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市政工程不但代表了城市的形象,而且与城市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市政工程施工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活动,具有时间跨度很长、工程量浩大的特征,且在实施过程中必须考虑每一方面的因素。因此,工程管理在每个阶段都有不一样的工作重心及具体内容,包括技术管理、财务核算,设备维护及安全管理等。其中,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是市政工程管理的核心内容,对整个工程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1 准备阶段的技术管理
施工阶段的准备工作是使施工任务顺利完成的前提。通过对工程特点、进度、要求及施工条件的了解和分析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使施工力量合理分配进而制定施工方案,并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制定和健全,从而保证充分、及时人力、物力,施工过程连续、均衡、节奏地进行得到保证,从而在规定的期限内使工程得到交付使用。所以对施工技术管理基础工作进行足够重视:
1.1建立各级技术负责制
要建立以总工程师为统一领导的,从上而下的分级管理的工作系统并加以完善。通过对总工程师、主任工程师、专职工程师及技术负责人职责进行明确的制定,使各级人员人人都做到明职、明责。
1.2建立健全施工技术管理的管理制度
市政工程施工的特点是多变和内容繁杂的,所以要建立严格的技术管理制度,使所有的管理工作能够做到有章可循并科学组织技术管理工作,无论在室内或现场作业的技术活动都要做到目标明确、内容具体及检查制度要严格,从而使技术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1.2.1建立图纸会审及设计变更技术核定制度
为了避免错误的图纸使施工出现严重后果而要进行有领导、有组织、有步骤的图纸会审。针对工程改变的内容如技术、经济、质量和使用功能进行技术核定,需要召集有关部门进行共同的研究和协商,并以文字记录各方统一的意见,技术负责人签字后作为施工根据。对图纸的内容进行会审包括:
(1)合法性。根据国家有关技术规定,审查其设计是否符合规定。
(2)整体性。对图纸及是否完整、齐全、清楚地说明设计进行审查,审查图中尺寸、坐标、标高、轴线等;审查前后的一套图纸是否一致;审查相互关联的各套图纸设计是否存在着矛盾;审查同一设计中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是否相互吻合。
(3)主结构、主部位。对主要结构的刚度、强度、稳定性等方面设计进行审查同时评估主要部位在结构构成设计的合理性。
(4)施工技术装备。对施工技术装备条件能否符合工程设计的要求进行审查,使设计能够保证施工工程能够安全施工并且保证工程质量。
(5)路、桥、涵。对路基、路面、桥梁、涵洞等设计的合理性进行审核,指出其矛盾的地方,同时考虑在进行交叉施工时是否会出现相关的问题。
(6)设计选用材料。对设计要用到的材料的品种、质量、规格、性能、数量等进行审查,要求满足工程需求。
(7)疑问解释。提请设计单位对设计图的疑问进行解释。
(8)合理化建议。对工程设计的合理化建议进行收集。
1.2.2建立施工日记制度
对施工活动及现场变化需要通过施工日记进行综合性记录。施工日记要包括日期、气候还要有工程部位及施工组队的名称。而施工活动记载,主要是记录工程主要部分、分项工程等施工的起止日期、施工情况(包括停水、停电、停工),以及工程的质量、安全、设备和发生事故并处理的情况,设计单位对现场问题的解决,技术交底、复核,验收隐蔽工程,相关的领导及部门指导工程等。施工日记作为工程竣工验收进行质量评定的重要依据,从工程施工的开始到竣工就要求以单位技术负责人为主、全体技术人员参与进来,不允许中断。在做好施工日记的同时还要进行施工记录。填写施工记录表格要按照工程施工技术规范以及驗收规范填写,施工记录可以检验施工操作和技术资料,是工程的重要档案。
1.2.3建立技术交底制度
施工的技术人员和工人通过技术交底可以明确施工任务、技术要求及特点和施工工艺等,使交接的人做到心里有数,可以在开展工程中做到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作业技术人员向工人交底的内容包括:
(1)图纸。对施工设计图进行交底。
(2)工艺。主要是施工方法、工艺及与其他工种配合等的交底。
(3)材料。对工程所用的材料的规格、品种、质量和其使用要求进行交底。
(4)规范、标准。评定施工规范和质量的标准进行交底。
(5)措施。主要是保证安全生产和质量及使成本节约等的技术措施交底。
(6)样板或实际样品。应在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进行技术交底,结合其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工作。
1.2.4建立工程验收制度
在施工中既要按照相关质量标准进行逐项检查操作外,还要根据市政工程施工的特点,建立隐蔽工程验收制度、中间验收制度、竣工验收制度。
1.3建立标准化技术管理体系
技术标准及规范是现代化施工的关键技术保证,共分为三个等级:国家标准、部级标准、企业标准。其要求对施工人员进行组织学习,使施工人员熟悉、掌握有关标准与规程;同时对技术监督与检查进行加强,对技术标准和规程进行分解,使其更加丰富、具体。
1.4建立技术档案
在市政项目施工、科研活动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技术文件和资料。
(1)为工程竣工验收准备相关技术资料为工程竣工验收准备相关技术资料包括材料检验资料、材料使用资料、地基、隐蔽工程资料、各项质量资料、非正常情况资料、补救施工资料等。
(2)为市政工程施工企业管理需要保存技术资料
为市政工程施工企业管理需要保存技术资料包括设计的施工组织和执行各种定额情况、新技术工艺的应用情况、施工总结材料、处理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措施和技术管理总结等。
1.5建立信息收集和科技研究制度
科技信息工作主要包括收集、整理和报道有关资料等。收集信息资源使信息系统得以建立,然后组织员工进行学习及专题讲座、讨论会的开展和进行现场交流等活动。
2 施工现场技术管理
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就是施工过程的重要内容,其中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对图纸会审制度要坚持;对施工方案或措施进行修正、优化如对技术组织、成本节约措施等;坚决贯彻规范和规程的执行,使组织施工严格按照施工计划或措施进行,保证施工质量及安全;严格检查施工进度和计划并及时有效地调整资源;实事求是地做好施工日记和施工记录及记录好施工检查和隐蔽工程检查的结果;最后要与施工同步进行的积累和整理施工技术资料。
3 竣工验收阶段的技术管理
首先要求试验人员进行全面实验检查,接着进行预验收,对竣工报告进行填写,然后完成交工报告和技术总结,最后向业主及监理工程师归档竣工验收文件。
4结语
市政工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专职管理机构,并制定严密的管理制度,以保证将技术管理活动和施工具体活动有效的结合,在满足施工生产与科技研究的需要的同时,使市政工程施工多、快、好、省地完成施工目标,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宗志忠.市政工程施工各阶段技术管理[J].中华民居(政工·管理),2013(09):228-229.
[2]童鑫刚.深度探讨市政工程施工各阶段技术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管理科学),2012(07):210-212.
(作者身份证号码:410184197910160101)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1 准备阶段的技术管理
施工阶段的准备工作是使施工任务顺利完成的前提。通过对工程特点、进度、要求及施工条件的了解和分析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使施工力量合理分配进而制定施工方案,并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制定和健全,从而保证充分、及时人力、物力,施工过程连续、均衡、节奏地进行得到保证,从而在规定的期限内使工程得到交付使用。所以对施工技术管理基础工作进行足够重视:
1.1建立各级技术负责制
要建立以总工程师为统一领导的,从上而下的分级管理的工作系统并加以完善。通过对总工程师、主任工程师、专职工程师及技术负责人职责进行明确的制定,使各级人员人人都做到明职、明责。
1.2建立健全施工技术管理的管理制度
市政工程施工的特点是多变和内容繁杂的,所以要建立严格的技术管理制度,使所有的管理工作能够做到有章可循并科学组织技术管理工作,无论在室内或现场作业的技术活动都要做到目标明确、内容具体及检查制度要严格,从而使技术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1.2.1建立图纸会审及设计变更技术核定制度
为了避免错误的图纸使施工出现严重后果而要进行有领导、有组织、有步骤的图纸会审。针对工程改变的内容如技术、经济、质量和使用功能进行技术核定,需要召集有关部门进行共同的研究和协商,并以文字记录各方统一的意见,技术负责人签字后作为施工根据。对图纸的内容进行会审包括:
(1)合法性。根据国家有关技术规定,审查其设计是否符合规定。
(2)整体性。对图纸及是否完整、齐全、清楚地说明设计进行审查,审查图中尺寸、坐标、标高、轴线等;审查前后的一套图纸是否一致;审查相互关联的各套图纸设计是否存在着矛盾;审查同一设计中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是否相互吻合。
(3)主结构、主部位。对主要结构的刚度、强度、稳定性等方面设计进行审查同时评估主要部位在结构构成设计的合理性。
(4)施工技术装备。对施工技术装备条件能否符合工程设计的要求进行审查,使设计能够保证施工工程能够安全施工并且保证工程质量。
(5)路、桥、涵。对路基、路面、桥梁、涵洞等设计的合理性进行审核,指出其矛盾的地方,同时考虑在进行交叉施工时是否会出现相关的问题。
(6)设计选用材料。对设计要用到的材料的品种、质量、规格、性能、数量等进行审查,要求满足工程需求。
(7)疑问解释。提请设计单位对设计图的疑问进行解释。
(8)合理化建议。对工程设计的合理化建议进行收集。
1.2.2建立施工日记制度
对施工活动及现场变化需要通过施工日记进行综合性记录。施工日记要包括日期、气候还要有工程部位及施工组队的名称。而施工活动记载,主要是记录工程主要部分、分项工程等施工的起止日期、施工情况(包括停水、停电、停工),以及工程的质量、安全、设备和发生事故并处理的情况,设计单位对现场问题的解决,技术交底、复核,验收隐蔽工程,相关的领导及部门指导工程等。施工日记作为工程竣工验收进行质量评定的重要依据,从工程施工的开始到竣工就要求以单位技术负责人为主、全体技术人员参与进来,不允许中断。在做好施工日记的同时还要进行施工记录。填写施工记录表格要按照工程施工技术规范以及驗收规范填写,施工记录可以检验施工操作和技术资料,是工程的重要档案。
1.2.3建立技术交底制度
施工的技术人员和工人通过技术交底可以明确施工任务、技术要求及特点和施工工艺等,使交接的人做到心里有数,可以在开展工程中做到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作业技术人员向工人交底的内容包括:
(1)图纸。对施工设计图进行交底。
(2)工艺。主要是施工方法、工艺及与其他工种配合等的交底。
(3)材料。对工程所用的材料的规格、品种、质量和其使用要求进行交底。
(4)规范、标准。评定施工规范和质量的标准进行交底。
(5)措施。主要是保证安全生产和质量及使成本节约等的技术措施交底。
(6)样板或实际样品。应在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进行技术交底,结合其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工作。
1.2.4建立工程验收制度
在施工中既要按照相关质量标准进行逐项检查操作外,还要根据市政工程施工的特点,建立隐蔽工程验收制度、中间验收制度、竣工验收制度。
1.3建立标准化技术管理体系
技术标准及规范是现代化施工的关键技术保证,共分为三个等级:国家标准、部级标准、企业标准。其要求对施工人员进行组织学习,使施工人员熟悉、掌握有关标准与规程;同时对技术监督与检查进行加强,对技术标准和规程进行分解,使其更加丰富、具体。
1.4建立技术档案
在市政项目施工、科研活动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技术文件和资料。
(1)为工程竣工验收准备相关技术资料为工程竣工验收准备相关技术资料包括材料检验资料、材料使用资料、地基、隐蔽工程资料、各项质量资料、非正常情况资料、补救施工资料等。
(2)为市政工程施工企业管理需要保存技术资料
为市政工程施工企业管理需要保存技术资料包括设计的施工组织和执行各种定额情况、新技术工艺的应用情况、施工总结材料、处理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措施和技术管理总结等。
1.5建立信息收集和科技研究制度
科技信息工作主要包括收集、整理和报道有关资料等。收集信息资源使信息系统得以建立,然后组织员工进行学习及专题讲座、讨论会的开展和进行现场交流等活动。
2 施工现场技术管理
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就是施工过程的重要内容,其中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对图纸会审制度要坚持;对施工方案或措施进行修正、优化如对技术组织、成本节约措施等;坚决贯彻规范和规程的执行,使组织施工严格按照施工计划或措施进行,保证施工质量及安全;严格检查施工进度和计划并及时有效地调整资源;实事求是地做好施工日记和施工记录及记录好施工检查和隐蔽工程检查的结果;最后要与施工同步进行的积累和整理施工技术资料。
3 竣工验收阶段的技术管理
首先要求试验人员进行全面实验检查,接着进行预验收,对竣工报告进行填写,然后完成交工报告和技术总结,最后向业主及监理工程师归档竣工验收文件。
4结语
市政工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专职管理机构,并制定严密的管理制度,以保证将技术管理活动和施工具体活动有效的结合,在满足施工生产与科技研究的需要的同时,使市政工程施工多、快、好、省地完成施工目标,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宗志忠.市政工程施工各阶段技术管理[J].中华民居(政工·管理),2013(09):228-229.
[2]童鑫刚.深度探讨市政工程施工各阶段技术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管理科学),2012(07):210-212.
(作者身份证号码:41018419791016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