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就目前高校教育现状而言,高校要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须加强安全教育。安全教育能否做到位、做好,其意义重大。如何做好、做到位、并做到与时俱进,需要我们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认真地去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高等学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一、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高校承载的责任日益加重,大学生的人身安全、心理安全隐患增多,影响大学生安全的因素也越来越复杂,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面临极大挑战。大学生虽然大多数都成年了,但毕竟还是学生,是需要接受教育的受教育者,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透过一系列的大学生犯罪事件和安全事件,我们可以发现高校的安全教育有不少值得探讨、创新和加强的地方。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安全教育。
二、高校安全教育的内容
1.法律知识教育。法律知识教育是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了解、运用,达到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目的。
2.国家安全教育。国家安全包括国防、外交、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隐蔽战线斗争等领域与国家安全和利益有关的诸多方面。国家安全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国家利益至上观念、法制观念、敌情观念、保密观念、安全防范观念及情报信息观念等。
3.网络安全教育。网络功能的多样性,内容的广泛性,速度的快捷性,环境的开放性和使用的普遍性等特点,使得大学生成为网络使用的主体。但他们在网上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防范意识弱。网络文化环境下需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其主要内容包括网络伦理道德和责任意识教育,网络法律、法规基本知识教育,网络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教育等。
4.心理安全教育。由于社会压力加大,生活节奏加快,尤其是学习、经济、就业、家庭环境和个人经历等诸多因素,使产生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心理疾病造成自杀的案例屡见不鲜。对此,应及时予以疏导,才能避免各类安全问题的发生。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有针对性地进行人际关系的和谐教育、环境适应教育、健康人格教育、恋爱与性教育、心理卫生教育、挫折应对教育、人际关系教育、择业与求职教育等。这对于预防心理疾病,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健康人格发展与完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5.人身安全教育。人身安全指个人的生命、健康、行动等没有危险,不受到威胁。大学生人身安全教育一方面是指校园生活中的人身安全教育,另一方面是指社会活动中的人身安全教育。
三、目前高校安全教育状况
目前高校的安全教育问题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某些管理不到位的大专院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是名存实亡。老师上完课走人,学生管理部门只是负责管理学生的纪律工作,班主任(辅导员) 甚至一个学期难得见学生一面。甚至有的学生去不去上课都没人管,更别说去做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化使很多高校都在忙着如何调整学校的学科设置和建设,加强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最终只是由学校治安保卫部门在代表性地支撑着。高校的安全教育常常被忽视,重要原因就是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在潜意识里认为大部分学生都成年了,没必要在安全方面做太多、过细的教育。而安全教育,说到底是思想政治教育范畴,它的日常化有赖于将其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过程。治安保卫部门在高校里只是常设的安全管理部门,它的安全教育作用是滞后的,并有其不可以逾越的局限性。
四、高校安全教育的对策及途径
1.依法治校,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教育法》为大学生安全教育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依据。为此,必须将大学生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一是要构建安全教育的组织机构。学校要建立由校领导、学校安全保卫干部、有关法律教育、德育教师及有关负责学生工作的干部组成学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教研室,统一负责全大学生安全教育。二是要在学校制定安全教育计划。既要考虑大学生整个在校期间应受的安全教育、掌握的安全知识,又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时段完成的安全教育内容;既要安排正规系统的课堂教育,又要针对不同时期学生中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安排一些现实灵活的内容,使安全教育按照计划系统地进行。安全教育课在期末应同其他非专业课一样,进行统一的考试、考评,其结果进入学生综合成绩测评。三是要构建安全教育的保障体系。要针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特点,根据有限的教学时间,有针对性地科学选择内容,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安全教育课要像劳技课、思想政治理论课一样,在学校教学计划时间内,有“法定”的课堂教学时间。
2.安全教育须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从安全角度来看,思想教育工作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把安全保卫工作的重心前移,抓好事前的思想和道德教育,将会极大地减轻事后工作的难度,减少违法违纪现象和犯罪行为的发生。严肃法纪、政纪,对违法违纪人员进行处理,也有其教育的效能,但应以思想教育为主,把思想教育和依法惩处结合起来,才能使安全工作富有成效。
3.构建心理健康防御的长效机制,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安全。首先要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使他们掌握更多的心理调适方法,自觉舒缓心理紧张,消除心理障碍。同时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学校、家庭和生活,用积极健康的心态去对待学业、人际关系、就业等一系列问题,主动适应环境,培养豁达的生活态度,不断提高自己适应各种变化的能力;其次,开设心理健康咨询门诊,为大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解决学生的一般心理困惑;同时,要建立一套危机积极干预机制,对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和跟踪,防止出现自残、自杀和伤害他人等事故。另外还需组织大规模的心理普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普及宣传教育活动、设立心理辅导热心电话和信箱,开展网上心理咨询,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研究等等。
4.创新辅导员队伍建设模式,保障安全教育的有效落实。一直以来,影响着大学安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辅导员基础性工作比较薄弱,骨干力量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经过改革后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安全教育的基础性工作基本全部压在了辅导员队伍身上,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和作用发挥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安全教育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目前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良莠不一,没有走上专业化和职业化的道路,这必然会影响着各项教育工作的展开。为此,加强辅导员队伍这一基础性工作对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安全教育工作很有必要,也非常关键。
5.加强网络监管,促进网络文化健康有序发展。加强网络建设,更新网络技术,提高网络监管水平,防止有害信息进入校园,积极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安全的网络信息,及时抢占网络阵地,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其次,要重视和加强对学生进行信息安全的教育和引导,适时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走近学生,关注学生的需要,不仅为他们提供新闻资讯、娱乐信息,还要提供学习生活、求职择业、人文知识、心理教育等方面的信息和指导,力争用先进的文化指导学生,用丰富的信息吸引学生,用全面的知识服务学生。
参考文献
[1]葛高林,左惟.大学生安全教程[J].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2]陆宏彬.关于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探讨[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
[3]蒋夏宁.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几点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2003(4)
[4]刘魁建.高校新生安全教育之我见[J].广西大学学报,2003(5)
[5]张玉东.树立新形势下学生工作新理念[J].研究与探讨.2003
【关键词】高等学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一、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高校承载的责任日益加重,大学生的人身安全、心理安全隐患增多,影响大学生安全的因素也越来越复杂,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面临极大挑战。大学生虽然大多数都成年了,但毕竟还是学生,是需要接受教育的受教育者,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透过一系列的大学生犯罪事件和安全事件,我们可以发现高校的安全教育有不少值得探讨、创新和加强的地方。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安全教育。
二、高校安全教育的内容
1.法律知识教育。法律知识教育是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了解、运用,达到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目的。
2.国家安全教育。国家安全包括国防、外交、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隐蔽战线斗争等领域与国家安全和利益有关的诸多方面。国家安全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国家利益至上观念、法制观念、敌情观念、保密观念、安全防范观念及情报信息观念等。
3.网络安全教育。网络功能的多样性,内容的广泛性,速度的快捷性,环境的开放性和使用的普遍性等特点,使得大学生成为网络使用的主体。但他们在网上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防范意识弱。网络文化环境下需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其主要内容包括网络伦理道德和责任意识教育,网络法律、法规基本知识教育,网络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教育等。
4.心理安全教育。由于社会压力加大,生活节奏加快,尤其是学习、经济、就业、家庭环境和个人经历等诸多因素,使产生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心理疾病造成自杀的案例屡见不鲜。对此,应及时予以疏导,才能避免各类安全问题的发生。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有针对性地进行人际关系的和谐教育、环境适应教育、健康人格教育、恋爱与性教育、心理卫生教育、挫折应对教育、人际关系教育、择业与求职教育等。这对于预防心理疾病,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健康人格发展与完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5.人身安全教育。人身安全指个人的生命、健康、行动等没有危险,不受到威胁。大学生人身安全教育一方面是指校园生活中的人身安全教育,另一方面是指社会活动中的人身安全教育。
三、目前高校安全教育状况
目前高校的安全教育问题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某些管理不到位的大专院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是名存实亡。老师上完课走人,学生管理部门只是负责管理学生的纪律工作,班主任(辅导员) 甚至一个学期难得见学生一面。甚至有的学生去不去上课都没人管,更别说去做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化使很多高校都在忙着如何调整学校的学科设置和建设,加强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最终只是由学校治安保卫部门在代表性地支撑着。高校的安全教育常常被忽视,重要原因就是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在潜意识里认为大部分学生都成年了,没必要在安全方面做太多、过细的教育。而安全教育,说到底是思想政治教育范畴,它的日常化有赖于将其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过程。治安保卫部门在高校里只是常设的安全管理部门,它的安全教育作用是滞后的,并有其不可以逾越的局限性。
四、高校安全教育的对策及途径
1.依法治校,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教育法》为大学生安全教育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依据。为此,必须将大学生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一是要构建安全教育的组织机构。学校要建立由校领导、学校安全保卫干部、有关法律教育、德育教师及有关负责学生工作的干部组成学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教研室,统一负责全大学生安全教育。二是要在学校制定安全教育计划。既要考虑大学生整个在校期间应受的安全教育、掌握的安全知识,又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时段完成的安全教育内容;既要安排正规系统的课堂教育,又要针对不同时期学生中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安排一些现实灵活的内容,使安全教育按照计划系统地进行。安全教育课在期末应同其他非专业课一样,进行统一的考试、考评,其结果进入学生综合成绩测评。三是要构建安全教育的保障体系。要针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特点,根据有限的教学时间,有针对性地科学选择内容,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安全教育课要像劳技课、思想政治理论课一样,在学校教学计划时间内,有“法定”的课堂教学时间。
2.安全教育须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从安全角度来看,思想教育工作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把安全保卫工作的重心前移,抓好事前的思想和道德教育,将会极大地减轻事后工作的难度,减少违法违纪现象和犯罪行为的发生。严肃法纪、政纪,对违法违纪人员进行处理,也有其教育的效能,但应以思想教育为主,把思想教育和依法惩处结合起来,才能使安全工作富有成效。
3.构建心理健康防御的长效机制,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安全。首先要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使他们掌握更多的心理调适方法,自觉舒缓心理紧张,消除心理障碍。同时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学校、家庭和生活,用积极健康的心态去对待学业、人际关系、就业等一系列问题,主动适应环境,培养豁达的生活态度,不断提高自己适应各种变化的能力;其次,开设心理健康咨询门诊,为大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解决学生的一般心理困惑;同时,要建立一套危机积极干预机制,对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和跟踪,防止出现自残、自杀和伤害他人等事故。另外还需组织大规模的心理普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普及宣传教育活动、设立心理辅导热心电话和信箱,开展网上心理咨询,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研究等等。
4.创新辅导员队伍建设模式,保障安全教育的有效落实。一直以来,影响着大学安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辅导员基础性工作比较薄弱,骨干力量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经过改革后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安全教育的基础性工作基本全部压在了辅导员队伍身上,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和作用发挥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安全教育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目前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良莠不一,没有走上专业化和职业化的道路,这必然会影响着各项教育工作的展开。为此,加强辅导员队伍这一基础性工作对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安全教育工作很有必要,也非常关键。
5.加强网络监管,促进网络文化健康有序发展。加强网络建设,更新网络技术,提高网络监管水平,防止有害信息进入校园,积极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安全的网络信息,及时抢占网络阵地,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其次,要重视和加强对学生进行信息安全的教育和引导,适时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走近学生,关注学生的需要,不仅为他们提供新闻资讯、娱乐信息,还要提供学习生活、求职择业、人文知识、心理教育等方面的信息和指导,力争用先进的文化指导学生,用丰富的信息吸引学生,用全面的知识服务学生。
参考文献
[1]葛高林,左惟.大学生安全教程[J].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2]陆宏彬.关于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探讨[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
[3]蒋夏宁.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几点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2003(4)
[4]刘魁建.高校新生安全教育之我见[J].广西大学学报,2003(5)
[5]张玉东.树立新形势下学生工作新理念[J].研究与探讨.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