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翅膀 功能神奇

来源 :青少年科技博览(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4167841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昆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随为无脊椎动物中唯一-有翅膀的动物,尽管飞行主要依靠胸部在横截面的形变而不是翅膀本身,但是其构造仍隐藏着许多秘密。除了飞行,翅膀还能起到保护虫卵、伪装、警告对手和吸引异性等作用。
  飞行利器
  昆虫王国有不少飞行高手,蜻蜒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它虽然与蜜蜂和蝉一样有着两双翅膀,但是飞行能力更加出色。因为蜜蜂和蝉在飞行时翅膀是全部一起振动的,而蜻蜒的翅膀是分别振动的。由于翅膀的平均振动次数少于其他昆虫,所以飞行速度提高了不少。比如蜜蜂可以在1秒钟内飞行4.5米,振动250次翅膀,苍蝇在1秒钟内飞行4米,振动100次翅膀,而蜻蜒只需要在1秒钟内振动38次,就能够飞到9米远的地方。
  蜻蜓的翅膀僵硬而且纹理很多,这种特征其实代表了早期的翅膀类型。翅膀最初是作为昆虫身体的突出物用于保持滑行时身体的稳定性,为这些突出物提供营养的循环系统最终变成了现在翅膀上的纹理。力学研究发现,虽然蜻蜓的翅膀相对较为原始,质薄而轻,质量只有0.005克,但是得益于有翅结和翅痣两个特殊结构,它追赶昆虫的速度可以超过每秒9米。
  蜻蜒有不少飞行绝技。它可以通过振动翅膀产生局部不稳定气流,并利用气流产生的涡流来使自己上升。它们能翱翔,在飞行中常常轮流振动前翅和后翅,突然又伸直双翼滑翔飞行,偶尔也只振动前面的双翼,而将后面的一对翅膀平静地伸展着。蜻蜒不但能向前飞行,而且可作反向后退飞行,还能振动翅膀悬停在空中,甚至在捕杀猎物时,它们还可以作短距离的垂直飞行。此外,蜻蜒的飞行行为简单,仅靠两对翅膀不停地拍打,科学家据此结构研制成功了直升机。
  蜻蜓的翅膀之所以能够支撑它们进行高速飞行,在于每一片翅膀前缘上方都有一块加厚的深色角质层——翅痣,能够让身体加重,消除颤振,飞行的时候不至于太飘。如果去掉翅痣,蜻蜒虽说不会丧失飞行能力,却会影响翅膀振动的正确性,使它们变成“醉汉”,摇摇晃晃,飘来荡去。气动弹性力学中的颤振现象会使高速飞行中的飞机机翼断裂,造成机毁人亡。科学家从蜻蜓那里得到了启示,仿照翅痣,在飞机机翼尽端的前缘部位设计了加厚部分,焊上铅重锤,于是战胜颤振,保证快速飞行的安全,解决了困扰飞行事业的一道難题。
  善于平衡
  苍蝇只用一对前翅飞行,一对后翅已退化成哑铃状的平衡棒。这对小棒能使它们飞行时保持身体平衡并随时纠正航向,不至于在原地兜圈子。研究人员用仪器测量到平衡棒的振动频率跟前翅一样,但方向相反,苍蝇在水平飞行的时候,平衡棒起稳定和平衡的作用。如果航向偏离,平衡棒振动平面的变化就被它的感受器所感知,并由神经传到脑部。脑部分析了这个偏离的信号后,就向一定部位的肌肉组织发出“命令”,立即纠正航向。
  苍蝇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上百次,有利于平衡棒产生某种奇妙的陀螺效应,从而使身体保持平衡。平衡棒能够感知空气中微小振动,使得苍蝇能够迅速做出反应,躲避敌害。我们打苍蝇之所以经常失败,是因为我们一动就会带动空气气流,苍蝇马上发觉。
  根据苍蝇的导航原理,科学家成功研究出了一种新型的“振动陀螺仪”,装在飞机、舰艇、火箭等大型机器上。它的主要部件像把音叉,是通过一根中柱固定在基座上的,装在音叉两臂四周的电磁铁使音叉产生固定振幅和频率的振动。如果机器偏离航向,音叉基座和中柱会发生旋转,中柱的弹性就会将这一振动波转变成一定频率的电信号波,传送到转向舵的接收器上。这样一来,航向就会被立刻纠正过来,避免失衡及翻滚之类的危险发生。在此基础上,一种高效能的“蝇式飞机”诞生了。
  巧妙伪装
  蝴蝶翅膀就像飞机的两翼,可以利用气流向前飞进。翅膀图案丰富多彩,但这不仅仅是让人欣赏的,还能用来隐藏、伪装和吸引配偶。
  猫头鹰蝶是一种常见的大型蝶类,之所以如此命名,源于其翅膀上的图案。下层两侧翅膀上巨大的眼状斑纹酷似猫头鹰的脸,会让捕食者误认为正有一双大眼睛在凶狠地瞪着自己。这是猫头鹰蝶高超的拟态本领,这种神态会令其他动物不由得产生畏惧心理,逃之夭夭。现在也有生物学家认为,这可能是作为诱饵让捕食者袭击它们的翅膀而不是易受伤的身体。
  中美洲的巴拿马到墨西哥之间生活着一种小巧玲珑的透翅蝶。它们的翅膀薄膜没有色彩也没有鳞片覆盖,翅脉间的组织是透明的,看上去像玻璃一样,因此得名。这是透翅蝶的“隐身术”,透明度有助于它们轻易地逃离捕食者的视线,“消失”在森林里。
  拟态是指某些动物在形状、色泽、斑纹等外表特征上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相似的现象。它是自然界生物的一种适应现象,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因此它对生物的生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猫头鹰蝶是一个例子,还有透翅蝶,其翅膀上黄黑相间的条带使它看上去像胡蜂,不容易被天敌发现、捕捉,是生物适应环境以利生存的一种行为。
  科学调温
  几亿年来,昆虫成功渗透到地球的每个角落。它们的奇妙之处在于形态、行为和适应性有着惊人的多样性。为了产生飞行所需的所有能量,昆虫必须拥有快速代谢率,这些反应在控制翅膀的肌肉中产生能量,也形成大量的热量。昆虫降温的一种方式就是飞行,飞行增加了血淋巴循环。血淋巴是昆虫体内的一种液体,类似于人体血液,它将热量散发至全身各处,来自昆虫胸部的热量(翅膀所在的位置)被传递至腹部,腹部的热量通过蒸发逐渐流失。
  这样,昆虫腹部就像一个散热器,冷的时候可以“储存”热量,太热的时候就像一个热量分配器。
  昆虫在寒冷的条件下会消耗热量,但是低温也不利于飞行,因为在低温条件下,飞行所需的新陈代谢反应不够快。为了克服这一点,昆虫会进行一些“热身运动”,比如用力地前后拍打翅膀。该行为类似于颤抖,目的是在不飞行时产生取暖的热量。如果身体暖和了准备起飞时,它们会在起飞前几分钟将“引擎”加速。
其他文献
动物世界里的第一名总是竞争激烈,随着化石不断出土和研究的深入,这一“宝座”也时常易主。谁是地球上最大的飞行鸟类?这个问题一直扑朔迷离,争论不休。  1  在现存的鸟类中,最大的飞鸟是生活在南冰洋附近的漂泊信天翁。这种白身黑翼的海鸟立高可达1. 25米,平均翼展3.1米,最长翼展达到3.7米。  不过,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漂泊信天翁也只能算是个“小个子”。通过化石研究,科学家发现生活在距今约600万
爱看科幻电影的小朋友,一定还记得《机器战警》中的墨菲、《钢铁侠》中帅气的斯塔克、《阿凡达》中威武的“增强机动平台”,这都是人们为了拥有无穷力量而天马行空般想象出来的产物。  实际上,战场上的士兵都希望自己能像电影中的主人公一样,被打造成全能战士,随时变身。如今通过设计师的努力,实现这个愿望已不是天方夜谭,伴随着机器人技术的迅猛发展,将机器与人相“融合”而造就成超级战士,已经不再遥不可及。  实际上
《青少年科技博览》杂志是天津师范大学主办的优秀青少年科普期刊。我刊欢迎广大青少年和科普作者参与办刊,特向大家发布“少儿报刊阅读季”有奖征文、征画启事。   一、科普主题征文   内容为科技发明及实践成果介绍、科学小论文、观察日记、手工制作、校园生活、科技创想(异想天开)。   内容积极向上,表述清晰简练,字数500~1500字。   图画可为多格故事和长篇科普动漫作品。   投稿要求:请提供电子版
最近,亚太地区成为美国高层的“出差”胜地。前脚,奥巴马总统接连访问越南和日本;后脚,国防部长卡特参加在新加坡举行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不出意外的话,奥巴马年内还将再访亚太。  2009年7月,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曼谷机场用一句“美国回来了”,宣告了奥巴马政府将亚洲视为“战略首要”。7年来,美国利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多种手段全方位布局亚太。  然而,7年过去了,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不仅没
你能回忆起家里厨房中每种食物的位置吗?你觉得人对哪种食物的位置记得更准?荷兰瓦赫宁根大学近期的一项研究可以给你答案。  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迷宫,迷宫拥有很多房间。研究人员在迷宫的每个房间放置了不同的食物,有蛋糕、薯片这样的高热量食物,也有水果、蔬菜这样的低热量食物。  实验中,志愿者要按照规定路线依次经过每个房间并品嘗其中的食物。然后,研究人员要求志愿者回忆每种食物在迷宫中的位置。结果发现,志愿者
同学们学习累了爱趴在桌子上睡觉,可这样做危害很多,比如颈椎曲线会变直甚至反弓,颈部神经以及肌肉因张力加大而出现颈椎病癥状:再比如压迫眼睛使眼压升高,易形成近视眼、青光眼等疾病:另外,腹部受压易导致胃肠蠕动缓慢、腹胀消化不良等现象。  为此,我发明了一款便携式多功能休息睡眠架,可帮助休息者保持上身直立,使人体在保持正常生理曲线的情况下休息睡眠,消除或减少因趴在桌子上睡觉而出现的上述问题。  使用便携
我们知道饮食可以改变肠道微生物群,其实不改变饮食,单靠运动就可以改善肠道微生物群,从而减少炎症并维持肠道健康。  芬兰图尔库大学的研究人员,对耐力运动是否会影响超重女性的肠道微生物环境基因组感兴趣。为此,团队设计了一个每周3次,为期6周的自行车耐力运动项目,并招募17名超重女性参与这项研究。研究过程中,志愿者并没有改变饮食和生活方式,研究结束后,研究团队分析了志愿者肠道微生物组的组成和功能,发现具
在学艺初期,我就对颜色的调配、混合非常感兴趣,发明的这款移动式多功能画架,能够一打开水龙头就有颜料出现,是一件非常神奇、有趣的作品。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便调配颜色,发现颜色在混合过程中的变化。基于对三原色的探索兴趣,大家也可以随意地用三原色来调配出各种颜色,只要轻轻地打开红色颜料、黄色颜料和蓝色颜料水龙头,就有源源不断的三原色流出来。这大大地减少配色的难度,也提升了取色的方便度。  作品的主体结
体育锻炼是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它对认知功能有益,可以在某些方面提高记忆效果。  研究人員招募了20名平均年龄21岁的成年志愿者,将他们随机分为运动组和非运动组,运动组需要进行10分钟运动,非运动组则休息10分钟。之后,志愿者的任务是在电脑上观看196张图片,观看完休息一段时间。且不能回忆刚才看过的图片。然后,志愿者需要在有“新”有“旧”的图片中判断哪些是刚才看过的。  结果发现,运动
努力會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