绿色教育质量评价机制落地生根、深入人心,让学校和老师真正摆脱应试思维的束缚。否则,类似的“中国式家庭教育”还将不断出现。
“考94分被骂哭”折射教育功利化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其实,真正视分数为命根的不是学生,而是家长和老师。而家长和老师过分看重分数是畸形、攀比的功利教育观在作祟。在现行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成为了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唯一标准,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有些是“高学历低技能”或“高分数低素质”。其实,家长并非不明白健康快乐对于孩子的重要性,然而在分数和成长上难以找到平衡点,无形中就把重心偏向了分数,认为分数高才是好孩子。殊不知,分数只是评价孩子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不是学习的全部。分数可以成为升学法宝,但不等于能力素养,更不等于美好人生,绝不能让分数成为禁锢孩子自由生长的枷锁。
由此可见,骂哭儿子的不仅是他的母亲,还有越来越功利化的教育体制。长期以来,跟着高考指挥棒转的应试教育,多年形成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有碍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高校“唯分数是举,唯状元是才”的选才模式,也使中小学生失去了公平竞争的成长环境。
郑女士的儿子今年上小学二年级,这次期末考试,语文、数学成绩分别为91分、94分。“刚得知儿子成绩时,觉得这个成绩还不错。谁知和几名家长一聊,才得知儿子的数学成绩连中等生都没达到,在平均分以下。”于是,郑女士大发雷霆。
无独有偶。2015年同期有报道称,长春市李先生很烦恼:他的儿子期末考试数学考了96分,班里47人,得满分的13人,平均分98分。虽然老师没有排名,但在他心里已将儿子纳入到了差等生的行列。
比分数更重要的是成长
曾任中国科技大学校长的朱清时说过:“原生态的学生一般考试能得七八十分,要想得到100分要下好几倍的工夫,训练得非常熟练才不会出小错。而要争这100分,就需要浪费很多时间和资源,最后学生的创造力都被磨掉了。”这话语着实令人深思。
按理说,94分并不低,甚至可算得上优秀。但与其他同学比较才发现,原来94分在班上已属差生,于是家长难以接受。其实,比分数更重要的是成长。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孜孜不倦的学习热情最为重要。为此,家长和学校要淡化分数意识,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千万不要随意给分数低的学生贴上“差生”标签。对于孩子不够理想的成绩,大可不必如此紧张,更不该大发雷霆,让孩子从小感受过大的竞争压力。此外,有关部门要加大教育政策的执行力度,摒弃唯分数的教育评价标准,真正让绿色教育质量评价机制落地生根、深入人心,让学校和老师真正摆脱应试思维的束缚。否则,类似的“中国式家庭教育”还将不断出现。
“考94分被骂哭”折射教育功利化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其实,真正视分数为命根的不是学生,而是家长和老师。而家长和老师过分看重分数是畸形、攀比的功利教育观在作祟。在现行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成为了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唯一标准,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有些是“高学历低技能”或“高分数低素质”。其实,家长并非不明白健康快乐对于孩子的重要性,然而在分数和成长上难以找到平衡点,无形中就把重心偏向了分数,认为分数高才是好孩子。殊不知,分数只是评价孩子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不是学习的全部。分数可以成为升学法宝,但不等于能力素养,更不等于美好人生,绝不能让分数成为禁锢孩子自由生长的枷锁。
由此可见,骂哭儿子的不仅是他的母亲,还有越来越功利化的教育体制。长期以来,跟着高考指挥棒转的应试教育,多年形成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有碍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高校“唯分数是举,唯状元是才”的选才模式,也使中小学生失去了公平竞争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