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播栽方式对“花优14”茎蘖动态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mbo03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探索“花优14”在嘉定地区适宜的播栽方式,发挥该品种的产量潜力,2016年在嘉定区外冈镇望新村进行了“花优14”不同播期机穴播和机插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机插秧有效穗虽少于机穴播,但由于穗型较大,穗总粒数和实粒数较多,千粒重较重,“花优14”机插秧栽培产量最高,机穴播早播田块产量比晚播高。
  关键词:机穴播;机插秧;播期;花优14;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4-0128-02
  “花优14”是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选育的以BT型不育系申9A和恢复系繁14配组而成的中熟晚粳杂交水稻新品种,2008年通过上海市品种审定。该品种具有株型紧凑、分蘖力强、穗大粒多、千粒重高、产量高、米质好、群体整齐度好、抗倒性强、田间病害轻、后期熟相好、綜合性状优良等特点[1-2]。
  上海市嘉定区常年种植水稻面积4667hm2左右,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水稻播栽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目前嘉定区水稻种植方式主要有机插秧和机穴播2种。关于杂交水稻机插秧研究报道[3]较多,但杂交稻机穴播种植研究较少,为了找到“花优14”在嘉定地区适宜的播栽方式,发挥该品种产量潜力,笔者开展了“花优14”不同播期机穴播和机插秧对比试验,为该品种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品种为杂交晚粳“花优14”。
  1.2 试验条件 试验地点位于嘉定区外冈镇望新村。试验田前茬休耕,pH值为6.35,土壤有机质含量25.24g/kg,水解氮177.20mg/kg,有效磷29.74mg/kg,速效钾176mg/kg。
  1.3 试验设计 播量均为37.5kg/hm2,机插秧5月24日栽插,机穴播5月16日和6月9日播种,田间管理措施与大田生产一致。
  1.4 测定内容与方法
  1.4.1 苗情考查 田间定点考察苗情,按节气考察记录株高、总苗数、叶龄、绿叶数等苗情动态指标。
  1.4.2 产量与产量结构考查 成熟期考察产量结构性状,小区单打单收计实产,测量水分后折算标准水分产量。
  1.5 数据统计分析 使用Microsoft Excel 2003进行基础数据分析,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茎蘖动态 由图1可知,不同处理对水稻群体茎蘖数影响较大,5月16日机穴播基本苗110.1万株/hm2,其茎蘖数也相对较多,水稻群体高峰茎蘖数较高,但单株分蘖力低,有效穗偏高,导致穗型偏小和千粒重降低;机插秧田块基本苗最少,只有49.8万株/hm2,其茎蘖数也相对较少,水稻群体高峰茎蘖数较低,但单株分蘖力强,穗型较大但有效穗数偏低。机穴播6月9日播种田块基本苗85.1万株/hm2,茎蘖数介于两者之间。
  表1的结果表明,机插秧、机穴播早播和晚播田块高峰苗分别出现在7月7日、7月14日和7月22日。机穴播早播田块高峰苗489.6万株/hm2,虽然有最多的高峰苗,但是由于群体偏大,不利于个体肥料与养分的吸收及光合作用,导致其成穗率最低,仅为55.88%。机插秧田块高峰苗仅为299.55万株/hm2,有效穗却有238.35万穗/hm2,成穗率高达79.57%。机穴播晚播田块高峰苗伟340.05万株/hm2,成穗率78.97%。
  2.2 不同处理对农艺性状的影响 由表2可知,机插秧和机穴播早播田块株高、叶龄、绿叶数都无明显变化规律,机穴播晚播田块因播种时间较晚,生育期较短,叶龄较早播田块和机插秧少1叶,株高也较矮。
  2.3 不同处理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从表3可知,机穴播5月16日早播田块有效穗最多,但由于群体较大,阻碍了单株的发展,导致其实粒数最少,影响产量;机插秧有效穗虽少于机穴播,但由于穗型较大,穗总粒数和实粒数多于机穴播,千粒重较重,产量最高。通过试验发现,花优14机插秧栽培产量最高,机穴播早播田块产量比晚播要高。
  3 讨论
  近年来,嘉定区水稻生产以小苗机插秧和人工直播为主要栽培方式。小苗机插秧有利于水稻高产群体形成,机械化程度相对较高,但育秧流程繁琐,成本相对较髙;人工直播符合轻型栽培,但基本苗难以控制,且群体分布不均匀,通风透光度差,常导致水稻群体偏大和草害严重。机械直播因其群体可控、省工节本的特点,逐步受到重视,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4-6]。
  本试验结果表明:机穴播早播田块高峰苗489.6万株/hm2,虽然有最多的高峰苗,但是由于群体偏大,不利于个体肥料与养分的吸收及光合作用,导致其成穗率最低。机穴播晚播田块因播种时间较晚,生育期较短,叶龄较早播田块和机插秧减少1叶,产量也较低。机插秧有效穗虽少于机穴播,但由于穗型较大,穗总粒数和实粒数多于机穴播,千粒重较重,产量最高。因此,花优14适宜采用机插秧栽培。
  参考文献
  [1]苏瑞芳,江健,方群英,等.杂交晚粳“花优14”机插栽培高产技术研究[J].上海农业学报,2014,30(3):98-101.
  [2]冯加根,周燕,龚才根.不同机插密度对“花优14”大田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上海农业科技,2012(3):43-45.
  [3]刘红江,蒋银涛,陈留根,等.不同播栽方式对水稻根系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J].江苏农业学报,2015,31(2):310-316.
  [4]许轲,唐磊,张洪程,等.不同机械直播方式对水稻分蘖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4,30(13):43-51.
  [5]袁奇,于林惠,石世杰,等.机插秧每穴栽插苗数对水稻分蘖与成穗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7,23(10):121-125.
  [6]程建平,罗锡文,樊启洲,等.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生育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0,29(1):1-5.
  (责编:张宏民)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建立ICP-MS法测定稻米中25种元素的检测方法,对比微波消解与湿法消解2种前处理方式的优劣。方法:选用Ge、In、Bi元素作为内标,对分析信号的本底和基体效应具有良好的补偿作用,同时引入碰撞反应气He。结果:各元素检出限为0.005~0.5μg/kg,加标回收率在78.3%~106.2%,RSD值在1.11%~7.35%。经有证标准物质验证,实测值在标准值允差范围之内。结论:该方法
摘 要:依托锦州市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科研试验基地国内先进的大型移动式遮雨系统和人工模拟降水系统平台,通过对不同处理间的大田降水控制,探讨不同降水总量和降水强度减少对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降水总量减少和降水频率降低均不利于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形成,降水频率小幅度降低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不显著,但较长时间的降水间隔会对产量造成显著影响。  关键词:玉米;降水;产量;辽西地区  中图分类号
摘 要:该文介绍了在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质量兴农大背景下宣城市农业品牌化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宣城市农业品牌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提升宣城市农业品牌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品牌;建设;现状;对策建议;宣城市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24-0007-3  农业品牌化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必不可少的一环,品牌化发展对推动农
摘 要:目的:探讨本科生实验教学中开展微生物学知识竞赛的教学效果和意义。方法:微生物学理论授课结束后,利用实验课上15~20min的时间进行章节内容回顾性知识竞赛。学生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派2名学生回答,最后由授课教师给予评分,进行点评。结果:学期末,理论考试成绩与实验总评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学生满意度评价也优于对照组。结论:本科实验教学中积极开展相关内容知识竞赛,提高了学生的积
摘 要:在水产养殖专业《动物学》教学中,通过合理设置与安排教学内容、比较教学、鼓励学生参与教学等措施,在注重动物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重点讲授对水产养殖业有害、有利及可作为水产养殖的动物类群,增加调研实训环节,通过这些教学改革与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水产养殖;动物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
摘 要:中小河道黑臭问题是目前上海市水环境治理的短板。该文介绍了国内外黑臭水体的评价方法,将上海市评价方法与住建部评价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梳理回顾了上海市自苏州河综合整治以来的黑臭水体治理历程,提出了黑臭水体长效管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上海市;黑臭水体;水体治理;长效管理  中图分类号 X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7-0125-04  Governanc
摘 要: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和雷达资料,对2017年7月9日辽宁省西部到中部地区1次短时强对流的天气形势、物理量场、雷达回波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有利降水的大尺度天气系统背景下,底层冷空气和低空急流以及中尺度天气系统造成了本次强对流天气。底层925~850hPa的充沛水汽和辐合上升运动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地面复合线和低压环流造成本次短时强降水天气。雷达组合反射率因子>45dbz的
摘 要: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是加快甘肃省生态保护与治理步伐、维系欧亚大陆通道生态安全、推动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迫切需求。甘肃省以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为契机,以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为导向,加快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积极探索以生态建设为基础的自然保护区发展道路。  关键词:甘肃省;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路径  中图分类号 F2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
摘 要:口孜东矿区由于多年大规模的煤炭开采,形成了大面积的采煤沉陷区,采煤沉陷范围和程度不断加大,必然会对周围的水系及灌排设施产生一定的影响,随之带来一系列水利问题,如何有效的解决采煤沉陷区与周围水利系统之间的矛盾,尽可能的发挥采煤沉陷区的最大效益,是目前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课题。该文就口孜东矿采煤沉陷对周围水系及水利设施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治理建议。  关键词:口孜东矿区;采煤沉陷;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