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中学的“自白”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e48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衡水中学,在教育界、媒体圈、家长群体,甚至与它毫无关系的社会大众当中,都是个如雷贯耳的名字。
  有人热情仰慕,有人激烈批评,也有人面无表情。每年高考时节,它都会被提起。
  然而人们并不真正了解它,大多数的议论者,对它并没有直接、感性的认识,依据的多是二手信息,或者类似“高考誓师”这样有限的图片或画面。与其说是在争论一所学校,不如说是在表达各自的教育价值观。衡水中学仍然神秘,甚至未知。
  明年6月,一部名为《衡水中学》的纪录片电影,或将叩开大门。向健,这个长期把镜头对准教育领域的央视纪录片导演,已经完成了对衡水中学“全方位、无死角”的拍摄。
  许多人的意见可能因之而改变,向健的意见就已被局部改写。

進 入


  北京—衡水,向健在两地之间频繁往返,到今年10月,已经整整4年。
  最开始,他每半个月一次,跟着一群家长和学生坐上火车,从北京东站出发,拍摄纪录片《开往衡水的列车》。
  快速行驶的Y512列车上,坐着的是一群“小候鸟”。他们背着书包,在两座城市之间来来回回,目的是先考上衡水中学。
  镜头下的孩子们,最小的6岁,刚上小学一年级,最大的读初三,正准备中考。他们的父母在北京工作,但没有北京户口,寄希望于孩子自己争气,经过衡水中学,再考回北京来。
  一个比喻在家长之间流传—衡水中学是普通子弟的重点大学“保险箱”。
  它从20多年前的一所“野鸡学校”,到如今广为国人所知,原因不外两点。一是高升学率,连续多年一本升学率在90%以上,每年约有200人考入清华和北大;二是半军事化的管理,纪律严、校门紧,被外界称为“高考工厂”。
  拍《开往衡水的列车》时,向健没有联系过衡水中学。因为他没有拍摄需求,也知道没有媒体可以轻易进入这所学校。
  直到2018年9月,向健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你来都来了,要不干脆帮我们拍衡水中学吧?”
  电话对面是衡水市委宣传部部长马福华。
  小城衡水计划在全国打响“教育名城”的称号,衡水中学也想在形象上“翻身”,不愿意再被叫作“高考工厂”。
  一个月后,向健的另一部纪录片电影《衡水中学》开机。一开机,他就和校长郗会锁吵了一架:“不可能拍成一部90分钟的宣传片吧!”
  磨合至今,刚好一年,拍摄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明年6月,这所神秘中学将第一次裸露在大屏幕上,等待新的评判。

反 差


  衡水中学在全国范围内所引发的争议尽人皆知,毋庸赘述。
  只有一个地方,听不到批评之声—衡水。一进入衡水市的地界,谤声就如泥牛入海,瞬间消失了。
  无论是出租车司机、老豆腐店的老板、酒店打扫的阿姨,还是随口问路的陌生人,本地人说起衡水中学,都表现得很尊敬,甚至对衡水中学的外围信息十分了解。
  衡水中学的地理位置、放假规律、趣闻轶事、高考成绩,多多少少,每个人都能和记者聊上两嘴。
无论是出租车司机、老豆腐店的老板、酒店打扫的阿姨,还是随口问路的陌生人,本地人说起衡水中学,都表现得很尊敬,甚至对衡水中学的外围信息十分了解。

  其中一位父亲,他的孩子从衡水中学考上三本院校,是衡中毕业生里的极少数,他告诉《南风窗》记者:“我还是羡慕衡中,仰慕衡中,我的孩子让衡中丢脸,对不起衡中。”
  在这座河北小城里,衡水中学是最大的“明星”,没有之一。
  在衡水中学附近“蹲点”的10天时间里,《南风窗》记者结识了一些朋友。其中有两位为采访提供了热情协助,分别之时,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发出令人哭笑不得的威胁:“你不要写衡中的坏话,写了就不是朋友。”
  出了衡水,便是另一番光景。它通常被看作是一个“铁栏杆”围住了一群“考试机器”,里面的人为了高考,放弃“做人的尊严”。
  “不人道”的严格纪律,和近乎“变态”的激励手段,把一大批青春期的孩子教育得整齐划一、争先恐后。大家前胸贴后背地跑操,边跑边喊“我要考清华”“我要上北大”,没有时间好好吃饭,每一天都在试卷的海洋里泡着,把学习成绩当作唯一的目标……
  撕裂一直存在。外界是赞是弹,取决于说话者获得的信息,它的种类和立意。
  过去关于衡水中学的报道,大概分为两种,一种是记者们的“突围”成果,另一种是学校的自我宣传。
  第一种,新闻报道,无论是采写方式还是呈现结果,都常常令人感到沮丧。因为每一个前往衡水中学采访的记者都像在打一场“攻城战”,这所学校自从“高考流水线”的称号广为人知之后,对媒体可谓杯弓蛇影。记者连吃闭门羹,被搪塞,被堵截,是常事。校方一般是缺位的,记者也无法在校园内自由活动,所以最后得到的往往还是观点,而不是事实。
  第二种,校方的“宣传”,则大致上只能影响那些本就欢迎它的人。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播音台,宣传方式多样,今年10月,衡水中学还新开办了自己的电视台,但它的受众群体始终十分局限,不是学生就是家长。“误解”无法因此而冰消。
  没有人乐于一直被“误解”。当学校筑起高墙,墙内墙外两种声音各说各话,反差日益增大之时,校方也难免焦虑。
  纪录片《衡水中学》,是在模糊的新闻与片面的宣传之外的第三条道路,这是衡水中学敞开心扉来一场“自白”的机会。

亲 历


  自白不等于宣传,倘若电影不能中立,则它根本不必存在,对此向健是清楚的。   一开始双方是“拧巴”的,衡水中学仍然希望拍成一部宣传片,向健不同意。学校要求和摄制组每周开一次碰头会,商量拍什么、怎么拍,掌控方向的意图很明显,最后校长郗会锁和向健吵了一架。
  向健总会在操场碰到郗会锁。他像之前的历任校长一样,每天坚持和学生一样的作息,5:40起床,春夏秋冬,陪着学生跑操。高一学生远足40公里的活动持续了22年,郗会锁今年50岁,跟着走完全程。
  向健跟车拍摄,一天下来也十分疲惫。他说,衡中的校长真辛苦。郗会锁说,你们不也是一样的吗,从北京来衡水待了4年。
  拍电影的人,也像身在电影中。这样的对话在情节里往往就是转折的开始,双方心里一软,就发现对方其实挺不错。它像酒一样,催化心灵。相互理解后,信任就建立了。
  后来向健需要拍宿舍生活,校方甚至很快就同意他们与学生同住,只是叮嘱他:“小点声,不要影响学生。”
  “全方位、无死角”的意图,拍摄一年,庶几达成。
  电影是从距离2019年高考倒计时200天的时候开始切入的,它拍摄了一个毕业班的故事。摄像机架在那里,看着学生们备战高考、进入考场、拿到通知书、走进大学,而衡水中学高三毕业班,又迎来一群新的稚嫩面孔。一个轮回,重新开始。
  长时间的注视,让向健的心态发生了转变。
  一开始,他心想:“这帮孩子灰头土脸,只知道读书,以后到社会上怎么混啊?”然而长期浸淫于校园,很快发现了另一面:“衡水中学的学生活动真的太多了。”
  学校每年都有100多项活动,其中数十项是精品活动。包括高一学生的远足、高二的成人礼、高三的百日誓师。学校里有心理剧社、联合国辩论大会,还有学生自己拍摄的微电影,几乎每一个半月就会有一次大型的讲座,演讲人包括奥运冠军、名校教授、企业家,以及知名校友等。
  “应试”的穹顶之下是“教育”。衡水中学显然并不是真的“流水线”,也无法自称是素质教育的乐园。但它确实凭借惊人的高考成绩,慢慢变成了一个平台,聚集了非常多的资源。这里的高考生能进入顶尖高校,特长生能在世界比赛中拿冠军。
“说人生就是一场考试,有些狭隘。你不要觉得我矫情,学习的本质就是学习,学习让人快乐。”这样的认知,连素质教育也无法反驳,而它出自一名标准的衡水中学学生的头脑。

  在高考查分当天,向健的镜头对准了一个学生—孙熙杰,他的目標是河北省文科状元。分数出来了,669分,全省排名40多位,孙熙杰有些沮丧。
  时间差不多了,他问:“叔叔您拍完了吗?”向健说,“拍完啦!”孙熙杰说,“那叔叔再见,我要去学习了!”
  他又回到了书桌旁。高考已经结束,分数已经出炉。
  2019年的暑假,孙熙杰自学了编程技术、新概念英语4,也开始和朋友一起打游戏。什么都不干的时间,也有十来天。
  “短暂的学习令人疲倦,但终生的学习不是负担。”向健告诉《南风窗》记者,衡水中学流行一个理论,叫“大考试观”。意思是人生就是一场考试,要学生们提起精神,终生学习,随时应对。
  18岁的孙熙杰不太同意。“说人生就是一场考试,有些狭隘。你不要觉得我矫情,学习的本质就是学习,学习让人快乐。”
  这样的认知,连素质教育也无法反驳,而它出自一名标准的衡水中学学生的头脑。

围 观


  孙熙杰给《南风窗》记者讲了一个故事。
  大约每一个半月,衡水中学就有一次开放日,每次都有全国各地几千甚至上万名家长、学生前来“参观、学习”。
  一辆辆大巴来了,一辆辆大巴又走了。每到这个时候,同学们就说,“衡中动物园又开园了!”
  这一天,高三班级跑操时会专门留“小黄帽”盯着教室,轮到谁当“小黄帽”,同学们就会叮嘱他:“你一定要看好我们的学习资料,千万要看好我们的学习资料。”开放日期间曾发生过失窃事件,有一个教室,最后一排同学的各科作业本悉数被盗。
  “虽然我觉得不会偷我的,但每次开放日去跑操,我都把学习资料藏到桌子底下。”孙熙杰说完,自己忍不住笑了。
  类似的日常片段,中国高考前的“奇观”,在纪录片《衡水中学》里俯拾皆是。
  我们不是衡水中学的学生,也从来没偷过谁的作业本,却很容易对这些备考的“攻防情节”感同身受。
  倘若作业本真是被参观者“顺走”,那么他们的心态,除了好奇于神秘的衡水中学的生活物证之外,恐怕也包含某种“偷师”的意图。人们会嘀咕:这群并非出身大城市,也大多没有强大的家庭经济背景的学生,是怎么在高考中“干过”更高阶层的孩子的?
衡水中学外有一面百米“英才墙”,上面贴满了优秀学子的照片,路人们走过都可以看到

  而这正是中国教育面对的一个严肃命题,只不过放大到全国,我们就要把问题中的“怎么”调换成“有没有可能”。无论人们主张怎样的教育方式和过程,最后都站到了同一个地方去—高考,这无可逃避。高考是“蛋糕”的分配方式,每一个人都要建立分一杯羹的能力。北京和上海的孩子有最好的名师、最好的硬件、最好的信息来源、最好的时代感,衡水和其他小城市或者乡村地区的孩子没有,那么他们就会选择另一条路,去应对竞争。每个人都有自己参与竞争的方式,有人在“快乐教育”中,挣扎着去上一个又一个的补习班,有人在疑似“高考工厂”里,夜以继日,征战题海。
  “不能改变环境,就适应环境”,这是衡水中学的理念。
反对的人们真正担心的也许是,在这样的模式极端化之后,既可能驱逐一些可贵的、更具人文意义的尝试,也由此衍生出新的不公平。

  它明显是一个弱者图强的逻辑。这和衡水的地理环境、经济禀赋是相关的。衡水市8000多平方公里,多处盐碱荒地,全市除了衡水老白干之外,没有任何知名产业,GDP在河北省内多年垫底。这里的孩子如果想要翻身,最值得相信的一条路,就是“学习改变命运”。
  对于这里的孩子,以及全国各地处境类似的孩子而言,被许多人诟病的高考,恰恰是他们的唯一希望。
  衡水中学处在舆论场的中心,只是因为它最受瞩目,它的故事,在中国的任何一个角落发生着。
  对衡水中学的质疑,不单纯是对努力应试的质疑。今天,衡水中学雄霸河北高考,虹吸优秀生源,是否还是“寒门贵子”的培养皿,已经很难说清。反对的人们真正担心的也许是,在这样的模式极端化之后,既可能驱逐一些可贵的、更具人文意义的尝试,也由此衍生出新的不公平。
  赞与弹,都是自由随心。只不过,前提是先了解评说的对象。
  20多年来,这所神秘中学,在争论中不断壮大,近年更是散发出了创办“精英”教育之路的野心。衡水中学已然变成了中国应试教育一个最精彩、复杂的样本。以一种不被设防的身份真正走进衡水中学,就仿佛是举起一把手术刀,剥开中国教育的心脏。
  这就是向健和他的电影的意义。
其他文献
雷墨资深主笔  “我们正在经历北约的脑死亡”“美国正在背弃我们”,法国总统马克龙11月7日接受《经济学人》采访时说的这番话,可谓赚足了眼球。他的主要理由是“美国的战略决策与北约伙伴之间不存在任何協调”。  如果考虑到特朗普曾说的北约“过时”言论,以及他向来对北约盟国的“冷脸”,马克龙对北约问题的“诊断”似乎有一定的道理。  需要指出的是,马克龙这番话与他此前对北约的态度,并没什么本质上的不同。20
2018年6月,深圳城中村,妇女在小庙里上香祈求平安。  老家离深圳接近两千公里,石家庄人孙莹莹在本科毕业时没有惧怕这样的距离。  年轻、充满活力,她想象着这座城市以欢迎的脸庞描绘着一个年轻人可以想象得到的未来。  然而现实步步紧逼,致命一击来自房东一通电话通知涨租的压力。舆论几乎随着一则与直观感受相契合的数据引爆,据中信证券研究部整理的数据显示:从2017年7月到今年7月,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平
与往年不同的是,2017年的金融改革不仅仅是“创新”,更重要的是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金融的背叛”都是从欺骗开始。在青年学者劳若珺编译的《金融的背叛:恢复市场信心的十二项改革》(下称《金融的背叛》)一书中,美国前纽交所副总裁乔治·乌杜博士揭开了金融业虚假繁荣的真相,即“由于金融家们的背叛,金融业也背离了经济”,“金融自身成为了目的,而不再关乎其理
因总是出差在外头跑,免不了要遇上各种奇葩的人和事。不过,以前出差不管遇到何种奇葩,总在正常情感可接受的范围内,唯独此次,堪称“半夜惊魂”。  12月7日,我飞到宁夏灵武采访治沙英雄王有德。两天的采访过程非常顺利,9日结束当晚,我从灵武坐车赶到银川市,趁着余暇跑去看了宁夏青年戏剧节推出的《涂红》。戏剧很精彩,我当场湿了眼眶,一切到这里都很完美。  但是想不到的事,就在那晚之后发生了。  约凌晨一时,
吕德文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研究员  与人们想象不同的是,城市街头并非无主之地,而是聚集着巨大利益;争夺街头空间的不仅包括弱势群体,还有数量庞大的特殊利益集团。当前,我国城市的街头治理早已告别了“小脚侦缉队”时代,公安、城管等街头执法力量投入了庞大力量维持秩序。总体上看,我国城市街头秩序总体良好,并未成为酝酿社会和政治动荡的温床。但是,也存在较大的城市安全隐患。其中最难以解决的痼疾是,很多城市的街头逐
俄罗斯24新闻频道称,在杜马镇遭到“化武袭击”的11岁男孩哈桑(左)说自己并没有受到化学武器攻击,相关惨状是“白头盔”组织炮制的。  4月7日,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附近东古塔地区的杜马镇,发生疑似化学武器袭击事件。据报道,这次袭击导致包括妇女、儿童在内的约70人死亡,另有数百人受伤。袭击事件发生后,美英法以及叙反对派指责系叙政府所为。叙政府坚决予以否认,并称化武袭击事件是反对派造谣栽赃。  真相未明
成都创业小镇,一批批怀着梦想的年青人走进创业大楼学习、寻梦、起航。  这几年,城市“人才争夺战”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由于二三线城市的加入,似乎整个中国都变得求才若渴,门槛越降越低,甚至有城市推出了“中专生零门槛落户”的政策。  仅从数字变化上看,这一城市面对人才的自我“反向拍卖”无疑是有效的。统计显示,2017年成都户籍人口增加了36.4万人,今年3月份,西安最高峰的时候一天迁入了8000人的户
9月9日结束的瑞典大选,似乎只是一个漫长旅程的序曲。反移民、反欧盟的民主党,得票率为17.6%—这是该党“史上最好成绩”,足以使对立阵营组建新政府变成“马拉松”。  17.6%,“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比起大选前民调预测的25%,它还是低了不少;相较2014年大选,提高的4.7个百分点则是强劲的表现。  参照选举前炒得沸沸扬扬的“极右翼抬头”,瑞典选举的真实趋势是,主流政党持续衰落,小党派持续崛起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所曾经描述过一个“洞穴隐喻”,特别有名,搞点哲学、文学的人应该都知道。我摘抄一下:  有一个洞穴,很大,一条长长的通道连接它和外面的世界,洞里只有很弱的光线照进来。一些囚徒从小就住在洞里,头颈和腿脚都被绑着,不能走动也不能转头,只能朝前看着洞穴的墙壁。在他们背后的上方,燃烧着一个火炬,在火炬和囚徒中间有一条路和一堵墙。而在墙的后面,向着火光的地方,还有些别的人,他们
“皇后大道西又皇后大道东,皇后大道东转皇后大道中……”  有轨电车穿行在两旁的高楼中,与身边的双层巴士擦身而过,发出“叮叮叮”的声音。双层巴士好像一面会急速移动的墙那样,在拐弯处离人行道围栏不够30厘米,让人产生一种快要塌下来的感觉,却又灵活地往外一绕,继续前行。  行人往东西方向络绎不绝,高楼之间南北向的人流则同样迈着急匆匆的步伐,从南面的斜坡走向平坦靠海的北部。在这样一个脉络鲜明,节奏急速的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