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什尼柯夫设计产品的时间线

来源 :轻兵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xuszk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4年:SK半自动步枪


  这是卡拉什尼柯夫设计的第一种步枪,为半自动方式,其参考了美国M1伽兰德步枪的结构,但将口径改成7.62×39mm口径。该枪的自动原理和基本结构与M1伽兰德相同,例如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回转式闭锁枪机的机头设有两个大的对称闭锁突笋,固定式弹仓(但容弹量由8发改为10发),发射机构也是改进自M1伽兰德。不过,最大的变化是导气管位于枪管上方,而非M1伽兰德的枪管下方。
  该枪虽然没有被苏联军队装备,但其奠定了AK47的基础——枪机和发射机的设计即源于此枪。

1946年:AK46突击步枪


  这是卡拉什尼柯夫参加苏军突击步枪竞选项目的早期样枪。该枪其实就是在SK半自动步枪基础上,参照德国StG44的设计,采用可拆卸的30发弧形弹匣,与小握把分离的独立枪托,并增加快慢机而成。但导气装置和枪机基本上继承自SK半自动步枪,发射机构也是在SK半自动步枪上增加连发功能改进而成,活塞杆与枪机框为分体式设计。
  根据试验,AK46进行过数次改进。当时,该枪除了固定托型,还有折叠托型。

1947年:AK47突击步枪样枪


  在对AK46样枪经过多番改进后,最终推出了AK47样枪,除一些小的改进外,最大的改进是将活塞杆和枪机框连成一体。
  AK47样枪与最终定型的武器在外形上有所不同,经过多番改进后,才诞生了为世人所熟识的AK47生产型的外形。

1949年:AK47突击步枪
  生产型第1型


  AK47最终定型并投入生产是在1949年。早期的AK47生产型采用冲压机匣,而后来被采用锻压机匣的AK47所取代。为了区分这两种枪,早期的AK47生产型被称为“第1型”。
  AK47生产型第1型主要有两种型号——固定枪托型称为AK47,而折叠枪托型称为AKS47。

1953年:AK47生产型第3型


  为世人所熟识的AK47是直到1953年才投入生产的,即采用锻压机匣。在这之前还有一款极其短命、生产量较少的第2型生产型。
  AK47改变机匣生产工艺的原因,据称是由于当时苏联的工业能力和钢材质量受限,导致冲压件的合格率较低。由于生产工艺的改变,机匣外形也有所不同,因此机匣外形便成了AK47生产型第1型与第3型的主要差别。

1959年:AKM突击步枪第2型


  针对AK47在战场上存在的一些缺憾,卡拉什尼柯夫对AK47进行改进,推出AKM突击步枪。最初试验用的型号称为AKM第1型,正式量产和装备部队的是改进后的第2型,4年后推出了增加枪口防跳器的第3型。
  AKM其实是迄今为止AK系列中产量最高、影响最大的型号,媒体中屡屡提及各种武装冲突、恐怖袭击中的“AK47”大多就是AKM。
  苏联装备的AKM既有第2型,也有第3型。随着苏联工业能力的提高,AKM又改回采用冲压机匣,因此,其机匣外形与此前生产的AK47不尽相同。另外,AK47的活塞筒两侧各有一排泄气孔,而AKM上则未设泄气孔。这是因为AKM增大导气量以提高枪机运动的能量来增强可靠性,但为避免射速过高,AKM在发射机构上增加了一个击锤减速器,使AKM的理论射速仍维持在与AK47相同的水平上。
  与AK47一样,AKM也有两种型号——固定枪托型称为AKM,而折叠枪托型称为AKMS。

1961年:RPK轻机枪


  RPK是AKM的轻机枪型,主要区别是枪管加长,枪口安装有可折叠的两脚架,枪托外形有所改变,以方便在有依托射击中扶持枪托。为增大火力持续能力,RPK轻机枪采用40发弹匣或75发弹鼓供弹,这两种大容量供弹具与AKM的弹匣完全通用,但一般只配发给机枪手使用。除了固定枪托型RPK,还有折叠枪托型的RPKS。

1961年:PK通用机枪


  PK通用机枪是卡拉什尼柯夫1950年代设计、1961年定型的通用机枪。PK系列包括有多种型号,其中配两脚架的称为PK,配轻型三脚架作重机枪用的称为PKS,加装在坦克上作并列机枪的称为PKT,加装在装甲输送车上的称为PKB。和AK系列一样,PK系列也在世界各地广泛装备使用,在许多地区冲突中只要有AK系列在使用,几乎都搭配有PK系列。
  PK系列在外形上与AK系列有很大的差别,比如导气装置位于枪管下方,采用弹链供弹,枪管能快速拆卸更换,且和大多数机枪一样,采用开膛待击。但该枪的自动原理和闭锁方式都是由AK系步枪改进而成,回转式机头同样设有两个对称的大型闭锁突笋,导气装置仍采用活塞长行程设计。

1963年:AKM突击步枪第3型


  AKM第3型与第2型相比,在枪口螺接了一个斜切口形的枪口防跳器,但这个枪口防跳器同样可以安装在AK47或AKMS上。因为苏联生产的AK47和AKMS的枪口都加工有螺纹。另外,为进一步减轻质量,后期生产的AKM弹匣改用玻璃纤维,这种材料后来也用于AK74的弹匣。

1969年:PKM通用机枪


  这是卡拉什尼柯夫在1969年推出的PK改进型,因而称为PKM,与PK一样也有相应的4种型号。
  PKM的改进主要是在减重方面,因此在外观上与PK最大的不同就是枪管外径更小一些,且表面没有散热凹槽。PKM使用更广泛,其产量是PK系列中最大的。

1974年:AK74突击步枪


  在小口径浪潮下,卡拉什尼柯夫在AKM的基础上缩小口径,改为发射5.45×39mm小口径步枪弹,推出AK74突击步枪。该枪于1974年定型,并迅速装备军队,基本取代了苏联军队中的AKM(现在俄罗斯军队只保留有极少数量的AKM)。
  AK74与AKM在结构、原理上完全一样,只是为了发射小口径弹而对枪机框、枪机、导气箍等作了相应的改进。此外,还在枪口增加了一个高效的制退器,这个枪口装置是AK74与AKM在外形上最大的区别。其中固定枪托型为AK74,折叠枪托型为AKS74。

1976年:RPK74轻机枪


  RPK74是AK74的轻机枪型,与AK74同时装备部队。在前苏联和俄罗斯军队的编制中,每个步兵班通常都配有RPK74和PKM各一挺。除了固定枪托的RPK74,还有装备空降部队的折叠枪托RPKS74。
  与AK74相比,RPK74的枪管加长加重,此外还增加了一个轻型两脚架,枪口没有制退装置,但有一个鸟笼形消焰器。RPK74配用45发弧形长弹匣,这种弹匣与原来的30发弹匣是完全通用的,因此RPK74也可采用AK74步枪的30发弹匣,而AK74也可以使用RPK74的45发弹匣。

1979年:AKS74U


  这是在AKS74基础上缩短枪管而成的突击步枪,命名为AKS74U。在外形特征上就是枪管和护手都很较短。由于枪管较短,导气孔位置太靠近枪口,因此枪口没有安装制退装置,而是安装了一种设有大型气体膨胀室的喇叭形消焰器。AKS74U主要装备特种小分队、空降部队、工兵、通信兵、炮兵、车辆驾驶员、飞机机组成员、导弹部队及执法机构的特战小组等,装备数量也相当多。

1991年:AK74M步枪


  作为AK74的改进型,AK74M是在1987年开始研制的,但该枪直到苏联解体后的1991年才正式推出。目前,该枪已经取代俄军原装备的AK74和AKS74。AK7M最大的改变是护手、枪托、弹匣采用黑色工程塑料制造,使得武器在外观上呈全黑色,更具现代感。而此前的AK74步枪护手、固定式枪托均采用棕色木制,虽然弹匣采用工程塑料制,但为与全枪色调合谐,弹匣亦呈棕色。
  AK74M没有固定枪托的型号,但其折叠枪托并没有采用AKS74的三角形钢架结构,而是采用塑料制的实心枪托。
  该枪还有一系列出口型,从AK101至AK105共5种型号,统称为AK100系列。不过这一系列的改进已不再由卡拉什尼柯夫主导完成了,乃至进入21世纪后的AK200和AK12步枪,也都已经不是卡拉什尼柯夫的作品了。
其他文献
本剧故事概要  《飞虎2》的故事情节与前作有着一定的关联。在前作中,“飞虎队”A队指挥官展翰涛与O记负责人庄卓桦开始了恋爱,但在续作开始时二人就麻烦不断,庄卓桦借到英国参加培训的机会两人分开一段时间,接着又因为割舍不下与已死去的前男友的感情而提出了分手。展翰涛在这种情况下,只得将心思放在工作之中,全身心地培训包括苏文强在内的一批要加入“飞虎队”的新学员身上。《飞虎2》仍以MP5冲锋枪为主战枪械 使
西班牙已选定由法国Saft公司为其未来士兵系统(COMFUT)项目提供锂电池组,同时锂电池也将成为COMFUT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该项目由欧洲EADS公司西班牙航空制造公司(CASA)进行牵头管理。     锂电池具有比其他类型电池更佳的能量/重量比,这也是西班牙未来士兵系统项目选择锂电池的主要原因。    预计COMFUT项目将于2009年向西班牙陆军交付36套系统以供评估使用。视试用结果,西班
自1960年代至今,互联网在以无可比拟的速度影响人们日常生活、改变人们行为习惯的同时,也悄无声息地渗透进了各国的军队建设中。1993年,美国兰德公司的两名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网络战就要来了》的文章,从而开启了世界各国对网络战研究的大门。在美国率先提出网络战的概念后,俄罗斯更是将网络战赋予“第六代战争”的超高地位,其他各大军事强国也着手筹建自己的网络战部队。自此,各大军事强国进入了“制网权”的时代。
影片简要情节  以瑞恩为首的一个4人狙击小队,是加拿大驻阿富汗特种部队一支负责执行潜伏监视任务的小分队。他们最主要的任务是在一条被称为“鬣狗大路”的新建公路沿线实施潜伏,监视随时可能出现的在公路上安放自制爆炸装置(IED)的塔利班武装人员,一旦发现目标后就进行狙杀,并将IED的位置报告指挥部,以使沿公路巡逻的部队得以避开。  在一次潜伏任务结束后的撤退途中,瑞恩发现公路上有一块补丁处,便用狙击步枪
1993年上映的美国影片《葛底斯堡战役》,是一部以美国南北战争的转折点——葛底斯堡战役为背景的战争影片。这部长达4个多小时的影片堪称是一部史诗级的战争片。这部影片更关注战役本身的过程和战场上的细节,对于战役背景和影响却涉及很少。这部影片忠实地反映了整个战役过程,而且制作精良,场面宏大,对于观众了解美国南北战争的特点、武器装备和军事学术发展都很有价值——张伯伦的弟弟汤姆使用柯尔特M1851海军型转轮
  
利用火药或其他燃料的燃气向后喷射所产生的反作用力(推力)使弹体向前飞行,以毁伤坦克及装甲车辆、破坏工事以及杀伤生动目标的弹药称为火箭弹。火箭弹主要有火箭炮弹和火箭筒弹两种类型,火箭炮弹一般射程远、威力大,常用多管(轨)火箭炮发射。火箭筒弹射程近,一般采用火箭筒发射。PF98式和PF98A式120mm反坦克火箭筒使用的弹药均为火箭筒弹,本文在此将其简称为火箭弹。火箭弹是近距离摧毁各类目标的有效装备,
断断续续的选型过程    1858年,法国海军率先采用了里福瑟(Lefaucheux)发明的针发枪弹转轮手枪作为制式装备,而法国陆军直到15年后的1873年才开始装备卡梅洛-德尔维根手枪(Chamelot-delvigne)——即M1873转轮手枪。19世纪末,法国研发出更先进的M1892转轮手枪,但其产量一直无法满足军队需求。为解决这一问题,法国陆军将目光投向了西班牙兵工厂。1918年末,法国向
瑞士西格-绍尔公司  西格P227半自动手枪  这是西格-绍尔公司在2013年推出的一款口径为0.45英寸的半自动手枪。全枪长196mm,枪管长112mm,全枪高140mm,全枪宽38mm,弹匣容弹量为10发,比M1911手枪弹匣容弹量多3发。  意大利伯莱塔NANO  彩色系列半自动手枪  2012年SHOT展上意大利伯莱塔公司推出了NANO半自动手枪,其采用9mm巴拉贝鲁姆口径。因为该枪尺寸十
美债危机让美国政府头痛不已,政府部门纷纷裁减各项费用支出,包括执法部门手头也是捉襟见肘,如需要更换老旧武器,“便宜”便是他们现在最重要的选择。雄鹿武器公司正是立足这一点推出了一款低价位的警用战术卡宾枪,这就是雄鹿M3卡宾枪——    “雄鹿”雄起  雄鹿武器制造公司(STAG ARMS)成立于2003年5月,位于康涅狄格州的新不列颠市。成立以来,公司只生产M16系步枪及其配件,从未生产制造其他轻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