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滋味

来源 :快乐作文(7.8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xg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本书,能够融入人的心境;一本书,能够直透人的心灵。在书中,看人生,能让你体悟成败弹指的清梦;问世情,能让你遍觉人间的冷暖;寻知识,能让你受用无穷的才识。
  看古人读书,头悬梁,锥刺股,那是坚韧有度;囊萤虫,映雪夜,那是艰辛不弃。凿壁偷光,一文一字,就是世间最伟大的光明;负薪挂角,半章半句,就是人生最安逸的回报。孔圣人读书,韦编三绝,爱不释手;韦夫子著文,学富五车,胸多见识。苏秦看《阴符》三载,能配相印六国;赵普读《论语》半部,能治北宋二朝。欧阳修有读书三法,倍得其要;苏东坡有观书五论,咸知其理。看《红楼》,使人柔肠百诉觉花泪;品《水浒》,教人义气千古薄云天。
  最有滋味者,当属苏舜钦,夜读《汉书》,最好下酒,斗饮不醉,才真是读书滋味。
  古代的人物,以读书修德操,立气节,不肯苟弃;以读书成大业,治大事,着实可观。而所知滋味,心向所得,非比寻常。
  于今人读书而言,读书是求知,是明智,是长学问,是通义理。
  读书须细品,才觉真滋味。切莫眼高手低,粗读一下,就去逞论。纵然是滔滔不绝,不过是表面故事。也切莫钩沉琐事,皓首穷经,不但辜负青春,也着实索然无味。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书读多了,读久了,文章滋味才会如呈如涌,一发赶来,杂糅百味,更好体会。读书需要细读,品字酌句,才觉好处。“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这个道理。也正是如此,读书滋味,才百味纷呈。你觉得此书优美感人,他覺得此书矫揉造作;你觉得此书严谨有序,他觉得此书古板死气。这读书意思便出来了。读到尽兴处,可能会落泪沾襟,可能会拊掌大笑;可能会批注所感,可能会沉思良久;可能会合书而叹,感悟良多;可能会甚合心意,重温多遍。这便是滋味了。
  读书的滋味,就是人生的滋味。人生百态,融于一卷。开卷有益,青春无悔。将此一生,交付给读书快事,就是最好的滋味。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农村中学有效实施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从校本出发,关注农村生活,做好典型试验,并使化学实验延伸到课外,伴随学生生活,使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教师应做好三点:一是当好组织者,二是当好引导者,三是当好实验参与者。学生应积极有效地参与实验教学。学生是实验的主体,学生情绪饱满、兴趣浓厚、思维活跃的动手动脑,全面参与实验教学会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最
摘 要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尝试以任务为导向,通过创建恰当的任务、科学的点拨、适时的评价,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使综合实践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任务;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  中图分类号:A,C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6-0151-01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活动的开展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巨大的挑战,它强调教学的开放性、综合性、合作性、实践性
摘 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重要阶段,在新课标下,音乐课堂教学实践要根据小学音乐课程理念和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培养学生学习音乐兴趣入手,构建快乐课堂,方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构建;小学音乐;快乐课堂  中图分类号:TU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6-0153-01  作为一名小学的音乐教师,我们的职责就是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体会音乐
摘 要小学阶段是教学的基础,是孩子们非常关键的成长时期。小学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当在小学语文讲解的时候,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们的语文学习能力,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提升孩子们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21,D0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6-0154-01  一、教师需要加强学生的学习引导  因为受到年龄的限制,小
摘 要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推进,当前的教育目标不仅仅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有足够的基础知识储备,更加注重的是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的综合发展,这也是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这就要求学校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体育与健康课程,通过课堂上老师的教学,来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增强自己的体育素质,拥有健康的体魄,进行更好的学习。  关键词当前小学;体育与健康课;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2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动,逐渐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诗歌能够很好的培育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应当将语文诗歌与审美教育有效的融合,提高学生在诗歌学习中,体会诗歌的美的同时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文章将对初中诗歌教学与审美教育相融合,为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養的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诗歌教学;审美教育;有效融合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