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沙拉夫:乱局中再次登顶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retx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地时间11月29日,在辞去陆军参谋长一职后,穆沙拉夫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以平民身份就任新一届总统,开始又一个五年任期。同天。他宣布将于12月16日解除紧急状态。
  巴基斯坦反对党领导人、两位前总理谢里夫和贝·布托均未出席穆沙拉夫的就职典礼。穆沙拉夫则向他们伸出橄榄枝,欢迎两人结束流亡生涯归国,认为这有利于巴基斯坦各政治派别之间的和解。穆沙拉夫宣誓就职前几小时,美国总统布什和国务卿赖斯对他辞去军职表示欢迎。
  贝·布托也欢迎穆沙拉夫脱下军装,但表示她的政党不会匆忙决定是否接受穆沙拉夫为国家元首。而谢里夫则毫不客气地拒绝承认穆沙拉夫为总统,认为他宣誓就职毫无合法性。他还表示准备参加明年1月的议会选举。向穆沙拉夫发出新的挑战。
  分析人士指出,穆沙拉夫在接下来的新任期内需要解决内政外交中的一系列问题。
  
  谁是谁的朋友
  
  在总统大选前夕,穆沙拉夫曾与贝·布托达成“权利分享协议”,穆氏赦免了对贝·布托的腐败指控,作为交换,贝·布托所领导的人民党不抵制总统大选。这份协议曾被外界视为是两个昔日政敌“化干戈为玉帛”的良好开始。但仅昙花一现,两人就因紧急状态令的降临而再度操戈相向。
  11月11日,贝·布托要求穆沙拉夫立即取消11月3日开始实施的紧急状态,举行公正、自由和透明的选举。13日她更是大声疾呼:“是他(穆沙拉夫)该下台的时候了,他必须辞去总统的职务。只要穆沙拉夫担任总统我就不会出任总理。就算我想与他一起工作,民众也不会支持我的。”这是她第一次要求穆氏辞去总统一职。此前,贝·布托只是呼吁他辞去陆军参谋长职务,成为民选总统。11月16日晚,贝·布托在与到访的美国常务副国务卿内格罗蓬特通电话时表示,她与穆沙拉夫的谈判“已不再摆在桌面上”。她曾认同她与穆沙拉夫绘制的巴政治进程路线图。但后来“突然发现”双方并非一路人。
  此外,贝·布托还号召支持者举行游行示威活动,让穆沙拉夫看看人民的力量有多大,并对穆氏任命的看守政府嗤之以鼻。
  为了反制贝·布托,巴基斯坦政府在短短的10天里两度对其进行了软禁。11月16日,重获自由的贝·布托表示绝不会屈服于当局的压力,定将斗争进行到底。
  针对贝·布托一连串的“叫板”举动,穆沙拉夫也表达了强硬的立场。穆沙拉夫说,贝·布托“没有权力”要求他辞职。同时,穆氏也大打民主牌。他11月17日公开为自己“叫屈”:“我是民主最坚定的信徒,我把民主带到了巴基斯坦,现在仍然坚信这一点。”
  没有了穆沙拉夫的“庇护”,贝·布托可能会遇到一个老问题:再次面临犯罪指控。为了增加自己的能量。贝·布托转而寻找新的结盟对象。11月13日。贝·布托表示,人民党将谋求同包括前总理谢里夫领导的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在内的其他反对党派建立联盟。她说:“我将建立一个反对派联盟,联盟惟一的目标是恢复民主。”当时还在沙特阿拉伯流亡的谢里夫随即对贝·布托的上述表态表示欢迎。14日贝·布托更是在其家中召集反对派领袖举行会议,商讨联合抵制定于明年举行的议会选举,并发动全国性街头运动,向当局施压。以尽快恢复民主。
  11月20日,穆沙拉夫突访沙特阿拉伯,这是自11月3日实行紧急状态以来穆氏的首次出访。由于谢里夫身在沙特,当时不少人猜测。处于困境中的穆氏可能会与谢里夫接触以寻求合作。但谢里夫否认了这种可能,并称要他和这样一个军事独裁者进行会晤的惟一可能,就是其中一人改变政治立场。
  然而。11月25日,谢里夫居然在巴基斯坦政府的同意下回国了。而之前,穆沙拉夫一直反对谢里夫回国,9月份谢氏曾有过一次回国后仅四个小时即被驱逐出境的经历。穆氏这次“格外开恩”似乎另有隐情。有人说,穆氏之所以这么做,是希望他能制衡贝·布托的势力。
  现在的悬念是,谢氏回国后最终会选择谁作为自己的盟友。这关乎巴政局的未来走向。对于谢里夫来说,穆沙拉夫是他“不共戴天的仇人”;同样,贝·布托也与自己有着很深的积怨,是昔日的政敌。但从他最近一系列的言论来看,他似乎更“倾心”于贝·布托。
  因为两人现在都处于在野状态,需要谋取权力。贝·布托对谢里夫回国也表示了欢迎。她说,谢里夫回国是个好现象。能增强巴基斯坦的政治活跃度。可谢里夫也知道如果无视穆氏的权威,自己可能在国内呆不了几天。谢里夫25日说“我终于回到巴基斯坦……我们将积极参与政治进程,但我们不相信复仇。”此话被观察家解读为谢氏肯定与穆氏有“勾结”,因为这与谢里夫的一贯主张相去甚远。但谢里夫26日却说:“我没有和穆沙拉夫将军达成任何协定,也决不会和他达成协定。”谢氏的言语让人摸不着头脑。
  目前,谢里夫与贝·布托都提交了参加议会竞选的报名书,穆沙拉夫也于28日正式卸去军职,29日就任了文职总统。但这三人之间,谁是谁的朋友。谁又是谁的敌人却仍然是个谜。
  
  美国到底会选择谁
  
  巴基斯坦的局势同样牵动着美国的神经。因为美国在巴基斯坦有着太多的利益,巴位于美国反恐的前沿阵地,活捉“恐怖大亨”本·拉登及前塔利班政权领导人奥马尔都要靠巴基斯坦的密切配合。对于穆沙拉夫,美国也是难以割舍,毕竟穆氏还算是一个温顺听话的小伙伴,熟悉怎样与美国合作,更何况巴国内暂时还没有其他更为合适的候选者。但另一方面,一直以来,美国将对外输出民主作为“天赋大任”,看不惯“非民主国家”的事情与做法。在美国眼里,贝·布托是民主的代表力量,是需要合作的对象,而穆氏的戒严令是在抽美国的耳光。但若不支持穆沙拉夫又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11月17日穆沙拉夫就警告美国说:“如果我们能在政治上(正确)处理自身的问题,核武器便不会落入罪恶(恐怖分子)之手。只要军事力量仍在,那些战略性武器就不会出问题。”穆沙拉夫的这番话恰好切中了美国政府的心结。“失去穆沙拉夫掌控的巴基斯坦会令美国人紧张”,一名巴总统办公室官员如是说。
  反恐与民主的两难困境使美国甚是“痛苦”。经过苦思冥想。美国终于找到了一个“妙计”,让穆氏与贝·布托合作,这样就可以“鱼与熊掌兼得了”。11月16日,美国常务副国务卿内格罗蓬特奉命到巴基斯坦进行调节。当天他就与贝·布托通了电话,希望她能与穆氏继续合作,但遭到了贝·布托的拒绝。在17日与穆沙拉夫的会谈中,内氏表达了美国的主张:迅速解除紧急状态,辞去军职;为举行自由公平的选举设定日期;释放反对派领导人;与贝·布托合作。但穆沙拉夫告诉内格罗蓬特,选举日期没有问题(20日巴选举委员会正式宣布明年1 月8日举行选举),有些人士也可以释放(20日后巴政府陆续释放了一些反对派人士),军装也可以脱,但紧急状态却不可能很快被解除,因为它对举行和平选举非常重要。至于与贝·布托的合作,穆氏的答案是“No”。
  看来,如果非要二选一的话,美国可能会选择实用主义而不再顾及“伟大民主”的理想。1999年通过政变上台后穆沙拉夫曾一直想与美国套近乎以求统治的合法化,但美国就是不搭理他,骂其是“独裁者”。但9·11后,美国即刻就变脸了,对其又亲又热,绝不再提“独裁者”三个字。
  
  沙特起了什么作用
  
  除了美国的斡旋之外。沙特也在积极奔走以促使巴各派握手言和。尽早结束巴国内政治的涤荡。
  沙特是伊斯兰宗教圣地和思想发源地。又有巨量的石油资源,因而在伊斯兰世界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巴基斯坦是伊斯兰世界中惟一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代表着伊斯兰世界的骄傲。也深受包括沙特在内其他伊斯兰国家的尊重。上世纪80年代,在抗击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游击战争中,沙特曾为巴基斯坦提供过不少资金援助。加之两国互不接壤,没有直接矛盾。所以彼此关系一直不错。
  1999年。被废黜了的前总理谢里夫曾面临着牢狱之灾和巨额罚款。当时,正是在沙特的大力调和下,穆沙拉夫才同意让其到国外流亡。在没有哪个国家主动表示可以接纳谢里夫的尴尬情势下,又是沙特出来解围,对其伸出了“流亡援助”之手。
  今年9月份,谢里夫第一次流亡回国之前,沙特曾劝说他放弃回国念头,遵守流亡协议,但谢氏一时回国心切。不听劝告,结果遭到了驱逐。之后,沙特政府则一直在给穆沙拉夫施压,希望他允许谢里夫在明年1月议会选举前返回巴基斯坦。
  在实行紧急状态后,穆沙拉夫还出访了沙特,这充分说明沙特在穆沙拉夫心目中的地位。在访问期间,穆氏与沙特国王阿卜杜拉就巴基斯坦局势问题进行了会谈。穆沙拉夫的打算是,让沙特国王对谢里夫进行劝说,使其改变反政府立场,至少不要让贝·布托和谢里夫形成强大的反对联盟,因为沙特领导人与巴基斯坦反对派关系都不错,特别是谢里夫一直受着沙特的“照顾”。
  至于沙特国王与穆沙拉夫究竟达成了什么样的协议,现在还不得而知。但穆沙拉夫前脚刚走,谢里夫后脚就跟着回国了且安然无恙,足以验证了沙特对巴基斯坦政坛的非凡影响力。
  看来。巴基斯坦政坛上“三国演义”的戏还会继续唱下去。而且由于美国和沙特的加入。会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其他文献
摘要:提高教科书编写水平的方法有很多,但“如何融合史学研究成果”无疑是其中容易被忽视的一点,成为教科  书编写中的薄弱环节。台湾南一书局的历史教科书使用普遍且编写质量上乘,可读性强,更重要的是融合了  许多较新的史学研究成果,本文就选取台湾南一书局2012年第三次修订出版的高中世界史历史教科书,论  析南一版高中历史教科书是怎样融合史学研究成果的,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思考,以资大陆教科书编写参考、  
从德黑兰出发,沿着高速公路向南约300公里,荒漠中有一个名叫纳坦兹的小镇坐落在绿洲上。在海拔2500余米的纳坦兹,春天的脚步姗姗来迟,草场刚刚泛绿,果园里梨花如雪,和远处雪山相映成趣。放眼四望,赭红色的小山坡上,防空高射炮隐约可见。4月9日这天,伊朗总统内贾德在纳坦兹铀浓缩基地以伊朗国旗和原子标志为背景的讲台上,兴高采烈地对外宣布,“从今天起,伊朗已经加入有能力进行工业规模核燃料生产国家的行列”。
温家宝总理及安倍首相的互访让中日关系走出谷底。美中关系则在处理两国关系的高层经济与安全对话过程中,在国际政治领域达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美日间的联盟也似乎比以往任何时期更为紧密。上述改善彼此关系的政治意愿显示,北京、华府、东京都希望看到三赢的三边关系。本文将勾勒此三边关系的基本特征。      三赢关系的新貌?    新的三赢关系的范围将比今日的中美日关系更为广泛。它将含括在全球性议题上的非正式互
据《读卖新闻》等日本媒体透露,日本外务省于6月制定了一份《强化防谍工作对策》(以下简称《对策》),意在从“意识,制度、硬件”三方面强化日本外交的反间谍工作,构筑“不被谍报工作撼动的坚固组织”。日本民族素来具有危机意识,但其外交部门如此兴师动众地推行防谍对策实属罕见,因此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和猜测。    草木皆“谍”    这份据说已向外务省内主要部门和各驻外使领馆做了传达的《对策》,主要有以下内容。
(接上篇)  二战:同仇敌忾创辉煌    一战后,英国的情报机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军情五处的主要目标转向国内的爱尔兰新芬党和共产党活动。军情六处在卡明去世后,由于继任奎克所·辛克莱缺乏权威,导致组织涣散,以至于二战开始时军情六处在欧洲的间谍网在一夜之间被摧毁殆尽。  直到重视情报工作的丘吉尔出任首相后,英国的情报机构才真正走向正规。情报工作由在职首相直接负责,首相之下没联合情报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军
2007年9月23日下午,日本自民党举行了总裁选举,在全部528票中,福田康夫以330票的绝对优势战胜了竞争对手麻生太郎(197票),当选为自民党第22任总裁福田作为新总裁,按照预定日程,24日任命党内主要领导成员;25日提出新内阁成员名单;26日完成国会指名天皇认定等立法程序,正式就任日本第91任首相“福田丸”扬帆出航    突然冲出的领航人福田康夫其实并不是政界陌生人    世家子弟大器晚成 
拥有众议院绝对多数席位的总理,却主动解散国会;推翻了现政府的反对党,却拒绝参加选举;赢得了全国大选的党魁,却承诺不会出任总理;投票率超过70%的大选,却因为“技术原因”而被宣布无效。    随着泰国国王拉玛九世登基60周年庆典的临近,持续了近四个月的泰国政治风波目前已趋于和缓。2006年5月23日,泰国看守总理他信宣布结束近50天的休假,重返总理府执事。泰国看守内阁5月30日也宣布,批准选举委员会
11月的周末,我坐在北京家里的阳台上,懒洋洋地打开过期的《参考消息》突然,我的眼睛死死地盯在了第二版的一个标题上——“斯里兰卡难民营遭炮击65人丧生”,再一看时间和地点,这正是我四天前亲身经历的那场大救援行动  仅仅四天,我已经在两个世界之间打了一个来回11月9日那天,红十字国际委员会驻斯里兰卡东部城市拜蒂克洛代表处派一辆大卡车和三辆吉普车组成大车队,驱车前往曼凯尔尼村庄,给那里流离失所的平民送去
7月19日,对于23名在阿富汗的韩国人来说是个不幸的日子这一天,他们在乘车途经加兹尼省时被绑架,从此陷入魔爪之中绑架者是塔利班武装分子  7月25日,韩国人质义工团团长裴衡圭遭枪杀7月31日,沈圣珉成为被塔利班杀害的第二人  自今年3月以来,塔利班露出了凶残的一面,先后绑架了意大利记者阿富汗医务人员法国人德国人和韩国人  由于塔利班在阿富汗频繁绑架外国人质,通过游击战同阿富汗政府军及驻阿外国军队展
2006年11月27日,日本警方出动大批人员,强行搜查了位于东京文京区的“在日本朝鲜人总联合会”(简称“朝总联”)总部等六处场所,罪名是“怀疑违反《药剂法》,有组织地将药品走私至朝鲜”。日本《产经新闻》称,“这些药品可以被转用于制造生化武器所必需的细菌培育”。  29日,日本神奈川县警察又以违反《劳动者派遣法》为由,搜查了与朝鲜有关联的“人才派遣会社”和该会社前社长的住宅,认为其参与了朝鲜的导弹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