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氏庄园中所蕴含的儒家思想哲学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wz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本文从马氏庄园的建筑形态、院落空间等方面来分析马氏庄园中所蕴含的儒家思想。归纳出居中为上、重视礼仪、崇尚自然等儒家思想特征在马氏庄园中的体现。
  【关键词】:儒家思想;马氏庄园;建筑;艺术形式
  儒家思想是我国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在历史上历经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为适应不同朝代统治者的需求,不断吸收和发展新的思想观,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对社会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等多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的传统民居也从建筑布局、空间排列、形态特征、室内陈设及内外装饰等方面,表现出浓重的儒家思想痕迹。河南地处中原,传统民居建筑在“以礼为本”的固有思想观念下,逐步形成了饱含儒家思想哲学的建筑体系,尤以安阳马氏庄园最为明显。马氏庄园是清末两广巡抚马丕瑶及其子女的故居,坐落于河南省安阳市水冶县西蒋村,占地两万多平方米,是河南省现存规模最大的封建官僚府第。
  一
  传统民居建筑及其院落组合在营造布局时采用中轴对称的办法来烘托统治者至高无上地位,这与儒家提倡的居中不偏、中正无邪不谋而合。由此可见,我国古代早在几千多年前就形成了强烈的“居中”意识,对传统民居建筑的营造布局以及装饰艺术等方面都有着显著影响。马氏庄园的大门位于中轴线上,并不是像安阳地区其他传统民居的大门位于院落的东南隅,这是是“居中”思想的一种反映,
  马氏庄园建筑群的院落大都由四个四合院组成,以马氏庄园中区中路院落为例,由南向北,逐级抬高,前庭后堂,左右对称,且均南向开正门。院落中间位于中轴线上,按前后顺序依次排列为院门、次门、和信堂、敬诚堂以及修身堂。院门不仅代表着主人的门第等级和社会地位,还起到了引导整个院落主题的重要职责,是院落对外展示最为重要的形象部位;次门起到串联的作用,同时也具有衬托马氏家族地位的功能;二进院的正房是和信堂,主要作用是招待客人,安阳本地人也将之称为大堂;敬诚堂为三进院的正房,是马丕瑶母亲的居室;中轴线的尽头是四进院修身堂,是主人马丕瑶的住处。不难看出,中轴线上所有的建筑处于整座院落的重要地位,或是供家庭中的长辈或重要人物居住,或是用于接待客人或开展重要活动的场所,这样的设计安排不仅仅反映了古代社会以中为贵、居中为上的传统思想,更是将儒家思想中的等级制度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
  儒家思想中的礼制其根本目的是把封建等级制度中的“礼”作为人们的行为准则,以三纲五常的封建社会礼教作为核心,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制度,以使其达到天人同序伦理境界。封建社会把“礼”的约束运用到了人们的各种社会生活中,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长河当中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均产生深远的影响。河南作为中国古代社会文明的起源和中兴之地,无形中成为这一观念最具代表性的实践地区。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民居建筑被深深地烙印上了儒家思想文化標签,并成为体现儒家尚“礼”精神的最好载体。
  马氏庄园是豫北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的代表,鸟瞰整座庄园,其整体的布局、质朴的装饰,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中区建筑群中,每座建筑都十分强调协调统一、均衡稳定和对称布局的营造法则,并且融入了儒家思想中仁、礼、中庸等的伦理精神,并使之转化成为各类生活场景,如仁爱待人、勤学苦读、尊卑序列等,在一重重院落门第当中形成了仁义、礼信、孝悌等传统美德,现存的房屋建筑上无不流露出浓浓的儒家思想气息。
  马氏庄园分为北区、中区和南区三个部分,建筑面积五千多平方米,各区平面均采用了传统的的四合院形式,外观威严高大,气势雄伟,内部布局严谨有序,建构出主次分明、错落有致的建筑空间格局。中区规模最大,东西并排四个院落,当地人把传统建筑纵向中轴线统领的院落称为“路”,即沿门前东西大道并列四路院落,均坐北朝南。西边三路院落以中路为主院,两边为次院,属三路并列的深宅大院,这三个院落格局相近,均由四进院落组成,通进深基本相等,三个院落的面阔稍有差异,主院面阔稍大于东院,西院用略小于东院。以房屋的体量、质量和装饰的豪华程度而论,也是按主院东院西院依次排列,充分体现了主次分明、左尊右卑的传统礼制观。[1]
  三
  孔子注重天人合一,他曾求学于老子,孔子在构建他的哲学体系是吸收了老子思想中崇尚自然、顺应自然的积极方面。儒家的天人观即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观,董仲舒的“天人三策”中也提及人类只有顺应自然才能在自然中生存。在漫长的社会发展中,人类进行的种社会实践活动既要适应自然环境,又要遵从社会礼制规范。
  马氏庄园的建筑布局及建筑装饰十分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从它的建筑选址、建筑样式、装饰色彩和材料应用等方面可以看出,以安阳当地的自然环境为基本准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重在建立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为了适应封建社会当中的礼制规范,在日常生活中要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尊卑有序,马氏庄园的建筑体量、方位、组合也有着严格的要求,追求的是一种建筑与人文精神之间的和谐。以北区和中区为代表,其建筑体量普遍都不大,多为三开间,土木结构承重,从现存建筑来看,无论是其经济性、耐久性还是实用性都多现代居住建筑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建筑装饰比起山西民居的精雕细刻显得质朴生动,繁简运用得当,有着北方传统民居建筑庄重、大方、古朴的特征,但又不似山西民居装饰精雕细刻。马氏庄园总体感觉较自然、有节制。建筑立面的处理运用虚实对比、大虚大实等手法。
  院落空间更能体现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的思想观。院落空间既要对外封闭,又要对内开敞,这样一方面可避免外界的干扰使内部安全、独立、宁静、自由,另一方面可使自然界的阳光、雨雪、花草和树木同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多地联系起来。马氏庄园的院落空间正是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的具体表现。纵观整个庄园,我们从局部至全局都可以看到一种独特的儒家建筑理念,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注释:
  [1]参见《河南民居》第三章第四节。
  参考文献:
  [1] 楼庆西. 砖雕石刻 [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 郭瑞民.张春香.李水,豫南民居[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3] 楼庆西. 乡土景观十讲 [M]. 北京:三联书店,2012.
  [4] 左滿常,渠淘,王放. 河南民居[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我的名字于你若何?  也许只似一阵微风,  吹动你额前的发梢,却只得片刻停留;  也许只似一滴细雨,  无意间落入你的手心,却慢慢蒸发,直至消失。  曾呼唤它时,  那脸颊的绯红,终将褪去;  曾呼唤它时,  那加快的心跳,终将冷漠。  终于,它若旧物,  不再具有任何意义,被你封存;  终于,它若路人,  不再勾起甜蜜的回憶,被你遗忘。  但在你孤單,悲伤的日子,  请你念一念它,  并坚信:在
期刊
随着历史的解密,《胡适传》的出版,拂去昔日的尘埃,胡适的人性光辉逐渐显现出来。  我们知道胡适拥有36个荣誉博士头衔、著作等身,他还是“五四运动”时《新青年》的主要创刊人之一。大学者之所以“大”,也往往“大”在身外的“闲事”上,忙在世人生活的庸常“小事”中。  1920年末,诗人徐志摩推荐从湘西走出来的“穷小子”沈从文,到上海中国公学当教师。沈从文虽然在文坛上崭露头角,但他没有大专文凭,只是一个小
期刊
【摘要】:《谁动了我的奶酪?》是一本由斯宾塞·约翰逊编着的书籍。斯宾塞·约翰逊在清晰洞彻当代大众心理后,便在该书中制造了一面社会普遍需要的镜子——怎样处理和面对信息时代的变化和危机。小故事蕴含大哲理,作者创作这个故事的初衷就是帮助自己应对生活中一次痛苦的变化,帮助他明白如何认真对待变化的形势,及时做出调整,从而实现自己的目标。  【关键词】:奶酪;应对;生活;变化  《谁动了我的奶酪?》从出版到现
期刊
【摘要】:父权的威严在家庭中似乎从来都是强大且难以抗拒的,但在苏童的《罂粟之家》《妻妾成群》中父权却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失去了往日威严,这也显示了新时期小说对于传统父权的新的态度和价值取向。  【关键词】:父权;衰微;《罂粟之家》;《妻妾成群》  父权制在中国社会中延续几千年,在中国社会中最重要的组织--家庭中从来未曾缺失,尽管20世纪以来在历次革命运动和现代化浪潮冲击下父权制受到削弱但并没有消亡,
期刊
【摘要】:范小青小说中出现的诸多男性人物形象,彰显了范小青在女性写作时,在观照自身存在的未来命运的同时,能渐渐地进行身份和心理上的双重突围,以别样的眼光来审视男性群体,表达出对男性越来越客观的思考。本文将从男性身份的角度入手,来分析范小青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男性形象,以挖掘范小青的女性立场。  【关键词】:范小青小说;男性人物;女性立场  从“五四”运动起,女性意识在启蒙思潮中开始觉醒,她们用自
期刊
上世纪80年代末的深秋,一个女婴的降生没有给小河边的这户普通农家带来期盼的喜悦。亲戚朋友稀稀松松地在这间农家小院里闪过,“千金”被升作最高级别的道贺词,5元、10元的人情债被男人一笔一划地记录在崭新的工作簿上。  男人的妈也来了,怀里抱着一岁多的孙儿,女婴的堂哥。男人的妈踢翻了男人正搓洗尿布用的搪瓷盆,男人低着头,没有声响。孙儿被逗笑了,女婴被吓哭了。  女人知道月子里不该流眼泪,可那大颗大颗的水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具体的案例和实际应用进行研究和分析,对视错觉艺术中所体现的错视原理进行生理与心理学中的分析,并剖析其表现手法——光影关系的应用与原理。  【关键词】:视错觉艺术;光影  一、错视现象与对比性视错觉  (一)错视现象  眼睛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感觉器官之一,它能辨别物体的明暗和颜色,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视觉。人们在感知事物的过程中,视觉占所有知觉的65%。人们常说眼见为实,对于绝
期刊
【摘要】:冰心的小诗铭记了冰心作为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第一个女性诗人的意义。在冰心的小诗中,有关人与人关系的理解,成为她建构运思逻辑的资源和推动力,在对美德和道德的思索中完成了个人伦理观的建设。小诗成为冰心伦理思想建设的起点,这也是她作为诗人被铭记的一个意义所在。也因此冰心诗歌的伦理思想值得关注和研究。  【关键词】:冰心;小诗;伦理观  冰心的小诗构成了一个重要事件:冰心以第一个女性诗人的意义铭记在
期刊
【摘要】:在老舍“怀旧式”的小说世界中,形形色色的市民群体往往阐释着某种文化内涵,一方面是对古老文明所孕育的含蓄、精致的美的欣赏与陶醉,另一方面是对其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无法避免的毁灭和式微而产生的感伤和悲哀。笔者主要以老舍的短篇小说《断魂枪》为切入点,分析在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激烈交战中,老舍所流露出的沉痛而复杂的感情。  【关键词】:老舍;国粹;《断魂枪》  国粹,指的是中国文化的精华部分。主要
期刊
【摘要】:方方作为惯常以冷峻笔调描写人生的“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她的作品在描写那些貌似普通寻常的故事背后时也透出了鲜明独特的当代意识与强烈的存在主义哲学意识。 在她的中篇小说《出门寻死》中,方方通过一种轻松而略带戏谑的语调讲述了一个普通女性荒诞可笑的寻死之旅。但透过故事表面,我们更多的看到的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自我,在这个荒诞的他者世界的生存困境和尴尬处境。  【關键词】:存在主义;萨特;方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