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小结石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中医药咨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le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泌尿系结石伴绞痛是肾脏科常见的急症之一,中西医结合治疗尿石症是中医治疗结石的发展方向,具有一定优越性。2005年4月~2007年4月,我科对6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系统治疗,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25~55岁;病程5个月~10 年,多数为1~2 年;单纯肾结石17例,单纯输尿管结石18例,单纯膀胱结石2例,肾输尿管均有结石者13例;单侧泌尿系结石41例,双侧泌尿系结石7例,另2例为膀胱结石;疗程最短3天,最长3个月,多数为1个月左右;结石最大1.1 cm,最小0.3 cm,平均0.6~0.8 cm。
  1.2 诊断标准 60例患者都有腰胀或腰腹部疼痛病史,有的患者已确诊为泌尿系结石。就诊时,都有腰腹部疼痛、排尿异常、肾区叩击痛、腹部深压痛等症状体征,且能排除阑尾炎、胆管及胃肠道穿孔等急腹症。B超提示肾结石或输尿管结石;部分患者腹平片证实泌尿系结石。符合上述病史、症状体征,并通过辅助检查证实,可诊断为泌尿系结石。
  1.3 治疗方法
  1.3.1 中医治疗方法 60例都是青年、壮年患者,体质较好、正气不虚,因此,均按湿热型—实证处理,给予清热利湿、排石通淋、活血化瘀、缓急止痛,基本方:金钱草30 g、六一散30 g、石苇30 g、海金沙15 g、冬葵子15 g、白芍10 g、鸡内金15g、川牛膝15 g、延胡索10 g。每天1剂,先加水800 mL,煮沸后滤出;再加水600 mL,煮沸后滤出;最后加水400 mL,煮沸后滤出,3次滤出液合在一起,共约1 500 mL,分3次口服。
  1.3.2 西医治疗方法 病程长,有畏冷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者,或外周血白细胞增高者,或尿常规示脓细胞者,给予静脉输液,选用氨苄青霉素联合甲硝唑,或氨苄青霉素联合氧氟沙星等。就诊时,疼痛较剧烈者,肌注阿托品甚或度冷丁等。为了冲击结石,给予双氢氯噻嗪联合安体舒通口服,或呋噻米静注,以加强利尿作用。
  1.3.3 其他辅助措施 治疗期间,大量饮水,每天尿量维持在2 000 mL以上;腰腹部疼痛发作时,配合针刺疗法,取穴肾俞、膀胱俞、三阴交、阿是穴等。用药过程中,腰痛剧烈者,嘱患者跳跃、跑步等,以利结石的排出。
  1.4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自尿液中排出结石,腰腹部胀痛、尿频尿急等症状消失,排便排尿正常;腹部平片及泌尿系B超,证实结石已排出;血尿常规正常,特别是尿液化验,红细胞明显减少,乃至消失。显效:结石体积较大,数量在2个或以上的患者通过治疗,自尿液中排出结石1~2个,临床症状消失,血尿常规正常;但腹部平片及泌尿系B超检查,证实仍有结石未排出,只是较治疗前结石位置向下移动。无效:腰腹部疼痛未减轻,或刚消失,又即出现腰腹疼痛;尿液中无结石排出;尿常规、腹平片、泌尿系B超等检查,证实结石仍存在,位置无变化。恶化:腰腹部疼痛症状加重,且出现畏冷发热、周身痛等全身性症状,外周血白细胞增高,尿常规红细胞增多,肾功能提示有损害,腹平片及泌尿系B超检查,结石无移位,肾盂和输尿管积水较前加剧。
  2 结果
   本组治愈37例,占66%;显效12例,占20%;无效6例,占10%,转碎石治疗或手术治疗;恶化3例,占5%,转手术治疗。
  3 讨论
   泌尿系结石伴绞痛是肾脏科常见急症之一,虽然开放手术、体外冲击波碎石、经皮肾镜取石及输尿管镜下碎石取石已广泛开展,新近开展的激光碎石也渐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无论从大多数患者的主观意愿,还是从费用疗效比评价方面,外科干预都不是新发泌尿系小结石的首选疗法,而目前临床上仍常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泌尿系较小结石(<6×10mm)。祖国医学认为湿热下注,煎熬尿液,结为砂石,故为石淋,砂石不能随尿排出,则便艰涩,尿时疼痛。说明泌尿系结石病初以湿热下注为病机,故治疗以清热利湿、通淋排石为主[1]。而已故著名肾脏病专家叶任高教授强调清热化湿是肾结石治疗的重点,应贯穿肾结石治疗的整个阶段。方中金钱草清热化湿,利尿通淋,解毒消肿,入肝、肾、膀胱经,为治疗泌尿系结石要药,近代药理研究认为金钱草能使小便变为酸性,从而使存在于碱性条件下的结石溶解,且具有显著广谱抑菌作用,对于结石合并轻度感染效佳。石韦利水通淋,归肺、膀胱经,且具有止血作用,此外,石韦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等也有抑制作用[2]。故对于泌尿系结石兼有尿道损伤出现血尿伴轻度感染者颇为适宜[3]。海金砂利水通淋,清热解毒,入膀胱经,药理研究含有多种黄酮甙,为尿路解痉药。鸡内金消食散积,入膀胱经,药理研究能增强肌张力,具有助动作用,有利于结石溶化和移行。留行子有活血通络利尿之功。车前子、泽泻则助利水通淋,更加白芍、甘草、当归、乌药有缓急止痛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白芍所含芍药甙有较好的解痉作用,当归、乌药有松弛平滑肌的作用[4],故对于泌尿系小结石引起的绞痛效佳。川牛膝入肾经,利尿、行瘀以通淋,现代药理研究可促进尿路平滑肌蠕动,促进尿石排出。上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通淋排石之功。合并肾盂积水,加用桂枝、熟附片温运肾阳。上述中药排石治疗有中医基础理论支持及现代药理研究的证实,效果是肯定的,但单纯中药治疗已被证实效果明显低于中西医结合方案,而本临床研究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方案,故目前多主张中医治疗基础上结合西医总攻治疗方案,大量饮水、解痉药物应用,运动方案均增加小结石的排出率。
   总之,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小结石能提高结石的排出率,缩短结石的排出时间,可作为泌尿系小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案,特别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泌尿系结石治疗的常规疗法和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张伯臾.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35.
  [2]陈严文.叶任高教授治疗肾结石临床经验.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6,7 376-377.
  [3]王本祥.现代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4:402-404.
  [4]杜学番,吴成山.辨证分型治疗泌尿系结石106例.陕西中医,2005, (12):1299.
其他文献
弱视是视觉发育期,由于异常视觉经验,造成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正常,或双眼视力相差2行以上,临床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经恰当治疗后,视力可以提高或完全恢复。弱视病因主要与斜视、屈光不正、屈光参差及形觉剥夺等因素有关。弱视的危害不仅在于视力低下,而且还缺少完善的立体视觉。根据我国流行病学调查弱视发病率1%-5%,平均2.8%,,保守估计有780多万儿童患有弱视。   1 儿童弱视的诊断  1.1 弱
当归贝母苦参丸原为《金匮》治疗妇人妊娠小便难之方,其病机是膀胱郁热,气结成燥,用当归补血活血润燥,苦参清热结、利湿热。贝母化痰散结,清解郁热。现有一发热病人,其证属下焦湿热
作为一种基本的理性能力,推理是人对必然的事物和可能的事物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作出新判断(结论)的过程。人作为面向未来事情的存在物,是必然要进行推理活动的。对必然事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药治疗经行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07年—2009年收治的经行头痛患者50例,按照住院日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给予加味逍遥散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治疗结果。结果 3个疗程后,观察组痊愈14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疼痛发作频率及疼痛VAS评分均好于对照组(P0.
【摘要】 目的 探讨急诊眩晕病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期间收治的24例急诊眩晕病患者。本组所有患者均给予中医辨证治疗,针对气血亏虚型、肾精不足型、瘀血内阻型等不同患者,分别给予不同的中药治疗方案。所有中药均用水进行煎服,每天两次,一个月为一个疗程。结果 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后,本组大部分患者均有了明显的好转。其中,显效患者达14例,有效患者达8例,无效患者
[摘要]新发现的这两种脉象是中医传统28个脉象以外的两个脉象,一个是诊断《黄帝内经灵枢·海论》曰“髓海不足”,就是髓海循环不足,所引起的庞大的综合症疾病群的髓海循环不足脉象,现代医学为脑脊液循环受到阻滞,使颅内的压力增高所形成的脉象,在《黄帝内经灵枢·决气》曰“泄泽补益脑髓”治则,证实髓海不足,就是颅内压高。另一个是由髓海循环不足脉象变异而来专指抑郁症疾病的抑郁症脉象。髓海循环不足脉象能将中医和现
目的旨在观察丙泊酚复合小剂量瑞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术的效果及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门诊ASAⅠ-Ⅱ级早期妊娠并自愿接受静脉无痛人工流产孕妇88例,静脉缓慢注射瑞芬太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