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禽戏疗法

来源 :老来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a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禽戏疗法是一套动功保健疗法,主要通过模仿动物的动作和神态等,以达强身防病的目的。
  本疗法的起源,可上溯到远古时期,先民们衣不遮体,为“动作以避寒”,所以有模仿动物之动作的体育运动。较早见诸文字者,如《庄子·刻意》有“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等记载;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导引图》中,有不少模仿各种动物神态的导引动作。把“五禽戏”整理总结为一种疗法并应用临床者,为三国时期著名医家华佗。他认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而。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阐述了运动锻炼对祛病健身的积极意义。为此,华佗指出:“卧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着粉,身体轻便而欲食。”《后汉书·文艺志》中有《华佗五禽诀》、《华佗老子五禽六气诀》等书名,但这些书皆已佚失。目前所见较早载录“五禽戏”具体练法的是南北朝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此外,《道藏·太上老君养生诀》一书亦有五禽戏记载,其文字与《养性延命录》略有出入。后世所流传的五禽戏练法不下十数种,动作变异较大,但基本健身相同。本篇介绍《养性延命录》和明代的《万寿仙书》中所传的两种。
  
  
  【基本内容】
  一、《养性延命录》“五禽戏”
  1.虎戏:手足着地,身躯前纵后退3次,接着上肢向前、下肢向后引腰。然后面部仰天,恢复起始动作,在如虎行般前进、后退各7。
  2.鹿戏:手足着地头向两侧后视,左三右二。然后伸左脚3次,伸右脚2次。
  3.熊戏:仰卧,两手抱膝下,举头,左右侧分别着地各7次。然后蹲地,双手交替按地。
  4.猿戏:如猿攀物,使双脚悬空,上下伸缩身体7次。接着以单脚勾住物体使身体倒悬,左右脚交替7次。然后以手钩住物体,引体倒悬,头部向下7次。
  5.鸟戏:一足立地,另一足翘起,扬眉鼓力,两臂张开欲飞状,两足交替各7次。然后再坐下伸一脚,用手挽另一脚,左右交替各7次,再伸缩两臂各7次。
  
  二、《万寿仙书》“五禽戏”
  1.虎形:四肢着地,以鼻吸气极满后,闭气,低头上肢微前倾,两手握拳,如虎呈威状抖动身体。接着两手如提千斤般上举,身直立,吞口中所闭之气入腹,使神气从上到下,此时可觉腹中隆隆如雷声。如此7次,可使一身气脉协调。
  2.熊形:立式,如熊走路般摇晃腰侧,摆动两脚。然后立定,运内气到两肋,使骨节作响。如此15次,可增强腰力,消肿,舒肋骨,养气血。
  3.鹿形:立式,以鼻吸满气后,闭气、低头,两手握拳,如鹿转头顾尾般向一侧后视,直身缩肩,以脚尖着地做跳跃,脚跟连着脊柱,使浑身振动。如此3遍,每日做1次,或者下床加做1次更佳。
  4.猿形:立式,以鼻吸满气后闭气,如猿般爬树,一手如捏果子,一脚如抬起,另一脚随身扭转,然后以意吞所闭之气入腹,汗出止。
  
  5.鸟形:立式,以鼻吸满气后闭气,如鸟欲飞般昂首,吸尾闾之气朝头顶,两手轻握抬过头,手臂自然弯曲,拳心向下。继续昂头,以迎神气冲过头顶。
  
  【临床应用】
  本疗法可用于各种慢性病治疗,其中《养性延命录》所传更宜于肢体关节、经络疾病,而《万寿仙书》所传则可兼治各种内脏疾病。具体应用时,全身性疾病或多脏器疾病可选练其中一套,对局部病变则可有针对性地练1—2节。全套练者,每日练1—2次即可;单练1—2节者,可适当增加操练次数。无病者也可以本疗法保健养生。
  
  【注意事项】
  1.本疗法全套操练时运动量较大,应按体质情况量力而行,不可勉强。
  
  2.高血压、青光眼、脑动脉硬化者不宜练《万寿仙书》所传法中的闭气法及《养性延命录》所传法“猿戏”中之倒悬式。
  3.急性疾病及严重器质性疾病不宜应用本法。
  
  五禽戏——做法详细解说
  一、虎形
  预备式;两臂自然下垂,颈自然竖直,面部自然,眼向前平视,口唇闭合,舌尖轻抵上颚.不用挺胸或拱背。两脚跟靠拢成立定姿势,全身放松。站立片刻然后做下列动作:
  1.左式
  (1)两腿慢慢向下弯曲,成半蹲姿势,体重慢慢移往右腿,左脚靠在右腿踝关节处,脚跟稍离地抬起,脚掌虚点着力,成右独立步。同时两掌握拳,提至腰腹两侧,两掌心向上,眼看左前方。
  (2)左脚向左前方斜出1步,右脚也随之跟进半步,两脚跟前后相对,相距约30厘米,重心在右腿,成左虚步。同时两拳顺着胸部向上提,拳心向里,提至口前向里翻转变掌,向前伸按而出。高与胸齐,掌心向前,指尖朝上,两虎口相对,眼看左手食指尖。
  2.右式同左式唯左右方向相反
  (1)左脚向前垫半步,右脚随之跟到左腿踝关节处,两腿靠拢,右脚跟稍离地抬起,右脚掌虚点着力,两腿屈膝半蹲,体重移至左脚。成左独立步。同时两掌变拳撤回到腰间腹部两侧,拳心向上,眼看右前方。
  (2)右脚向右前方斜进1步,左脚跟进半步,两足跟前后相对,相距约30厘米,体重在左腿上,成右虚步。同时两拳顺着胸部向上提,拳心向里,提至口前向里翻转变掌向前伸按推出,高与胸齐,掌心向前,指尖朝上,两虎口相对,眼看右手食指尖。
  如此左式、右式的反复虎扑,次数不限。练时要协调敏捷,沉着勇猛,做到“手起而钻,手落而翻,手足齐落,挺腰伸肩”,这样虎形的神态就基本具备了。
  二、鹿形
  预备式:同虎形。
  1.右腿屈曲,上身后坐,左腿前伸,膝稍弯屈,左脚虚踏,成左虚步。左手前伸,微屈肘,掌心向下。置于左肘内侧,两掌心前后遥遥相对。
  2.两臂在身前逆时针同时旋转,左手绕环较右手大些。关键在于两臂绕环不是肩关节为主的活动,而是在腰胯带动下完成的。手臂绕大环,尾闾绕小环,即所谓“鹿运尾闾”。主要是活动腰胯,借以强腰肾,促进盆腔内的血液循环,并锻炼腿力。
  3.如此运转若干次后,右腿前迈,体重移至左腿上,右手前伸,左手护右肘,顺时针方向绕环若干次。如此左右互换,反复做数遍。
  三、熊形
  预备式:两脚平行分开自然站立,距离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做3—5次深呼吸后,再做下列动作。
  1.屈右膝,右肩向前下晃动,手亦随之下沉。左肩稍向后外舒展,左臂稍随之上抬。
  2.屈左膝,左肩向前下晃动,手亦随之下沉。右肩则稍向后外舒展、右臂稍随之拾高。
  如此反复晃动,次数不拘,有健脾胃、助消化、活动关节等功效。
  四、猿形
  预备式:同虎形。
  1.两腿慢慢向下弯屈,左脚向前轻灵迈出,同时左手沿胸前上提至与口平,掌心向下.迅速向前伸出如取物之状,将到达终点时由掌变爪,手腕随之自然下垂,并迅速缩回。
  2.右脚向前轻灵迈出,左脚随之稍跟,脚跟抬起,脚掌虚点着力,同时右手沿胸前提至与口平,掌心向下,向前如取物样伸出,将到达终点时,由掌变爪形,腕随之下垂,同时左手收回至左肋下。
  3.左脚往后稍退踏实,身体后坐,右脚随之也稍退,脚尖点地。同时左手沿胸前提至与口平,向前如取物样伸出,将达终点时由掌变爪形,腕随之下垂。同时右手收回至右肋下。
  4.右脚向前轻灵迈出,其他动作同2项。
  5.左脚向前轻灵迈出,其他动作同1项。
  6.右脚往后稍退踏实,其他动作同3项,惟左右方向相反。
  以上1一6项动作,反复练习数遍。
  五、鸟形
  预备式:同虎形。
  1.左脚向前迈进1步,右脚随之跟进半步,脚尖虚点地,同时两臂自身前抬起,向左右侧方斜举,并随之深吸气。
  2.右脚前进与左脚相并,两臂自侧方落下,两腿同时下蹲,两前臂在膝下相交,左内右外,抱住双膝,同时深呼气。
  3.右脚向前迈进1步,左脚随之跟进半步,脚尖虚点地。同时两臂自身前抬起,向左右侧方斜举,并随之深吸气。
  4.左脚前进与右脚相并,两臂自侧方落下,两腿同时下蹲,两前臂在膝下相交,左外右内,抱住双膝,同时深呼气。
  以上动作反复练习数遍,此势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健腰壮肾,长期坚持段炼,可以治愈腰痛。
  
  为了练“五禽戏”取得较好的健身效果,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全身放松
  练功时,不仅肌肉要放松,神经精神也要放松。要求松中有紧,柔中有刚,切不可用僵劲。只有放松使出来的劲才会柔中有刚,才使动作柔和连贯,不致僵硬。
  2.意守丹田
  意守丹田,即排除杂念,用意想着脐下小腹部,有助于形成腹式呼吸,做到上虚下实,即胸虚腹实,使呼吸加深,增强内脏器官功能,使血液循环旺盛。身体下部充实,有助于克服中老年人常易发生的头重脚轻和上盛下虚的病象。此外做到上虚下实,动作才能达到轻巧灵便、行动自如。
  3.呼吸均勻
  练功前,先做几次深呼吸,调匀呼吸。练功当中,呼吸要自然平稳,最好用鼻呼吸,也可口鼻并用。但不可张口喘租气,而要悠悠吸气,轻轻呼气,做起动作来会自然形成腹式呼吸,使腹运动幅度加大,腹肌收缩有力,对内脏器官都有好处。
  4.动作象形
  练五禽戏做到动作外形神气都要像五禽。如练虎戏时,要表现出威猛的神态,目光炯炯,摇头摆尾,扑按搏斗等,有助于强壮体力。练鹿戏时,要仿效鹿那样心静体松,姿势舒展,要把鹿的探身、仰脖、缩颈、奔跑、回首等神态表现出来。鹿戏有助于舒展筋骨。练熊戏时,要像熊那样浑厚沉稳,表现出撼运、抗靠、步行时的神态。熊外似笨重,走路软塌塌,实际上在沉稳之中又富有轻灵。练猿戏时,要仿效猿猴那样敏捷好动,要表现出纵山跳涧、攀树蹬技、摘桃献果的神态。猿戏有助于发展灵活性。练鸟戏要表现出亮翅、轻翔、落雁、独立等动作神态。鸟戏有助于增强肺呼吸功能,调达气血,疏通经络。
  
  【按语】
  本疗法历史悠久,流派众多,后世气功疗法每多受其启发或影响。武术中亦每多仿效本疗法的动作姿态。目前本疗法仍在发展之中,近年有不少改编或创编的五禽戏功式在民间流传。
其他文献
保护方法   文/无雍    新婚夫妇挑选了一枚钻戒。当新娘欣赏钻戒时,突然面露忧色。  “告诉我”她询问中年售货员,“保护这枚戒指,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吗?”  售货员带着善意的微笑说:“保护一枚钻戒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每天将它在洗碗水里浸泡三次。”    最恐怖的食堂   文/黎玛    学校有两个食堂,大食堂为学生食堂,小食堂为老师食堂。  这天,小食堂门口贴出一张告示:经研究决定,本食堂专
期刊
我不知道,是因为这座城的人让我恋上了这座城,还是因为这座城让我恋上了这座城的人。总之,我喜欢上了这座城市。它叫衢州,素有“江南儒城”之称,也是“长三角世博主题体验之旅”示范点。  南孔庙与知书达理的衢州人  一座城市能让人心仪,必须有几处能让人驻足品读的地方。衢州城市不大,但有着说不尽的雅致和风情。  南孔庙、府台山、坊门街、古城墙、水亭门、鼓楼下、上下街,这些衢城的根脉,都有着精细典雅的气质,就
期刊
面对这一场场的保命运动,一阵阵的造星热潮,人们可以参与其中,或置身事外,但终归逃不出这看似闹剧之外的现实社会,也正是社会的土壤,使神医不绝,年复一年。  神医代代有,近来特别多  六月初,在中国内地拥有万千拥趸的张悟本被揭学历造假。“悟本堂”停业,信众哗然,舆论纷起抨击;网络上,挺张与反张者争论连连,关于张悟本的讨论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种。  一方面,那些为张悟本叫屈的信众,认为张悟本避开了烦琐复杂
期刊
丝瓜,翠绿鲜嫩,清香脆甜,是夏秋季节人们爱吃的蔬菜。丝瓜的营养价值很高,丝瓜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磷、铁、瓜氨酸以及核黄素等B族维生素、维生素C,还含有人参中所含的成分——皂甙。  丝瓜汁有“美容水”之誉。将生长的丝瓜藤割断,流出的液汁,用纱布蘸丝瓜水涂搽脸或肌肤,有润肌防皱功效;也可以将丝瓜直接绞汁,调入适量蜂蜜或甘油搽,效果也佳。  原料:  丝瓜、山药、枸杞少许、糖、盐
期刊
天气忽冷忽热,不少人患上感冒。中医专家提醒,在这段感冒高发期间,要注意提到自身的抵抗力,一旦感冒,初期可按摩穴位缓解症状。  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专家王桂玲提供了几个防治感冒的穴位按摩妙招:  如果已出现初期傷风症状,如咽部不适、喷嚏、鼻塞流涕、呼吸不畅、少量咳嗽、轻度畏寒和头痛,但还没有发热,这时可以配合按摩以下几个穴位:上星、印堂、风池、迎香、合谷、外关,有利于缓解感冒症状,加快恢复。  如果伴
期刊
辜鸿铭生在马来亚,学在英国,二十四岁才回中国。他精通十国语言,但他回到中国后,很快就留起了辫子,留得义无返顾,直到终老。有人说辜鸿铭守旧,但没有几个人了解,他是第一个用西方文化看中国的人,也是中国文化的痴迷的崇拜者和坚强的捍卫者。辜鸿铭这样老一代的知识分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留守,是功臣。值得我们现代人在今天去反思。1928年,怪人辜鸿铭在贫病交加中离世。相隔15年,小说家张恨水还在1943年写了一篇
期刊
1968年我离开了哺育我成长的故土,和同学们背着行囊来到辽西绥中,成为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知识青年。  初到乡下半年多,我就尝到了农村生活的艰辛,失去了刚来时那份激情。突然间断了粮、油、蛋的供应,在青年点“后厨”里惟一剩下的作料——盐。吃不好,干活可不少,出工干农活的时间可没有因这些缘由缩短。头顶烈日务农,这一切考验了我们的意志力。  记得,下乡第一个春节过后,队里要给我们分猪,这下可把我们乐坏了
期刊
藕粉圆子已有200余年历史,如今已成为江苏各地招待中外客人的特色菜肴。圆润透明的藕粉圆子泡在浓汤之中,半浮半沉,看上去像一个个漂动的茶色圆球,夹在筷子上柔韧而富有弹性,吃在嘴里细嫩爽口,余香不绝。    原料:  白糖、糖渍金橘、芝麻粉、桂花、杏仁粉、核桃、松子、酒酿、桂花、枸杞、水、猪油。  做法:  1.将金橘、核桃、松子打成大颗粒碎末,所有白糖、糖渍金橘、芝麻粉、桂花、杏仁粉、核桃、松子混合
期刊
有时候,手上的各种线纹并不一定是专门算命的,它也能反应你的健康状况,肾是女人美丽与健康的发源地,当你卸完妆后,面对你的依然是暗黄无光的脸,早起后浮肿的眼睛,日渐脱落的秀发……不想让这些情形出现在自己身上的话,就一定要有防微杜渐的意识。现在,赶紧看看你的手上是否有这些蛛丝马迹吧!    1.整个掌面通常是红白相间的,细看还会发现皮肤表层高低不平,这个时候说明你可能肾阳虚了。  2.小指外侧隐隐出现青
期刊
在这个迷人的盛夏,水果是永恒不变的话题。那充满营养又色泽艳丽的小东西,无不吸引着每个人的热爱。蠢蠢欲动的您,不妨飞到天南海北,来一场与水果的邂逅吧。    【文昌 相约椰林听海风】    海南岛最迷人的并不仅仅是海滩,因为再迷人的海滩风景,都少不了图片一角的椰林树影,这是一个模式化的热带风情标志,所以如果少了椰树,就没有那热带的感觉了。椰子也算是市面上长相比较特别的一种水果了,中国能产椰子的地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