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网络恶搞"作为网络生活中的一种特定社会文化现象,业已成为网民交流互动的重要中介,是个人排遣烦恼的精神调味品。究其兴起的本质原因,在于它通过"恶搞"这样一种二度创作和
【基金项目】
: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网络内容治理体系及监管模式研究”(18ZDA31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恶搞"作为网络生活中的一种特定社会文化现象,业已成为网民交流互动的重要中介,是个人排遣烦恼的精神调味品。究其兴起的本质原因,在于它通过"恶搞"这样一种二度创作和颠覆性的解构行为,极大地满足了当代人对于个人话语表达的需求,迎合了草根阶层对于主流文化反抗的欲望。总的看来,尽管"网络恶搞"使人们真切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平等自由和轻松愉快,但其所具有的"恶"的一面仍不容忽视,须施以必要的防范与管控。
其他文献
摘 要 读者若能从“雁字回时”这一具有“北斗导航”之定位功能的语句切入,便可发现它与“红藕香残玉簟秋”在时令上存在明显矛盾。这意味着“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只是词人的意中之景,属于虚写。全词的抒情环境应该是深秋的白昼。词人以“两处闲愁”为眼,在俯仰之间,抒写了泣别汴京后对丈夫的思念;当然,个中思念亦有隐隐的埋怨与不满。 关键词 李清照;雁字回时;时空虚实;两处闲愁;定位 李清照的《一剪梅
2021年3月14日,是农历辛丑年二月初二,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之一,古称“春龙节”或“青龙节”,自古便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民间也有许多与龙有关的风俗,一些文人雅士自然
一线教师往往不知道如何对文本进行解读。这个问题的存在最终会影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构建。运用文学理论作为指导,将其用于具体文本的解读,容易把文本读懂、读透、读活。文
近些年来我国的教育体制不断改革,高中阶段的教育教学活动正在进行积极的创新探索。在高中阶段的语文学科教学活动中,整本书阅读教学作为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
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和重要源泉,研究创新效率问题对于推动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了2007—2018年福建省创新投入、产出的相关数据,通过DEA-BBC模型对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