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鲶鱼效应

来源 :北方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xuexi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出台在海内外引起巨大反响,外电甚至用“里程碑”、“历史性的一步”来形容。对中资银行而言,只意味着一件事:“狼”来了,只能迎头而上,与狼共舞;对于中国银行业,挑战即是机会,期待出现鲶鱼效应,中外资银行互利共赢;在老百姓眼里,最大的不同就是办理人民币业务可以“货比三家”了。
  
  厉兵秣马
  
  从中资银行的反应看,银行业对外资开放后,形势远非5年前想象的那样严峻。
  据银监会官员介绍,条例在制订过程中征求了中资银行的意见,“许多大的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都很自信,并不认为外资银行对他们是一种多大的威胁。”
  其实,对外资银行,中资银行的认识有个“心理波动期”。
  “刚加入WTO前后,大部分中资银行都认为外资银行的优势不可抵抗,很恐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综合研究室副主任陈道富对《法周刊》说。“两三年后,发现外资银行也不是想象中那么强势,觉得还有自己的优势。”
  不管什么心理,与狼共舞是要拿出看家本领的。所以,中资银行几年来一直厉兵秣马,加紧备战。
  陈道富介绍这些“备战”包括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前者有不良贷款的剥离、股份制改革、上市、引入战略投资者等等;后者主要体现在内控、产品和服务等方面做了很多调整。
  但陈道富也指出,在一些分行和基层机构,改革的力度还不够,一些国有银行“官本位”的体制还没有完全理顺,存在一定的所有制倾向,综合经营的能力还相当有限。而外资银行通过前几年的布点等准备,优势开始
  显现,“中资银行感受到了一些压力,惶恐心理又开始出现了。”
  
  短兵相接
  
  外资银行也在磨刀霍霍,加强网点布局扩张。有人分析,条例出台后,中外资银行在人民币业务争夺上将展开贴身“肉搏战”。
  但分析人士不这样看。中国人民大学财经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说:“从目前情况看,中外资银行还不构成短兵相接的情况。中资银行在本土经营多年,网点众多,而外资银行刚刚进入国内,市场开拓还需要一个过程。”
  陈道富也表示没有那么悲观:“外资银行虽然在外汇贷款、贸易融资、国际结算、信用卡、理财等方面的业务增长迅猛,在跨国公司中的市场份额较大,但其整体的市场份额还不大,还不会马上威胁到中资银行的生存和国家金融安全。”
  按照陈道富的分析,中资银行已经做了很多准备工作。“虽然外资银行在综合业务等方面有优势,但其网点少,况且,我国还坚持对国有银行的绝对控股,外资银行短时间内占领市场有一定的难度。”
  外国银行家预计,世界上许多大型银行主要通过持有中资银行少数股权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外资对银行业的影响只会缓慢增长。
  虽说不上短兵相接,但中资银行面临的挑战和冲击是无法回避的。
  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去年9月发表演讲时曾指出,这些冲击和挑战主要来自七个方面:新技术、新产品、利润生成和盈利模式、体制、机构、观念、监管体制和监管思路。
  置之死地才能后生。与实力雄厚的外资银行同台竞技,中资银行除改革和创新别无选择。银行业开放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国内金融界的改革,促进金融体系的稳定。而引进竞争者,出现鲶鱼效应,应该是改革者最愿看到的一种结果。
  分析人士毫不怀疑会有这样的结果。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办公室杨才然博士接受《法周刊》采访时也认为,银行业全面开放迫使中资银行在竞争中谋求发展。“中资银行只有充分利用好本土优势和传统优势,同时改变落后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提高创新能力、盈利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和内部控制能力,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百姓受益
  
  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在部分百姓眼中简化成一句话:可以去外资银行开账户了。
  新浪网上共有1500多人参与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59%的参与者在需要银行服务时首选外资银行,看重的是外资银行的产品质量;只有不到23%的人选中资银行。一家经济网站围绕“如果有100万选中资还是外资”的评论,也有半数左右的评论者倾向外资银行。
  但对普通市民来说,外资银行不是想去就能去的。一部分乘兴而来的百姓可能会发现,外资银行的门槛比想象中的高。
  “起码目前,至少中低端客户是不受欢迎的。因为网点少,人员不够等原因,外资银行业务量不会拓展那么快,为了保证服务质量,会设置门槛收取服务费,限制客户量。”陈道富说。
  据了解,外资银行中,汇丰银行在北京的网点最多,但也只有4家。
  杨才然也认为,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后,势必会以其品牌、效率、产品等方面的优势吸引一部分国内客户。不过,“外资银行更注重经营成本,一般针对高端客户,对小额储蓄不感兴趣,另外,在国外行之有效的金融产品不一定适应中国的国情,外资银行是否能更吸引中国客户还要拭目以待。”
  中资银行市场也面临分化,不同层次的消费者,感受到的变化是不一样的。陈道富分析,某些领域原来不需要收费,但将来有的机构要向中高端客户转移,可能也会采取收费等措施设置一些门槛。“中高端客户可能会感受到更多中资银行正面的东西。”
  很多人选择外资银行的原因之一是中资银行服务差、产品少。不过从此后,中外资银行展开全面竞争,肯定会进一步推动中资银行改进服务质量和产品创新,从这一角度,不管哪个层次的消费者,享受到的服务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应该更好。
其他文献
1936年,英王爱德华八世登基伊始,便下令将圣德里汉城堡内的挂钟全部拨准。这些钟自爱德华七世以来,一直比标准时间快半小时。爱德华八世与传统断然绝裂的举动,曾引起国人极大关注和纷纷议论:此举有何象征意义?国王是否有意打破与我们时代格格不入的传统和特权?人们还记得英国贵族那无数特权中最出名亦最离奇的特权吗?  作为英国圣上会的“保护人”,英王拥有两个特权。首先,他顶着圣·大卫教堂议事司铎的头衔,年薪一
期刊
我就这样把自己嫁了出去:说不嫁海归还是嫁了海归,说不去相亲到底还是相了亲,说坚决不生孩子……但,结婚两个月就怀孕了。    都是海归,谁怕谁啊    我妈说,我给你相好了一门亲,早晨去晨练时相来的,对方也是海归,也是大龄未婚青年,也是美国回来的……他爸爸是我早晨跳舞的老搭档,也是和我一样,为孩子的事愁掉一颗门牙了,求你给我个面子,去相亲吧。  这就是我的老妈,从我回到祖国大地的那一刻起,退休在家的
期刊
我用半张报纸,  给孩子折了只无篷的露水船:  孩子又用一根纱线,  把露水船系在窗台上面。    孩子上床时对我说,  要去接外婆到我们家来玩;  他出生以来还没有见过外婆,  却把外婆深深思念。    夜里的风把露水船带走了,  我怕孩子找不到船会泪流满面,  他却说:“昨夜外婆已经来过,  天亮她又乘船回到了乡间……”
期刊
我走进雨季的时候,  母亲刚刚走过。  让一半为儿女遮挡风雨的雨伞给母亲,  母亲又推给了我,  啊——  雨伞下的儿女,  雨伞外的母亲。  雨不再是雨,  是上苍送给人间的一颗幸福泪
期刊
今天你读什么?    英国人不仅喜欢看电视,据说也是世界上最虔诚的家用录像机的使用者,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放弃了阅读。就报纸的购买量而言,英国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日本和瑞典。即使在电视和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读报仍是英国人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在这个国家,几乎每个成年人都有读报的习惯,或者至少要浏览报纸。火车上,公共汽车上,咖啡馆里,常常可以看见人手一张报纸。英国社会常常给人一种人以类聚的感
期刊
屈指算来,我离开故乡有二十一年了。而没能亲故土、省亲人又有四年多了。   游子如浮萍。大概是离乡太久,浮萍的根少了故土的滋润吧,自去年来,我身体一直不太好,屡次住院。专程从老家到南昌来探望我的哥哥和姐姐,看到我身体消瘦,精神不振,心里也很不好受。为了不让年近七旬的母亲担心,我特意叮嘱他们不要告诉母亲我生病的消息。   可是,几个月后,母亲还是从哥哥和姐姐的言谈中,知道了我生病的事情。   这下母亲
期刊
陈晓薇搬到欧嘉楠对门的时候就喜欢上了他吧?有那么深深黑黑眼睛的男孩子,穿着红色的衬衣和格子裤子,像是电影里的人,那时,整条街上全都盛开了极美丽的木棉花。   不过是十二三岁的少年吧,陈晓薇细细的瘦瘦的,皮肤白白的,穿有点发旧的裙子,她和母亲住,父亲出国了,和她母亲离了婚,她的母亲是从北京搬回了这个城市,没了爱情的女人,总是想远离那些曾经伤害过她的城市。   陈晓薇插班到了欧嘉楠的班里,很多人笑话陈
期刊
1975年母亲节时,正在哈佛大学读书的比尔·盖茨在寄给他妈妈的贺卡上,用斜体英文写着这么一段话:“我爱您!妈妈,您从来不说我比别的孩子差;您总是在我干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地方;我怀念和您在一起的所有时光。”从这张问候卡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位独步天下的亿万富翁,从他母亲那儿得到了一份被许多母亲忽视了的东西——赏识。正是这份宝贵的赏识,使他大学未毕业就去创业,并在短短20年的时间里,聚集的
期刊
二十一岁,鲜花绽放的年纪,她被遣送到遥远的乡下去改造。不过是一瞬间,她就从一个幸福的女孩子,变成了人所不齿的“资产阶级小姐”。   父亲被批斗致死。母亲伤心之余,选择跳楼,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个世上,再没有疼爱的手,可以抚过她遍布伤痕的天空。她蜗居在乡下一间漏雨的小屋里,出工,收工,如同木偶一般。   最怕的是田间休息的时候,集体的大喇叭里放着革命歌曲,“革命群众”围坐一堆,开始对她进行批判。  
期刊
澳大利亚研究机构罗伊国际政策研究院最近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指出逐渐上升的气温和海平面不但会直接威胁部分海岛型国家的存亡,而且对于人口多数集中在沿海或河岸下游地区的亚洲国家,例如中国的黄河及长江三角洲,以及地势低的国家,如孟加拉,都将面临被淹没的危机。   报告称:“全球气候变暖被压缩到在一个世纪的时间内发生,它所代表的是对人类和生物调节能力的严重挑战,突如其来的气候变化将把地球已然脆弱的生态系统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