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先天性遗传性白内障家系的致病基因突变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12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明确3个有家族史的先天性白内障家系的致病基因及突变类型,为家系的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提供依据。

方法

应用外显子组结合目标区域捕获测序芯片对先证者进行突变基因及突变位点捕获,Sanger测序对家系成员进行验证。

结果

家系1为多形性白内障,家系2为蓝点状白内障,家系3为珊瑚状白内障。3个家系的遗传方式均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系1患者均检测出CRYβB2基因c.463C>T(p.Q155X)无义突变,家系2患者均检测出CRYGD基因c.43C>T( p.R14C)错义突变,家系3患者均检测出CRYGD基因c.70C>A(p.P23T)错义突变;这些突变均表现为基因型与疾病共分离。

结论

家系1、2和3的致病性突变分别为CRYβB2基因c.463C>T(p.Q155X)突变、CRYGD基因c.43C>T(p.R14C)突变和CRYGD基因c.70C>A(p.P23T)突变,本研究结果为家系的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提供了依据。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抑瘤素M受体(oncostatin M receptor, OSM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与中国汉族人群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 DCM)易感性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TaqMan技术对351例DCM患者和418名正常对照者OSMR基因的rs2292016及rs2278329两个位
期刊
目的分析性腺发育及生育功能异常患者的染色体核型。方法对因原发闭经、性腺发育异常、卵巢功能早衰、不孕不育等原因就诊的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在1386例患者中,共114例存在染色体异常,异常率为8.2%。性染色体异常52例,占异常核型的45.6%。其中特纳综合征24例,占性染色体异常的46.2%;克氏综合征18例,占34.6%;47,XYY 3例、47,XXX 3例、性反转2例、两性畸形2例,比
期刊
期刊
目的报道一个完全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家系。方法对一例表现为原发闭经和处女膜先天缺失的16岁女孩及其家系进行临床、内分泌和遗传学分析。结果先证者睾酮8.19 ng/mL,高于女性正常参考值,外周血染色体分析发现先证者及其小姨均为46,XY核型,FISH检测SRY信号阳性,AR基因检测出c.1605C>G纯合突变,母亲为杂合子。而SRY、NR5A1(SF1)、DHH、DAX1、WNT4等基因则未发现突
目的对1例维吾尔族火棉胶样患儿的TGM1基因进行突变分析,寻找其病因。方法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常规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应用芯片高通量测序方法对患儿进行鱼鳞病及鱼鳞病样皮肤病25个相关基因的检测。结果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显示患儿及父母核型均正常;芯片捕获高通量测序检测出患儿TGM1基因的c.919C>T(p.Arg307Trp)和c.856C>T(p.Arg286Trp)复合杂合突变;前者为已知
目的应用DNA测序和高分辨熔解曲线(high-resolution melting, HRM)分析技术对3个原发性肥大性骨关节病(primary hypertrophic osteoarthropathy, PHO)家系进行HPGD基因的突变分析,了解中国PHO患者可能的热点突变。方法PCR扩增HPGD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外显子/内含子衔接区,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针对先证者候选突变位点,通过HR
目的对1例发育迟缓伴多发畸形患儿进行遗传学检测,分析其预后及发生机制,为临床咨询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规G显带和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 aCGH)技术分析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和DNA。结果G显带分析结果显示,患儿染色体核型为46,XX,del(6)(q22),inv(6)(p21.1q21),其父母染色体核型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