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感恩教育现状浅析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stac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优越的生活和地位使他们心中想得更多的是自己,而很少关心别人。因此,学会“感恩”,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让孩子学会感恩,关键是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让孩子学会知恩。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尊重每一份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笔者在一所普通中学进行了一次“感恩教育”专题问卷调查,重点针对中学生对感恩教育的意识与行动,内因与外因,家庭与学校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调查,在对该校187名学生的抽样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在“感恩教育”中,主观意识和实际行动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感恩意识淡漠,缺乏实际行动
  在问卷中,我们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能说出什么是“感恩”吗?你认为感恩教育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只有12%的学生能准确的回答,“感恩就是尊重与关爱,感恩就是要学会感恩祖国,感恩家乡,感恩学校,感恩老师,感恩同学”。而77%的学生则回答的很模糊,不能准确说出,对感恩一无所知的学生,竟占到了11%。可见,一些学生对感恩缺乏明确的认识,感恩意识较为淡漠,缺乏感恩意识的培养和教育。
  二、感恩信念不强,从众心理普遍
  当我们问到“看爱国题材电影时,你的状态是什么?”40%的学生回答“受别人干扰,无法投入观看”,60%的同学回答,自己表现出认真观看的时候,很多同学会说风凉话。当问及“面对班级的集体荣誉你的态度是什么?”有36%的学生选择了“发自内心的特别高兴”,有54%的学生选择“想高兴又不好意思表现,怕让人笑话”,还有10%的学生选择“无所谓,跟我无关”。初中生正在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人生观、价值观不稳定,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这对“感恩教育”构成了一个很大的负面影响,也成为中学生德育的一个瓶颈。为我们的德育工作增加了难度。
  三、缺乏正确引导,感恩方式单一
  当我们问及学生平时在家中的感恩行为时,“是否经常为自己的父母揉揉肩,陪他们聊聊天?”有47%的学生回答“偶尔有”,有27%的学生选择“一周至少一次”,竟有26%的同学选择了“一次也没有”。很多孩子还选择了”很少做家务”或“基本上不做家务”。
  当孩子真的想为自己的父母做些事情的时候,往往被自己的父母所阻止。原因有以下种种。或是担心孩子做不好,或是担心贻误孩子的学习。殊不知,亲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是最好的教育。做家务、孝顺父母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学习。遗憾的是,工作繁忙的父母不仅很少和孩子谈心,而且在应试教育的冲击下,家长更多注重的是学生的成绩,家长与教师谈论的话题也是围绕着学生的学习展开,在其他方面,涉及的就很少,学校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相对教学工作而言也比较少了,这也客观上促使学生忽视了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点点滴滴来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四、感恩重心偏离,忽视身边亲友。
  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内心深处是愿意去感恩的,但是由于我们的环境问题,使得很多学生的感恩重心发生偏离。在问到“面对陌生人的困难和灾难,你的心情是什么”时,回答“焦急”的占到调查人数的34%,选择“关心,并设法帮助”这占到了65%,选择“无所谓”的只有1%。
  这反映出,我们的学生是很愿意帮助别人,很乐意关心别人,但是,在我们问到“是否像关注陌生人一样的关心过自己的同学”,竟有25%的学生选择了“没有”,这就可以看出,我们的学生对于身边的人关心的确不足,缺乏实际的行动。
  五、多措并举,加强感恩教育
  1、社会要大力宣传,创造氛围。感恩教育本身就不是孤立的,应当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进行,提高全社会的感恩意识。我们全社会都应当行动起来,要选择适合的契机,运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在全社会营造一个浓厚的感恩环境。利用重大节日,如“十一”、“五四”、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等,感恩我们祖国,感恩我们的父母老师,让感恩之情借助这样的节日,流淌在每个人的心中,让每个人的心中牢牢树立“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观念。让我们受恩于人时,切勿忘了感恩,这也是流传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2、学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学校是青少年感恩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感恩教育最重要的一环,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因此,学校应当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学唱感恩歌曲、开展孝亲敬老主题班队会、进行“感恩父母,点亮亲情”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树立孝亲敬老的良好道德风尚,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将感恩教育寓教于乐,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去歌颂感恩的人和事,在活动中去唤起他们感恩之心。
  3、家庭要主动配合,重视德育。作为家长,父母要摒弃“只要儿女过得好,父母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的想法,使本来应为双向互动的父母与儿女之间的情感,在日常的生活劳务中自然流露。更不要一味的追求孩子学习成绩好,就能“一俊遮百丑”,不要把家庭对孩子的爱停留在物质层面上,应当更多的涉及精神领域,尤其是在对子女感恩意识的培养和教育上,应当投入更多的精力。
  4、学生应积极投入,自我完善。作为感恩教育的个体,每个学生应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一颗“感恩”的心,它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健康的心态,也是一种自身进步的体现。在活动中用心去体会,用实际行动去发掘自己感恩的心。摒除虚荣、自私、从众等消极心态,使自己真正在“感恩教育”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做一名身心健康、情趣高雅、知恩感恩的合格中学生。
其他文献
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过分强调封闭,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化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传统的体育课已不再受到学生的欢迎。经过了九年的学校体育课的学习,大部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体育理论知识,通过对田径、体操、球类等项目的学习已经具备了良好的身体素质,并在个别项目上表现出良好的运动技能和浓厚的兴趣。传统的体育课,教材过于统一,上课形式过于单调,严重阻碍、限制了高中生能力的发展和对体育课的兴趣,不符合现阶段
期刊
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课堂提问的有效度尤其受到广大教师们的关注。新课程标准里提出的合作学习的概念中,除了学生之间在课堂上的合作交流之外,教师在课堂上的问题式教学也应是其中的一部分。    一、有效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所谓有效提问,表现为教师提的问题大多数学生能回答,或可直接从教材中找出现成的答案,或在学生了解掌握的知识范围之内,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能够回答老师的问题,而且会受到老
期刊
新的课程标准不仅把学习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提出来,注重学生学习历史方式的突破;而且在思想情感教育目标中突破了以往单纯政治教育的层面,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把历史教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结合起来,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一、问题的提出    历史是已经凝固的现实,现实是正在流动的历史。历史是一座桥梁,架起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昨
期刊
内容摘要:“二十一世纪最贵的是人才”,而衡量新世纪人才的标准之一就是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它包括人的精神,情绪和意志等方面。具体表现为智力发育正常,情绪稳定乐观,应变能力较强,能适应环境,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学习压力等。语文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尤其是其人文性的特点,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下面就我在教学过程中的积累,谈谈这方面的认识  关键词:心理健康 语文 渗
期刊
要教好高中数学,首先要求自己对高中数学知识有整体的认识和把握;其次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再次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不但要加强双基而且要提高智力;不但要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主学生会学,特别是自学;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1、
期刊
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地提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要教好高中数学,首先求自己对高中数学知识有整体的认识和把握;其次要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再次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生的学的关系。课堂教学不但要加强双基而且要提高智;不但要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但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还要学生会学,特别是自学。  一、明确教学目标,实施有效教学  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
期刊
高中物理知识大多抽象,而高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强,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体验偏少,很多实验的效果要么不够明显,要么无法在课堂上来进行,等等,种种因素造成高中物理难学,学生在初中形成的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很快丧失,从而造成学生的物理成绩普遍偏低。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化抽象为具体,降低了学生认知的难度  多媒体系统能够提供相对真实的环境,使学生获得更
期刊
新课程实施后,历史课堂讨论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因为新课程强调教师应是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而课堂讨论改变了过去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实现学生作为主体的共同参与,充分调动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对深化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等方面有积极的作用,能使学生获得在个体学习中收获不到的东西,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给课堂注入活力。但是,我们
期刊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改变观念,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教学中来。对于教师而言,如何让职中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变成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即“我要学”,这样教师在教课的同时也会很轻松,而学生学习的效率会成倍的增加。  一、互相尊重,用心相连  情感培养既是教学目标之一,又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动力与手段,教师创设和谐的教学气氛和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对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显得尤
期刊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在各自基础上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质。这一综合素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阅读教学中激情励志,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热情,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欣赏作品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全面实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