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弯的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mi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尔街的麦道夫案与中澳之间的“力拓间谍门”事件,二者有什么关系?
  答案是没有。
  因为我们不能从现有的知识中找到答案。那个我们曾经熟悉的世界——畅销书《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向我们描述的那个全球化世界——软件外包、中国制造、印度班加罗尔、IPOD播放器、芭比娃娃……并没有告诉我们庞氏骗局究竟为何会发生,也没有预测跨国并购之中,存在着怎样的风险。但正在发生的这些不光彩的事情,确实也是全球化的一部分。
  全球化真的存在另一面:有阳谋,也有阴谋。
  其实,世界是平的还是弯的,完全取决于你站得多高。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站在地面上,世界就是平的;站在太空外,世界就是弯的。我们已经有必要重新认识这个复杂的世界。
  
  平之外的世界
  
  金融危机让人们对于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有了重新的思考。信息与透明度的缺失让这个世界开始变得复杂。一些被隐瞒的问题也浮出了水面。
  当所有人惊讶地发现:在那个平坦的世界中,全球体系的含义,主要集中于产品和服务的全球供应链系统,而对于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机只字未提时,难免有些担忧。在某些情况下,由于缺少真实有用的信息,缺乏透明度会导致市场的“过度兴奋状态”,从而加剧金融市场的泡沫,而金融危机,正由此引发。这显然是弗里德曼所没有涉及的领域。
  就现实背景来说,金融市场一直被一种不确定的、不完全的信息困扰着,到处都是投资者和交易者不知道或无法知道的事情。但在新的全球经济体制下,这种“疯狂的”全球流动市场不仅增加了众多的不确定因素,也使得这些不确定因素的关系和相对重要性面临重新调整的局面。
  全球化带来的问题远不止这些。世界是弯的,并不是对世界是平的观点的颠覆,而是一个新的角度和一种新的思考。而目前的中国,可能对此最有体会。
  
  中国泡沫?
  
  中国的金融体系需要类似于证券化的手段以更好地调控金融风险、调整投资目标。然而,目前控制中国金融体系的国有银行还存在着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的状况,这些银行缺少对企业进行投资的有效手段。因此,一个非常矛盾的状况出现了:那种在工业化国家运作得非常成功的证券化却在中国经历了冒险与挫折的历程,中国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无法实现工业化与证券化的同步。
  这正是中国面临的最大危险。
  必须承认,近年来政府和企业在非理性地吸引投资,期望能够获得高收益回报。结果这种期望值越来越高,最终形成了投资恶性循环。正像近年来所有的泡沫投资——1980年代的日本房地产泡沫、1990年代的美国网络泡沫,以及随后的房产泡沫一样,所有的泡沫都不会永久地持续下去。有时候泡沫是慢慢地缩小的,但大多数情况是泡沫的急剧破裂并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
  倘若中国泡沫破裂,影响将是灾难性的,因为中国将会变成全球通货紧缩的巨人。“如果中国的泡沫破裂,中国会迅速地把储备的大量商品推向全球市场,接下来,世界将会充斥着如潮水般的中国廉价商品,这同样也是全球化。”在华尔街有着“最了解全球经济和金融的内部人士”称号的戴维•斯米克如是说。管理
  责任编辑:化 石
其他文献
当前国内经济恢复并不是周期性的恢复,而是政策性的恢复。复苏的基础既不够健康,也不够坚固。要坚决避免政策回调。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复苏之强劲,超出多数人意料。在此情况下,通胀预期也越来越明显。许多人开始担心泡沫再现,由此对扩张性“双松政策”的质疑声起,有人主张货币政策要动态微调,利率在三季度要升云云。  其实,冬天并未过去,当前国内经济恢复并不是周期性的恢复,而是政策性的恢复。复苏的基础既不够
企业的“猝死”基因会在职业化管理的高层浮出水面,这种类似于突发性心脏病式的遗传病菌究竟藏在哪里?    本月是《中外管理》杂志出刊200期的纪念日,我在这里的专栏也正好写了20期,算是伴她走过了十分之一的生命历程。在《中外管理》开专栏的压力很大,我对现代企业的研究成果都是先摘要发表在这个专栏里,没有创意的文章是不好意思发给编辑的,这大概也是《中外管理》杂志基业长青的原因之一。  谈起基业长青,从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