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器乐教学作为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器乐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再现音乐作品的能力,促进知识的迁移,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视奏、视唱等识谱能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体验,扩展学生接触音乐的范围。
【关键词】新课改 音乐 器乐教学
新课程要求每位教师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新观念进行课改实验,因此在音乐课上怎样进行器乐教学,让学生在音乐课上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已引起了广大音乐教师的关注。器乐进入中小学课堂后,一改过去只有教师才使用乐器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教育转变为主动参与到教学之中,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文谈谈自己在音乐课中进行器乐教学的一些认识。
一、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激发学生持久的器乐学习动机
中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等崭新的音乐教育理念,其中“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是新课标中一个尤为重要的基本理念。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教好音乐,就必须引导学生喜爱音乐,体验学习音乐的乐趣,获得学习的内驱力,从而推动他们不断探索和获取新知识、新技能。
在器乐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情境创设、技巧表现等手段来引导学生感知、 想象音乐,在器乐演奏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学习音乐。我们要采取兴趣诱发式教学。如在学习竖笛时,有的教师在教学时先是示范演奏一曲,然后让学生马上学吹,吹不会就反复地教,直到吹会为止。这样学生通常会觉得很难、很枯燥,会失去信心。若教师能善于引导,这个难题便会迎刃而解。我们不妨先拿出竖笛,吹奏一曲学生熟悉的优美歌(乐)曲,如《小星星》《四季歌》《雪绒花》《世上只有妈妈好》等,然后简介竖笛的结构、发声原理、演奏方法和音阶指法,并鼓励学生认识到学 竖笛并不难,只要自己想学,就一定能学好。通过这样一种方式,不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调动了他们主动吹奏学习竖笛的兴趣。
二、精选乐器及练习曲目,巩固学生学习器乐的兴趣
音乐课堂教学所使用的乐器主要是适合集体演奏的普及性乐器。由于中小学音乐课是综合性的审美教育,又采用了班级课堂教学形式,因此乐器的选择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条件:一是要有统一调高的乐器,便于集体演奏;二是要价格便宜,经济实惠;三是要音质好,音色美,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四是技术要求不高,简单易学。在音乐教学中,常见的乐器可分两大类:节奏打击乐器和有固定音高的简易乐器。作为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用合适的乐器。让学生通过敲击、拍打、摇动等方法,使乐器发出声音,指导他们为课本歌曲配上简单节奏型的打击乐。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相互协调的能力。随后可逐步加入有固定音高的竖笛、口风琴等简易乐器,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并且能通过演奏来表达音乐的情感。
中小学器乐演奏教学必须符合审美教育的美感要求。 音乐教师要通过一系列的器乐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而发展音乐智力与音乐的审美能力,培养其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思想品德与高尚的情操。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首先要在器乐教学中遵循趣味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优化教学过程,采用示范式、分解式、欣赏式、分析式等教学方法,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学好器乐,丰富音乐课堂的内容。
三、为歌曲伴奏
器乐教学不是单纯的学习演奏方法和技巧,而是通过演奏来表达音乐的情感,所以器乐教学一开始就要尽快与演奏乐曲、表现音乐结合起来。对于学生来说,生动有趣的教材应该以他们熟悉的题材为基本前提,我们要结合课本但不能拘于课本,精选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的练习曲目,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感到亲切、真实、有吸引力。如《闪烁的小星》《卖报歌》《泥娃娃》等旋律简单明快,好听易吹的优美抒情乐曲,通过这些生动有趣的乐曲的练习;不仅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技巧的演奏,更培养了他们的音乐感受力与表现力,巩固了他们学习器乐的兴趣。
为歌曲伴奏往往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进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学生通过不同的伴奏方法,从中选择最佳伴奏,是一个创造的过程。通过伴奏这一实践活动,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美感,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如在歌曲伴奏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先选择一种乐器伴奏,再用两种,最后尝试用乐器合奏。从学生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发现最佳的伴奏方法。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团体合作精神;也有助于学生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做到人人动手参与。
四、依据学生能力进行指导
器乐的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渐进的过程,因此我们首先要有一个完整的器乐教学计划,从整体上把握好器乐学习的进度与节奏,切不可按成人的学习进度去要求学生,或照搬现成的演奏法。教师要把演奏技巧按学生的实际能力加以分析,进度放慢,充分运用直观教具(如图片等),把进度放在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的程度。其次,在器乐教学的过程中,语言要简单明确,结合示范形象生动地进行,要从简到繁,难点分散,循序渐进,不可以机械式的训练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也不能急于求成,一次给学生提出许多要求,导致他们记不住、做不到,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产生烦躁、惧怕和反感。再者就是不同的学习阶段,对学生的要求必须有不同的侧重,才能使学生逐步内化吸收各种演奏技巧,使演奏技能不断提高。
总之,器乐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再现音乐作品的能力,促进知识的迁移,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视奏、视唱等识谱能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体验,扩展学生接触音乐的范围。如何更好地开展器乐教学,把器乐教学与音乐课其他内容有机结合,建立音乐教学完整体系,为器乐教学跨上新台阶提供更多更好的经验和方法,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深入地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新课改 音乐 器乐教学
新课程要求每位教师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新观念进行课改实验,因此在音乐课上怎样进行器乐教学,让学生在音乐课上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已引起了广大音乐教师的关注。器乐进入中小学课堂后,一改过去只有教师才使用乐器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教育转变为主动参与到教学之中,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文谈谈自己在音乐课中进行器乐教学的一些认识。
一、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激发学生持久的器乐学习动机
中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等崭新的音乐教育理念,其中“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是新课标中一个尤为重要的基本理念。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教好音乐,就必须引导学生喜爱音乐,体验学习音乐的乐趣,获得学习的内驱力,从而推动他们不断探索和获取新知识、新技能。
在器乐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情境创设、技巧表现等手段来引导学生感知、 想象音乐,在器乐演奏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学习音乐。我们要采取兴趣诱发式教学。如在学习竖笛时,有的教师在教学时先是示范演奏一曲,然后让学生马上学吹,吹不会就反复地教,直到吹会为止。这样学生通常会觉得很难、很枯燥,会失去信心。若教师能善于引导,这个难题便会迎刃而解。我们不妨先拿出竖笛,吹奏一曲学生熟悉的优美歌(乐)曲,如《小星星》《四季歌》《雪绒花》《世上只有妈妈好》等,然后简介竖笛的结构、发声原理、演奏方法和音阶指法,并鼓励学生认识到学 竖笛并不难,只要自己想学,就一定能学好。通过这样一种方式,不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调动了他们主动吹奏学习竖笛的兴趣。
二、精选乐器及练习曲目,巩固学生学习器乐的兴趣
音乐课堂教学所使用的乐器主要是适合集体演奏的普及性乐器。由于中小学音乐课是综合性的审美教育,又采用了班级课堂教学形式,因此乐器的选择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条件:一是要有统一调高的乐器,便于集体演奏;二是要价格便宜,经济实惠;三是要音质好,音色美,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四是技术要求不高,简单易学。在音乐教学中,常见的乐器可分两大类:节奏打击乐器和有固定音高的简易乐器。作为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用合适的乐器。让学生通过敲击、拍打、摇动等方法,使乐器发出声音,指导他们为课本歌曲配上简单节奏型的打击乐。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相互协调的能力。随后可逐步加入有固定音高的竖笛、口风琴等简易乐器,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并且能通过演奏来表达音乐的情感。
中小学器乐演奏教学必须符合审美教育的美感要求。 音乐教师要通过一系列的器乐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而发展音乐智力与音乐的审美能力,培养其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思想品德与高尚的情操。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首先要在器乐教学中遵循趣味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优化教学过程,采用示范式、分解式、欣赏式、分析式等教学方法,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学好器乐,丰富音乐课堂的内容。
三、为歌曲伴奏
器乐教学不是单纯的学习演奏方法和技巧,而是通过演奏来表达音乐的情感,所以器乐教学一开始就要尽快与演奏乐曲、表现音乐结合起来。对于学生来说,生动有趣的教材应该以他们熟悉的题材为基本前提,我们要结合课本但不能拘于课本,精选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的练习曲目,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感到亲切、真实、有吸引力。如《闪烁的小星》《卖报歌》《泥娃娃》等旋律简单明快,好听易吹的优美抒情乐曲,通过这些生动有趣的乐曲的练习;不仅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技巧的演奏,更培养了他们的音乐感受力与表现力,巩固了他们学习器乐的兴趣。
为歌曲伴奏往往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进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学生通过不同的伴奏方法,从中选择最佳伴奏,是一个创造的过程。通过伴奏这一实践活动,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美感,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如在歌曲伴奏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先选择一种乐器伴奏,再用两种,最后尝试用乐器合奏。从学生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发现最佳的伴奏方法。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团体合作精神;也有助于学生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做到人人动手参与。
四、依据学生能力进行指导
器乐的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渐进的过程,因此我们首先要有一个完整的器乐教学计划,从整体上把握好器乐学习的进度与节奏,切不可按成人的学习进度去要求学生,或照搬现成的演奏法。教师要把演奏技巧按学生的实际能力加以分析,进度放慢,充分运用直观教具(如图片等),把进度放在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的程度。其次,在器乐教学的过程中,语言要简单明确,结合示范形象生动地进行,要从简到繁,难点分散,循序渐进,不可以机械式的训练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也不能急于求成,一次给学生提出许多要求,导致他们记不住、做不到,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产生烦躁、惧怕和反感。再者就是不同的学习阶段,对学生的要求必须有不同的侧重,才能使学生逐步内化吸收各种演奏技巧,使演奏技能不断提高。
总之,器乐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再现音乐作品的能力,促进知识的迁移,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视奏、视唱等识谱能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体验,扩展学生接触音乐的范围。如何更好地开展器乐教学,把器乐教学与音乐课其他内容有机结合,建立音乐教学完整体系,为器乐教学跨上新台阶提供更多更好的经验和方法,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深入地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