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需要新理念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cj8203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教多年,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我深深地认识到: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基本组成部分。班级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能否在班级管理中渗透这一思想,实现这一理念,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班级管理模式,“把班级还给学生”,是关系班主任工作成败的重要一环。本文结合个人的工作实践谈点粗浅看法。
  一、在班集体里,要把主人的地位还给学生
  新课程的学生观认为,学生具有巨大的潜能,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的,任何学生都有争取成功的愿望,也有取得成功的潜能。任何一个教师都无权扼杀这个来自童真世界的美好愿望。因此,要为每个学生提供相同的机会,激发他们的进取心,让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潜能,让班级真正成为同学们向往、为之自豪的家,让他们成为“家”中的真正的小主人。教师需要具体、耐心地指导和帮助,引导全体学生认识每个岗位的含义,初步明白责任和义务,体验为班级和他人服务的荣誉感,形成小主人翁的意识。
  二、建立小干部轮换制,把管理的权利还给每一个学生
  据调查显示,89.19%的中国杰出青年学生时期当过学生干部。这就是说,当过学生干部的人成材率较高。因此,我们要为每个学生提供成材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当干部,并且提倡干部能上能下。彻底打破传统干部任免的“规矩”。把管理的权利还给每个学生。班干部选举、轮换,为学生提供了发展机遇,把他们送上了管理班级、自我管理的主体位置上,为实现培养新型人才的目的奠定基础。学生通过参与管理,初步形成了自我意识和协作精神,明白在竞争中应该具备种种优秀能力,同时必须真诚地为同学、为班集体办实事。竞选活动锻炼了学生们的心理素质,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角色位置、努力构建新角色目标。小干部轮换制实现了“把班级管理权还给每个学生”的目标。
  三、丰富班内评价,把评价的责任还给学生
  班级应打破传统的“一言堂”和“一元化”的评价规则,应开展“一事一评”、“每日一评”、“每周一评”、“期中小结”以及“期末总结”等多种评价活动,引导学生多层面、多渠道地进行评价。提倡“一分为二评价他人、实事求是评价自己”的精神,让学生广开言路、自由发表见解,学会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在评价中培养学生正确要求他人和管理自己的能力,引导他们在实践、反思、评价和树立新目标的过程中发展集体、完善个性。独生子女那种专挑别人毛病、听不进半句不同意见的现象渐渐减少。教师从不同侧面获得评价结果,肯定每个学生的积极行为、个性特长,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信、找到差距,指定新的发展目标,从不同的角度自我激励,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新起点上取得相应的发展。
  四、建设班级文化。把创造班级集体的任务还给学生
  班级应成为学生学习的集体,个性成长的集体,更应成为学生社会性发展的集体,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在班级里度过,班级文化的建设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日常行为,班级文化所具有的暗示性和愉悦性能积极促进班级成员奋发向上。因此,我们应该营造和谐、健康的班级文化。
  (一)文化性物质环境的创设。文化性物质环境的创设主要是指班级的外显环境,它能陶冶小学生热爱学习、爱护生命、爱护自然的美好情操,同时点缀了班级,使班级充满了活力。设置学习园地、表扬台、批评台,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小小闪光、点滴进步,都反映了学生的成长轨迹,学习园地为学生表现自己提供了舞台。优秀的作业、漂亮的字画、充满童趣的小创作以及富有智慧的小制作等,使学生获得赏心悦目的精神享受。设立批评台,让每个孩子都看到自己成长过程中的进步。也看到自己的不足,进一步激发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二)参与性环境的创设。以往,班级环境多为教师布置,学生常常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让学生参与班级环境的建设。如结合班级、学校开展的活动以及学生的生活等内容自己设计墙报、板报、手抄报,在校园里种花草树木等。
  (三)良好心理环境的建设。良好心理环境主要是指具有积极健康的目标导向,能激发学生进取精神的环境。如开展小队评比活动,在评比动中,各小队成员互帮互助、你追我赶,都为维护自己小队的形象而努力,争着为自己的小队加分。从为小队争光到为班级大集体争光,每个人的心都与集体更贴近了,出现了“集体为我增荣誉,我为集体添光彩”的氛围。
  总之,只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从“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出发,适时地开展班级活动,加强班级管理,就能有效地教育、激励学生在学习上奋发前进,在生活中健康地成长。
其他文献
【摘 要】 要改变传统课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变成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笔者根据教学中的经验,从四个方面做出了阐述,力争达到思想品德课导知、导能、导行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 课改 思想品德 课堂教学 探索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思想品德学科课时较少,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学习兴趣不浓,在新课改形式下要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提高课堂效率,我认为应从以下四方面做起。  一、
英语学科教学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教学大纲中指出,教学中应该遵循英语教学规律,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既要注意遵循语言教学的规律,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交际和阅读能力;又要注意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外语教学之中。现行的高中教材的课文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有的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有的是人类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具有时代性、思想性、知识性和真
近年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由于中国教育界长时间地忽略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而且由于认识上面的局限,对“心理健康”问题谈虎色变,虽然现在许多中学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但单纯的心理健康课已经不能满足学生需要,而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极度紧缺,要在短时间内使大部分的学校师资配备实现到位,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那么在这个过渡的时期,如何
“爱”是一切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在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第三条提出:“关爱学生”,即教师应该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在班级管理中师爱是无处不在的,时刻需要爱的种子。从2008年雪灾到汶川大地震,让我们想到人间有爱,体会到“大爱无疆”的伟大精神。我理解的“无疆”是无边界、没有领域限制的爱。不管是本地生还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的确,情是开启人们心扉的一把钥匙,情到之处,金石为开。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深深感受到“以情感人”是教育学生的根本方法。爱学生,是一个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灵魂,它可产生巨大的力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班主任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视学生为朋友、为知己、为亲人,一切为了学生,真正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当作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以学生为本,以“
新生的入学教育,是中职学生入学的第一课,对新生入学后的学习、生活等方面都将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如何做好新生的入学教育,是引导中职学生树立信心,完善人格、勤奋学习,争做合格中职生的关键。  1. 抓好新生入学军训教育  开学初,学校统一为新生安排了为期一周的军事训练,通过军训,既可以磨炼学生的意志,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更重要的是为新生的规范管理起好头。同时班主任利用军训的机会,发
【摘 要】这篇文章从Flash教学实际出发,用事例来分析说明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考验教师的智慧,更考验教师的情感投入,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创新能力 教学 设计 乡村月夜 情感    Flash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平面动画设计。用Flash制作的动画文件容量小,便于在互联网上传播。鉴于此,中学生对这一软件的学习普遍感兴趣。他们在学习中,每掌握了一种动画制作的方法都感到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