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位于世界最活跃的一个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这是太平洋周围一条长达4.02万公里的地震和火山带。
这个地震带从北极开始,向北经过俄罗斯东海岸、日本,向南延伸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经过太平洋到达南美洲西海岸,然后抵达北美洲。
也就是说,日本正好处于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板块、欧亚板块和北美板块的临界处,拥有巨大的断层线。当这么多板块互相挤压、撞击的时候,地震也就随之发生了。这就是该国发生里氏6级及以上地震,约占全球发生这种级别地震20%的原因。
许多人都感叹日本太不幸了,地震、火山喷发、海啸这几个天灾一起来袭击。而事实上,在板块与板块交界处的地震,常常伴有火山喷发的现象。
板块由厚度从8.05公里到48.28公里的玄武岩和花岗岩层组成,它漂浮在地壳下方黏稠、半熔融状态的熔岩上,在地幔的驱使下,每年能移动数英寸。地震后,板块与板块互相受力而变形,产生裂缝,导致熔岩上升,这样许多活火山就“忍不住”喷发了。如果火山在海底喷发也会引起大的海啸。
太平洋板块的洋底壳俯冲到北美板块下方,使两个板块出现重叠,这一过程常伴随“逆冲断层”发生。很多时候,像这样的板块运动都是缓慢、平稳地进行的,每年最多前进几英寸,而这一过程释放的能量只会引发微震和火山活动。
但是,有时候板块前进的脚步被阻挡住,越积越多的压力导致两个板块突然“弹跳起来”,1秒内就可以向前移动几十英尺,产生巨大的冲击波。这种冲击波在陆地上就会引发地震,在海里就会引发海啸。
海啸可能由山崩、水下火山喷发、陨石撞击或核试验引起,不过迄今为止,造成破坏最大的海啸是由水下地震引发的,特别是像3月11日在日本发生的地震是沿坚固的“直线断层”发生的。
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海床下面大约27.3公里处,这里释放出的能量最多,在海床上的海水里形成巨大的能量脉冲。
在海洋深处,即使发生规模最大的海啸,也有可能不太明显,它或许只会激起几英寸高的浪,不过这些冲击波能在一小时内在海面上传播数百英里。它能轻而易举穿越整个海洋,冲击海岸附近的浅水处,微小的波浪慢慢堆积能量,最终激起几十英尺甚至数百英尺高的海浪,这些水墙会以时速80.5公里的速度迅速冲向内陆。
当这些水墙到达陆地时,建筑物拔根而起,城市瞬间就被淹没了,数以万计的人们消失在巨浪里,难以想象它的能量究竟有多大。
这发怒的海水居然将能量都用在搞破坏上了。如果有一天,海啸的能量也能被控制,为人类做贡献,那该多好啊!试着想想,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这个地震带从北极开始,向北经过俄罗斯东海岸、日本,向南延伸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经过太平洋到达南美洲西海岸,然后抵达北美洲。
也就是说,日本正好处于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板块、欧亚板块和北美板块的临界处,拥有巨大的断层线。当这么多板块互相挤压、撞击的时候,地震也就随之发生了。这就是该国发生里氏6级及以上地震,约占全球发生这种级别地震20%的原因。
许多人都感叹日本太不幸了,地震、火山喷发、海啸这几个天灾一起来袭击。而事实上,在板块与板块交界处的地震,常常伴有火山喷发的现象。
板块由厚度从8.05公里到48.28公里的玄武岩和花岗岩层组成,它漂浮在地壳下方黏稠、半熔融状态的熔岩上,在地幔的驱使下,每年能移动数英寸。地震后,板块与板块互相受力而变形,产生裂缝,导致熔岩上升,这样许多活火山就“忍不住”喷发了。如果火山在海底喷发也会引起大的海啸。
太平洋板块的洋底壳俯冲到北美板块下方,使两个板块出现重叠,这一过程常伴随“逆冲断层”发生。很多时候,像这样的板块运动都是缓慢、平稳地进行的,每年最多前进几英寸,而这一过程释放的能量只会引发微震和火山活动。
但是,有时候板块前进的脚步被阻挡住,越积越多的压力导致两个板块突然“弹跳起来”,1秒内就可以向前移动几十英尺,产生巨大的冲击波。这种冲击波在陆地上就会引发地震,在海里就会引发海啸。
海啸可能由山崩、水下火山喷发、陨石撞击或核试验引起,不过迄今为止,造成破坏最大的海啸是由水下地震引发的,特别是像3月11日在日本发生的地震是沿坚固的“直线断层”发生的。
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海床下面大约27.3公里处,这里释放出的能量最多,在海床上的海水里形成巨大的能量脉冲。
在海洋深处,即使发生规模最大的海啸,也有可能不太明显,它或许只会激起几英寸高的浪,不过这些冲击波能在一小时内在海面上传播数百英里。它能轻而易举穿越整个海洋,冲击海岸附近的浅水处,微小的波浪慢慢堆积能量,最终激起几十英尺甚至数百英尺高的海浪,这些水墙会以时速80.5公里的速度迅速冲向内陆。
当这些水墙到达陆地时,建筑物拔根而起,城市瞬间就被淹没了,数以万计的人们消失在巨浪里,难以想象它的能量究竟有多大。
这发怒的海水居然将能量都用在搞破坏上了。如果有一天,海啸的能量也能被控制,为人类做贡献,那该多好啊!试着想想,你有什么好办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