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教学生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培养有语文素养的人。这就需要一个学习过程。有人曾说,一个人的学习过程是这样的:小学教学重在“扶”,中学重在“半扶半放”,高中重在“始放”,大学重在“全放”。由此可见,这个过程明显体现出逐步加深,互相联系的关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衔接。何谓衔接?它指事物间相连接。教学大纲也明确提到初中语文教学是“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这说明了中小学语文教学之间的联系与衔接。
如何研究衔接?谈谈我对此的认识:
一、研究初中阶段教材之间衔接是必不可少的
初中教材的三个阶段体现着互相衔接,逐步递进的学习程序。第一阶段指导学生从整体上学习和把握运用语文的能力;第二阶段,进而分解为三种表达方式,使对实用文体学习得到提高和逐步加深;第三阶段,从文章的学习过渡到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这样,由简及繁,由浅及深,三个阶段的过渡衔接很显然地突出来了。因此,教师应从宏观角度入手,及时思考各个阶段的侧重点,并将之施于教学备课中,充分考虑课堂各个环节的衔接。
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与生活之间的衔接
语文中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培养无不与生活联系,需要建立在对生活有着直接感受与间接感受的基础上的。为此,我大胆在课内外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1、根据课本中安排的活动课材料,进行了多次语文实践活动。如我县有黄崖子景区,为此我带领学生到景区作调查,写题为《游览黄崖子有感》等文章;对中学生嗜好看电视的事实,开展了《关于中小学生看电视利与弊》的书面争论等等,不一而足。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对生活的再认识,体现生活主人翁的作用,使所学的不是死知识。
2、就课内而言,我主要围绕课文开展有关衔接工作,如学习了《皇帝的新装》,我就让学生编话剧;学习了《大自然的语言》,我就让学生写《浅谈闽南农谚》等。应该说这“读”,就是让学生投入到别人的直接的感受中去,对学生来说这其实是间接感受,因此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否则的话,只能又回到那种令人生厌的学习中。而“写”是一种直接感受的表白,这就需要学生很真实地再现了。如何衔接,实际是离不开生活的。由此可见,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与生活之间的衔接是必不可少的。
三、研究学生是做好衔接,提高质量的重要因素
1、作为语文教师,了解学生各个阶段学习语文水平,帮助他们做好思想、感情、知识等的衔接。特别是中下生应侧重于基础的再现与反复,优生可着重从拓展、加深方面考虑。
2、无论在哪个阶段,教师都应及时计划,及时总结,及时反馈,多与学生探讨,找出衔接的问题所在给予解决。
综上所述,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训练学生须考虑层次性和连贯性,促使各个环节的衔接联系,是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关健所在。无论是怎样的教学方法,都应“让学生带着社会生活的体验走进语文课堂”,“让学生带着语文课堂的收获走向社会生活”,经过积累、感悟、熏陶,注重各个环节的衔接与逐步提高,语文素养才会得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才会螺旋式地上升。
(作者单位:067600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下河西中学)
如何研究衔接?谈谈我对此的认识:
一、研究初中阶段教材之间衔接是必不可少的
初中教材的三个阶段体现着互相衔接,逐步递进的学习程序。第一阶段指导学生从整体上学习和把握运用语文的能力;第二阶段,进而分解为三种表达方式,使对实用文体学习得到提高和逐步加深;第三阶段,从文章的学习过渡到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这样,由简及繁,由浅及深,三个阶段的过渡衔接很显然地突出来了。因此,教师应从宏观角度入手,及时思考各个阶段的侧重点,并将之施于教学备课中,充分考虑课堂各个环节的衔接。
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与生活之间的衔接
语文中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培养无不与生活联系,需要建立在对生活有着直接感受与间接感受的基础上的。为此,我大胆在课内外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1、根据课本中安排的活动课材料,进行了多次语文实践活动。如我县有黄崖子景区,为此我带领学生到景区作调查,写题为《游览黄崖子有感》等文章;对中学生嗜好看电视的事实,开展了《关于中小学生看电视利与弊》的书面争论等等,不一而足。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对生活的再认识,体现生活主人翁的作用,使所学的不是死知识。
2、就课内而言,我主要围绕课文开展有关衔接工作,如学习了《皇帝的新装》,我就让学生编话剧;学习了《大自然的语言》,我就让学生写《浅谈闽南农谚》等。应该说这“读”,就是让学生投入到别人的直接的感受中去,对学生来说这其实是间接感受,因此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否则的话,只能又回到那种令人生厌的学习中。而“写”是一种直接感受的表白,这就需要学生很真实地再现了。如何衔接,实际是离不开生活的。由此可见,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与生活之间的衔接是必不可少的。
三、研究学生是做好衔接,提高质量的重要因素
1、作为语文教师,了解学生各个阶段学习语文水平,帮助他们做好思想、感情、知识等的衔接。特别是中下生应侧重于基础的再现与反复,优生可着重从拓展、加深方面考虑。
2、无论在哪个阶段,教师都应及时计划,及时总结,及时反馈,多与学生探讨,找出衔接的问题所在给予解决。
综上所述,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训练学生须考虑层次性和连贯性,促使各个环节的衔接联系,是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关健所在。无论是怎样的教学方法,都应“让学生带着社会生活的体验走进语文课堂”,“让学生带着语文课堂的收获走向社会生活”,经过积累、感悟、熏陶,注重各个环节的衔接与逐步提高,语文素养才会得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才会螺旋式地上升。
(作者单位:067600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下河西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