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来源 :考试与评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i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数学教育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教师应从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入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真正把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落到实处,激发学生潜能。
  【关键词】中学生 创新意识 培养
  一、创新意识及其特征
  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意识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具有发现新规律、新事物、新理论、新学说、新概念、新设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和主动探索精神,是一切发明和创造的源泉。
  所谓创新意识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在数学教育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对某些定理、公式、例题的结论或其本身进行深人、延伸或推广。创新意识具有求异性、探索性、开创性。
  二、创新意识的培养
  1.注重问题的教学,以问促思,以问促变,以问促创新意识的培养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年轻从教时,特别鼓励学生向教师提问,他总是想办法让学生通过不同途径问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喜悦、自信,从而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 (1) 问题的来源及选择。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過在不会问。”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预习中发现书本的问题,收集大家思考的错误问题,根据生活实际的需要所提出问题作为问题的来源;例如,“角的概念的推广”的内容,我们用时钟拨快、拨慢的区别来作为问题,从而引入角的新概念。(2)问题的解决。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是独立操作(或思考)还是集体研究,或小组讨论?是先独立研究再相互交流,还是带着问题看书自学?这与所研究问题的难易程度有关。通常的做法,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活动,将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要充分发挥数学交流的教学功能,促进学生思维的交互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及时在学生活动过程中及问题解决后进行小结,将触发思维的因素(即问题是怎样想到的?是什么使我这样想的?为什么这样想的?)进行显现,将引导思维的方法、策略进行提炼,让学生分析把握,为今后创新思维打下基础。
  2.重例题的选择及变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首先,教师对教学中的例题的设计和选择,要有针对性;要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要引导学生对原理进行广泛的变换和延伸,尽可能延伸出更多相关性、相似性、相反性的新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创设民主氛围,激发主体意识是关键
  高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主要是用来传播和再现前人研究。发现所积累的科学成果的,不再具有首创性,加上其自身严谨的逻辑性和抽象的理性,要求高中数学的创造教育必须创设一定情景、氛围,引导、启发学生模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呼唤学习主体能动参与联想、判断、推理、综合分析、归纳等学习探究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发扬民主教学作风,创设和谐、平等的适学氛围,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强化学生的自主精神,就成为促成学生潜在的创新之火迸发异彩的必要先导,成为关键。基于此,在数学教学中,笔者认为应提倡如下做法:
  第一,允许“插嘴”。亚里士多德曾讲:“创新思维就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在学习《三角形的中位线》一节时,师生一起证明定理后,一学生突然插嘴:“老师,我觉得还有一种证法,就是截取第三边中点,即折半法。”我要求同学们都证证看。大家都证不出,这下同学们都明白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只能用延长中位线(加倍法)来证明,我说这就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学生心领神会,愉悦地笑了。问题也就在民主、活跃的氛围中解释,而且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第二,动手和动脑相结合。脑手二者的相辅相成,能使大脑左右两半球趋于阶同活动,使两方面的能力都得以充分发挥并结合,这对激发主体性,培养创新意识,无疑是非常大的,“心之官则思”。思维是学习的基础。鼓励学生敢想、善想,是十分重要的。某种意义上,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都是“想”出来的,牛顿在谈及成功的秘诀时,曾说“我一直在想、想、想”。只有解放了学生的头脑,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才能冲破旧藩篱,立异标新,发挥其创造性的威力。在培养想象力方面,数学无疑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4.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强化好奇心,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精神
  观察是人们全面、深入、正确地认识事物的一种过程,是学生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主要途径。常言说:“善观察者,可以见常人所未见;不善观察者,入宝山空手而回”。如科学巨匠牛顿、爱因斯坦和大发明家爱迪生,不仅具有惊人的观察力,而且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从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新东西。这样做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强化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与辐射。
  总之,学生的创新能力决不是两三天就可培养起来的。这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的多向思维,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大胆突破常规,敢于提出新观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邓小荣.高中数学的体验教学法[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3(8)
  [2]黄红.浅谈高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3(6)
  [3]胡中双.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7)
  [4]竺仕芳.激发兴趣,走出误区—综合高中数学教学探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3(4)
其他文献
当今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已经从硬实力的比拼转向软实力的较量。改革开放后我们从西方引进了大量的方法和工具,并在实践应用中加以改造创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经济社会发展
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运动能力和技术水平均有了较大的提高,能开展一定的体育锻炼和活动.教学中继续采用教师教学生学的形式,既单调又枯燥,学生容易产生厌恶心理.学生学习新的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作过一首儿歌: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可见,手脑并用可以产生创造的火花,在数学课上,动手操作对思维
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奖学金评定办法存在的弊端,提出了一套量化办法,简化了评定程序,增加了奖字金评选工作的透明度和科学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学风建设也起到积极的推动
变应性鼻炎发病率近些年来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主要临床症状是喷嚏、清水样涕、鼻塞、鼻痒等.本文对大气污染,包括大气悬浮细颗粒物、二氧化氮、臭氧、二氧化硫等对变应性鼻炎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分析高校辅导员作为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中流力量,应树立发展理念增强工作针对性,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增强工作实效性,构建大教育格局,在学生思想政治教
把自组织理论主要观点移植到篮球教学中,综合运用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学论等相关知识,结合篮球运动教学的规律和特点,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把知识、技能、能力、人格转化
本文针对高校教育中忽视大学生人文素养和道德良心的培养,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忽略了对自身和他人生命意义的尊重和珍爱的现状,主要在解析生命教育的内涵基础上,探讨生命教育
文章论证了对大学生实施“准军事化”管理的必要性、作用、方法;并对实施效果进行分析,阐述了高校实施“准军事化管理”能够从一定程度上解决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
21世纪的今天,一名职高生是否优秀,不再以成绩好坏来作为唯一的判定标准,而是要求我们的职高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但是职高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