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教育要办得有特色, 高职院校要主动适应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要求,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出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是否已经建立起一支懂理论、重实践的,实用型、技术型、生产型、数量足、质量高、专兼结合且以专为主的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本文通过对广东国家示范性及骨干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展开深度挖掘,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高职教育 双师素质 师资队伍 建设 思考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职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20301011);广东省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校级重点科研项目(XJZD201216)。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192-02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然涉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这除需要具备相应的经济基础、技术保障等以外,还需要有大量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作支撑。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院校在其中扮演着的主力军的角色,承担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一、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
高职教育要办得有特色, 高职院校要主动适应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要求,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出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是否已经建立起一支懂理论、重实践的,实用型、技术型、生产型、数量足、质量高、专兼结合且以专为主的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被列为“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的院校,在其中更应起到“力争做发展的模范,改革的模范,管理的模范,起到了示范性的作用以带动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深化改革,提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引领我国健康持续发展”的作用。建立一支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需要的高职教育高素质师资队伍始终是关系到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问题。
二、广东国家示范性及骨干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基本现状
目前,广东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已有80所,占全省普通高校总数的57.97%,其中有11所高职院校列入国家示范性及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计划。截止2012年底,全省全日制高职院校在校生约64万人,约占全省普通本专科在校生的39.37%。
经过二十余年的迅速发展,广东省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11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据“国家高职高专教育网”及相关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底,其专任教师超过6000人,约占全省专任教师的25%,具有高级职约占31%,硕士以上教师约占60%,师资队伍结构明显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也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专任教师队伍过于年轻化
在这些院校中,老中青合理搭配、年龄结构合理的专任教师队伍尚未真正建立。35岁以下专任教师接近3000人,接近专任教师总数的一半,这一比例比全省54%的比例虽然稍好一些,但仍不容乐观。这一比例,从一个侧面说明广东省高职院校近年新增的教师很大程度均为刚刚毕业的青年教师,在教学经验和实践能力上有所欠缺。
2.专任教师具有一线行业企业工作经历时间不长
为主动适应广东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需要,对高职院校专任教师一线行业企业工作经历有着较高的要求,但这些院校中具有一线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的专任教师仅约占全部专任教师50%;2011年有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的专任教师人均企业工作经历121天;若以全部专任教师为基数,则人均行业企业工作经历时间仅为60天。这与高职教育专任教师的要求显然还有很大的差距。
3.专任教师中,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比重不大,质量不高
从高职院校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要求下,对师资队伍的要求越来越高。除要求教师具有专业技术职称外,对教师同时具有规范的专业技术操作技能的指导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全省11所国家示范性及骨干院校中,同时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和专业资格证书的“双师素质”教师比重仅约占48%,其中具有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任教师仅约占25%,综合素质明显不高。虽高其“双师素质”教师比重优于于全省平均水平45.6%(2012年数据),但仍很难满足现实需要。
4.专任教师参加培训进修、挂职锻炼、社会兼职的人数和时间偏少
在这些院校中,一年内参加过培训进行的专任教师约有3000人,约占48%,人均培训天数约为12天,若以全体专任教师为基数,则培训进修天数不足6天;挂职锻炼、社会兼职的专任教师分别约占全体专任教师的12%和14%,挂职锻炼和社会兼职的人均时间分别约为47天和80天;若以全体专任教师为基数,则挂职锻炼和社会兼职的人均时间均不足12天。
5.专任教师获奖、承担教学改革课题和发表成果数不足
在这些院校中,主要获得各级奖励项目的专任教师为974人,仅占这些院校专任教师的16%;主持获得发明专任120人,约占2%;主持各级在研教改课题的专任教师757人,约占12%;主持各级在研开发项目503人,仅占8%;公开发表论文的4195篇,人均仅约为0.68篇,公开发表论文的专任教师1958人,仅为这些院校专任教师的32%。
6.校外兼职教师综合素质亟待提高
在这些院校校外兼职教师5844人当中,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仅占62.18%;具有职业资格证书的不中30%;进行过教学进行的兼职教师仅为616人,约占10.54%,人均进修时间63天,若以这些院校全体兼职教师为基数计算,则不足7天;兼职教师承担各类教学任务为5007人,不足86%,年人均各类课程教学量仅为83课时,不能很好地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
三、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的思考
1.更新观念,积极开展教研教改
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加强师资队伍的教育与管理,切实提高教师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以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为契机,引导教师不断更新观念,摒弃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积极引导教师自觉、主动地参与教研教改,真正将教研教改成果纳入到教师业绩考核中来,并将教研教改革成果落实到教学实践当中,最终实现人才培养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 2.构建合理的师资队伍评价指标体系
结合现有的教务管理系统,充分发挥数据采集平台的管理效能,加强平台的实时信息收集、信息校正和信息反馈、汇总等模块功能;在教师的引进、使用、培养和激励等管理全方位过程中,实现实时监控;进一步完善和均衡符合现实需要的学生评价、专家同行评价和个人自评在内的三位一体的教师评价指标体系。
3.加强具“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针对目前广东高职院校特别是国家示范性及骨干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具“双师素质”专任教师队伍比重不高的现状,通过改革人才引进和培养模式,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比重。
4.推进校外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部在2006年就明确提出:“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针对在不少高职院校不重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甚至混淆兼职教师和兼课教师的现状,研究制定鼓励引进兼职教师的政策,引导高职院校结合所在地以及学校的实际,从企业及社会上的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中聘请兼职教师,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推进校外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
5.加强专任教师到企业一线实践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提出,“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在现代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育人的人才培养理念和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引导下,提高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已经成为理论界和职业教育实践的共识,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在制度上、机制上、政策上和工作上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专任到企业一线顶岗实践的目标得到实现,从而提升教师专业技能指导能力。
参考文献:
[1]吕光军,陈玉华;高职教育有效发挥兼职教师作用的研究与实践;教育与职业;2006年08期
[2]陈水生;摆脱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困境的思考;成人教育;2006年08期
[3]陈倩兮;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素质;高校教育研究;2007年08期
[4]李刚,杨轶峰;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探讨;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年23期
【关键词】高职教育 双师素质 师资队伍 建设 思考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职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20301011);广东省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校级重点科研项目(XJZD201216)。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192-02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然涉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这除需要具备相应的经济基础、技术保障等以外,还需要有大量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作支撑。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院校在其中扮演着的主力军的角色,承担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一、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
高职教育要办得有特色, 高职院校要主动适应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要求,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出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是否已经建立起一支懂理论、重实践的,实用型、技术型、生产型、数量足、质量高、专兼结合且以专为主的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被列为“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的院校,在其中更应起到“力争做发展的模范,改革的模范,管理的模范,起到了示范性的作用以带动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深化改革,提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引领我国健康持续发展”的作用。建立一支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需要的高职教育高素质师资队伍始终是关系到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问题。
二、广东国家示范性及骨干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基本现状
目前,广东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已有80所,占全省普通高校总数的57.97%,其中有11所高职院校列入国家示范性及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计划。截止2012年底,全省全日制高职院校在校生约64万人,约占全省普通本专科在校生的39.37%。
经过二十余年的迅速发展,广东省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11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据“国家高职高专教育网”及相关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底,其专任教师超过6000人,约占全省专任教师的25%,具有高级职约占31%,硕士以上教师约占60%,师资队伍结构明显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也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专任教师队伍过于年轻化
在这些院校中,老中青合理搭配、年龄结构合理的专任教师队伍尚未真正建立。35岁以下专任教师接近3000人,接近专任教师总数的一半,这一比例比全省54%的比例虽然稍好一些,但仍不容乐观。这一比例,从一个侧面说明广东省高职院校近年新增的教师很大程度均为刚刚毕业的青年教师,在教学经验和实践能力上有所欠缺。
2.专任教师具有一线行业企业工作经历时间不长
为主动适应广东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需要,对高职院校专任教师一线行业企业工作经历有着较高的要求,但这些院校中具有一线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的专任教师仅约占全部专任教师50%;2011年有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的专任教师人均企业工作经历121天;若以全部专任教师为基数,则人均行业企业工作经历时间仅为60天。这与高职教育专任教师的要求显然还有很大的差距。
3.专任教师中,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比重不大,质量不高
从高职院校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要求下,对师资队伍的要求越来越高。除要求教师具有专业技术职称外,对教师同时具有规范的专业技术操作技能的指导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全省11所国家示范性及骨干院校中,同时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和专业资格证书的“双师素质”教师比重仅约占48%,其中具有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任教师仅约占25%,综合素质明显不高。虽高其“双师素质”教师比重优于于全省平均水平45.6%(2012年数据),但仍很难满足现实需要。
4.专任教师参加培训进修、挂职锻炼、社会兼职的人数和时间偏少
在这些院校中,一年内参加过培训进行的专任教师约有3000人,约占48%,人均培训天数约为12天,若以全体专任教师为基数,则培训进修天数不足6天;挂职锻炼、社会兼职的专任教师分别约占全体专任教师的12%和14%,挂职锻炼和社会兼职的人均时间分别约为47天和80天;若以全体专任教师为基数,则挂职锻炼和社会兼职的人均时间均不足12天。
5.专任教师获奖、承担教学改革课题和发表成果数不足
在这些院校中,主要获得各级奖励项目的专任教师为974人,仅占这些院校专任教师的16%;主持获得发明专任120人,约占2%;主持各级在研教改课题的专任教师757人,约占12%;主持各级在研开发项目503人,仅占8%;公开发表论文的4195篇,人均仅约为0.68篇,公开发表论文的专任教师1958人,仅为这些院校专任教师的32%。
6.校外兼职教师综合素质亟待提高
在这些院校校外兼职教师5844人当中,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仅占62.18%;具有职业资格证书的不中30%;进行过教学进行的兼职教师仅为616人,约占10.54%,人均进修时间63天,若以这些院校全体兼职教师为基数计算,则不足7天;兼职教师承担各类教学任务为5007人,不足86%,年人均各类课程教学量仅为83课时,不能很好地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
三、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的思考
1.更新观念,积极开展教研教改
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加强师资队伍的教育与管理,切实提高教师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以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为契机,引导教师不断更新观念,摒弃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积极引导教师自觉、主动地参与教研教改,真正将教研教改成果纳入到教师业绩考核中来,并将教研教改革成果落实到教学实践当中,最终实现人才培养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 2.构建合理的师资队伍评价指标体系
结合现有的教务管理系统,充分发挥数据采集平台的管理效能,加强平台的实时信息收集、信息校正和信息反馈、汇总等模块功能;在教师的引进、使用、培养和激励等管理全方位过程中,实现实时监控;进一步完善和均衡符合现实需要的学生评价、专家同行评价和个人自评在内的三位一体的教师评价指标体系。
3.加强具“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针对目前广东高职院校特别是国家示范性及骨干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具“双师素质”专任教师队伍比重不高的现状,通过改革人才引进和培养模式,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比重。
4.推进校外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部在2006年就明确提出:“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针对在不少高职院校不重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甚至混淆兼职教师和兼课教师的现状,研究制定鼓励引进兼职教师的政策,引导高职院校结合所在地以及学校的实际,从企业及社会上的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中聘请兼职教师,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推进校外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
5.加强专任教师到企业一线实践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提出,“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在现代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育人的人才培养理念和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引导下,提高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已经成为理论界和职业教育实践的共识,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在制度上、机制上、政策上和工作上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专任到企业一线顶岗实践的目标得到实现,从而提升教师专业技能指导能力。
参考文献:
[1]吕光军,陈玉华;高职教育有效发挥兼职教师作用的研究与实践;教育与职业;2006年08期
[2]陈水生;摆脱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困境的思考;成人教育;2006年08期
[3]陈倩兮;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素质;高校教育研究;2007年08期
[4]李刚,杨轶峰;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探讨;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年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