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病历与集成平台夹击HIS何去何从

来源 :中国计算机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1982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院的信息系统非常复杂,特别是三甲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信息中心主任马靖翔告诉《中国计算机报》记者,“HIS(医院信息系统)、LIS(临床检验系统)、PACS(医学影像系统)等系统众多,比如像HIS这样的核心系统都已经应用了很长时间,越是这样,医院在信息系统升级上面就越是要谨慎。”
  马靖翔的话其实道出了现在很多医院,特别是三甲医院面临的处境。对HIS这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应用系统的升级和改造,很多医院都表现得非常慎重。
  自2010年开始,原卫生部先后发布多个关于电子病历系统的规范性文件,大力推动电子病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而电子病历系统不可避免地需要与HIS等信息系统进行交互。是不是在部署电子病历系统的时候必须对HIS进行更换?传统的HIS能否满足电子病历系统以及越来越庞大的各类医院信息系统集成的需求?HIS是应该升级还是应该重建?在医院CIO的心中,这总是一个问号。
  长期以来,在我国医院信息化的体系中,HIS的地位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当电子病历和集成平台愈来愈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时,HIS的概念正在逐渐发生变化。HIS将何去何从?
  HIS的功能被拆分
  HIS可谓历史悠久,从上世纪90年代即开始开发并在军队医院统一应用的“军字一号”就是最为典型的一个。“军字一号”及它的衍生版几经升级,至今仍被军队医院和一些地方医院应用。
  从收费管理开始
  “一开始,医院没有很多专业的信息系统,所以就出现了被称为HIS的信息系统,为了支持医院的整体运营,它既包含了医院的临床、药物、辅助科室等方面的管理,又对预约、挂号、费用归集、核算、物流等诸多功能都有所涉及。”东软集团医疗IT事业部副总经理张陈告诉记者。“后来,随着医院在某些领域的信息化需求越来越强烈,很多功能模块发展成为了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医院的信息系统变成了树型结构,HIS就成了连接分支系统的树干。”
  “HIS最早是从收费管理开始的。为了精确药品收费,HIS中就加入了临床药品管理功能,为了精确耗材管理,又加入了临床医用耗材跟踪的功能……”张陈认为,早期的HIS通常是以收费管理为主线,通过收费管理不断拓展功能并延伸应用范围,一些功能经不断完善变成例如成本核算这样的分支系统,这种演进在医院信息化进程中不断发生。
  “然而,最深刻的变化来自以医疗为核心的电子病历的推广。”张陈表示,过去医院信息系统的演进大多是分支系统的加强和完善,而电子病历的推广使医院信息系统的主干发生了变化。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位于北京中心城区的东西院区以及远在亦庄的南院区由于历史原因造成了一些信息系统不能兼容。其信息中心主任潘登表示:“对于东西院区和南院区信息系统的融合,从信息中心的角度,我们准备先从两个院区的电子病历系统融合入手逐步开展。”
  尽管不是所有的医院都有多个院区,但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信息系统的不断增多,各个信息系统的融合成为了很多医院必须面对的问题。显然,潘登敏锐地意识到了应该以电子病历为抓手推进信息系统的整合。
  开始面向临床诊疗
  2010年9月,原卫生部下发了《卫生部关于开展电子病历试点工作的通知》,2011年,原卫生部又相继颁布了《电子病历系统功能规范》、《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1.0)》等规范,电子病历系统被业界越来越多地讨论。
  “传统的HIS实际上是基于患者在医院业务流程的,系统与患者的诊疗并没有太大关系。”东华软件医疗卫生事业部副总经理温珩表示。张陈则更为直白告诉记者:“最早的HIS不是给医生用的,而是给收费员用的。配备系统终端的是收费员,医生仍然是手写处方。即使给医生接入系统,界面仍然是面向收费的,而不是面向诊疗的。”
  然而,电子病历的推进实际上就是希望医院的信息系统不再简单停留在面向收费和经营的层面上,而是要让信息系统更大程度地为医疗和临床服务。解放军总医院医学信息情报研究所副所长薛万国认为,电子病历的核心功能包括医疗信息和数据、结果管理、医嘱录入和管理、决策支持、电子通信与连接性、患者支持、管理过程、上报与公共卫生管理八个方面。此外,电子病历还将扩展接口功能和系统对接功能,这将充分发挥其在医院信息系统中的核心作用。
  《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1.0)》将医院信息化应用分为了三个部分,一是临床服务,这些应用实际上面向整个的诊疗过程,包括门急诊挂号、门诊医护工作站、住院医护工作站、电子病历书写与管理、临床路径、医学影像、临床检验等管理系统;二是医疗管理,包括门诊住院收费、医务管理、护理管理、病案管理等系统;三是运营管理,包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和绩效管理、药品管理、设备管理等系统。“这个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解决方案,实际上已经把属于传统意义上HIS的功能拆开了。它把原来HIS中的挂号、医护工作站等放在了临床服务中,把收费放在了医疗管理中……”温珩说。
  在从以HIS为核心的信息系统架构转向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系统架构迁移过程中,必然涉及到电子病历系统与的HIS整合。张陈对记者坦言:“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最本质的转变是信息系统中医嘱职能的转变。目前厂商和医院对信息系统的设计肯定会更加重视医疗行为本身,但是能够做到真正面向医疗的信息系统并不多,东软是少有的实现这种转变的供应商之一。”
  “正是因为国内的医院信息化经历了HIS这样的一个阶段,所以才会有现在基于电子病历的应用体系。东华的数字化医院解决方案设计是比较先进的,一开始就没有所谓的HIS概念。但是国内大部分医院要实现从以HIS为核心到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转变,信息系统的升级和整合肯定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温珩说。
  集成平台:新“插线板”凸显
  事实上,电子病历系统不应该也不可能作为一个独立的应用系统存在,而是应该和传统的HIS、PACS、LIS等进行有效的整合。在很多医院,HIS还是会被保留,但原来HIS是一个“插线板”,什么应用都往上插,而当HIS只是作为一个功能模块或者子系统存在于医院的信息系统当中时,各个系统如何集成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是个典型案例。其院长助理刘帆介绍,该院共有大型的应用系统40多个,子系统180多个。从2006年主要有HIS,包括PACS、LIS、药房管理在内的医技支持系统,运营管理系统三大主要的应用系统到2010年已经建设的临床信息管理系统(CIS)、区域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决策支持、HRP(医院ERP)等诸多系统。最终的应用系统涵盖了基础架构、临床医疗业务、信息系统平台、区域医疗协作、运营管理五大领域。
  实现应用交互
  “方正国际的端到端数字化医院整体解决方案推出了信息交换集成平台产品。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案例中,我们参考了已通过HIMSS EMRAM 7级的美国斯坦福大学医院(Stanford Hospital and Clinics)的信息化建设整体方案,历时4个月对人民医院现有的应用系统和接口进行了梳理,共涉及18个厂商。”方正国际软件医疗卫生事业部副总经理张浩如数家珍般地介绍,“通过我们的集成平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共集成了既有业务系统33个,经过对383个接口的排查,保留了有效接口271个,废弃了无效接口112个。”
  张浩介绍,方正国际的集成平台包括了集成引擎(IE)、患者主索引(EMPI)、临床数据仓库(CDR)和医疗公共服务等模块。集成平台的下层是IT基础架构,上层是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临床应用系统、以HRP为核心的运营管理系统以及基于健康档案的远程协作平台。通过集成平台,可以实现各类应用数据的有效交换。“作为一个拥有众多业务系统,大规模的综合性三甲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实现了全院级的IaaS改造,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应用系统的集成,同时实现了平台层面的云计算架构。”
  值得一提的是,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集成平台的集成引擎中,方正国际已经编制了38个HL7 v3 CDA(临床文档结构)模板,建立了60个CDA的规范定义。“在集成的过程中,如果能够遵循统一的标准,将会使集成工作大大简化。HL7是国际上通用的集成接口标准,我们也同时承担HL7 China的一些CDA模板编制工作。”张浩说。
  集成方法的选择
  “集成平台已经成为当前趋势,有了集成平台,数据才能‘活’起来。”马靖翔对记者表示。
  温珩认为,早期应用系统与HIS集成造成医院对HIS过于依赖。如果HIS出现问题,有可能导致整个信息系统出问题。“未来医院的信息系统一定是以集成平台或者接口引擎为技术基础的。”
  如果集成平台是大势所趋,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原有的部分应用系统无法与集成平台集成怎么办?集成平台是否需要对原有的核心系统推倒重建?
  张陈介绍,对于有很多既有系统应用复杂的用户,应该首先对用户各子系统的建设情况、成熟度、医院整体的信息化规划、实际运行规模、系统的数据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找到最经济的方法。“如果原来的系统功能缺失,供应商也没有很好的支持,不如推倒重建。如果原有系统只是功能不够完善,供应商也有运营能力,则可以保留原有的系统,再进行扩建和集成。”
  本着对用户负责的态度,评价用户的需求并选择真正适合用户的方案至关重要。集成平台是现在很多大型HIT厂商都在提供的解决方案,“但用户需要辨别厂商提供的是‘真集成’还是‘伪集成’。”温珩认为,真正的集成平台是从用户本身的集成需求出发,而不会以某个系统无法与平台集成为借口推销其自己的产品。
  温珩介绍,东华软件为很多客户进行了集成平台的实施。“例如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原有的HIS、电子病历系统等都是第三方厂商提供异构产品,通过点对点的方式进行集成。随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引入了东华软件基于Ensemble的数据集成平台解决方案,实现了各个系统的集成并为新的集成需求做好了准备。”
  “在集成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如果医院之前的应用系统主要与HIS进行集成,那么我们可以先把HIS集成到平台上,在保证稳定的前提下,再将其他应用逐步转移到集成平台上。这样集成的方式周期会相对较长,但是风险能降至最低。”温珩说。
  应用系统将一体化
  随着医院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原先一提到医院信息化首先想到HIS的时代已经过去,现今的医院信息化已经涵盖了太多的领域。“现在,究竟什么才是HIS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如果从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字面的意思来看,它应该是医院信息化系统的总称,而原来的以挂号、收费为主要功能的HIS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张浩认为。
  薛万国告诉记者,无论是HIS还是电子病历,都是很大的概念,所以可能会出现同一个词汇指代不同含义的情况。现阶段,电子病历系统与HIS如何进行有机的整合,是各个医院都在面临的问题。
  现在,最早以HIS起家的方正国际(注:以HIS起家的北京众邦慧智软件被方正国际软件收购,并以此为基础成立了现在的方正国际医疗卫生事业部)、东华软件都早已转向为用户提供完整的数字化医院解决方案,而用户方也早不再以HIS的能力来衡量厂商的实力。“尽管在三甲医院的HIS中,东华软件的占有率很高。但是现在和我们新签约的客户,并不是因为我们的HIS产品,而是更看重东华软件的整体解决方案、先进的设计、全B/S的架构以及我们的服务能力和成功案例。”温珩说。
  温珩认为,单纯的HIS厂商肯定是会消亡的。因为原来HIS中临床管理方面的内容肯定会和电子病历系统越来越紧密地结合,而运营管理方面的内容肯定会和HRP越来越紧密地结合。数字化医院的发展趋势,肯定要遵循原卫生部“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的相关规范。
  2012年2月,原卫生部还拟定了《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向医疗卫生系统征求意见。据了解,这一规范目前还在修订阶段,未来有可能以国家标准的形式发布。有了技术规范,电子病历系统可能会得到更为有效推进,马靖翔则认为,这个规范将对电子病历系统互通起到作用。
  “无论是面向医疗的电子病历、临床路径等系统,还是面向管理与运营的HRP等,最终将是一体化的。当然这种一体化可以是整体设计、整体实现,也可以是不同供应商系统的紧密集成。”张陈对《中国计算机报》记者说,“而且子系统功能规范、接口标准、数据合格的集成方式更有优势。”
  “未来,不同领域、不同用途的应用系统应该可以相互支撑,形成完整的数字化医院。就像如果从收费系统去规范诊疗费用,其实很难实现。但是如果通过临床路径等手段规范了诊疗过程,那么也就使诊疗费用得到了规范。”张陈说。
其他文献
珠海高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海高泰)是国内考勤软件行业最早的研发者之一。“珠海高泰开发的外勤通是一款致力于提高企业执行效率,减轻企业管理负担的考勤软件,但它的功能却不只是考勤。”珠海高泰总经理刘隐告诉记者。  刘隐在接受采访时说:“外勤人员在全部职工中占大多数的企业中,仍然在沿用以前的管理方式:让外勤人员出去跑业务然后回来开总结会汇报,管理者并不能及时掌握外勤人员的真实动态和公司在外勤人员
在软件定义的世界中,从基础架构到上层应用都必须做出相应调整甚至是巨大的变革。以前,大家谈论更多的是软件定义的网络、存储和服务器,现在即使是数据保护也要为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而改变。EMC已经做出了改变。最明显的改变是,EMC的数据备份恢复系统(BRS)部门已正式更名为数据保护与高可用性事业部(DPAD),产品线也在原来的数据备份产品的基础上,又新增了Mozy和VPLEX两条重要的产品线。从产品线的丰
本报讯 4月12日,云知声在京举办主题为“开启全智能交互的新纪元”的研讨活动。云知声CEO黄伟在会上分享了智能交互的趋势和现状,他认为语音正在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刚需,在美国,呼叫中心领域中因为有了智能语音导航节省了50%的人力坐席成本,在全球,教育因为智能语音中的口语评测应用在教育领域越来越受到师生的好评。可以预见,随着智能交互技术的发展,未来语音的应用范围将越来越广泛。而云知声在语音领域也在快速
为什么移动设备更容易受到攻击?迈克菲资深安全顾问胡江波认为,一是移动设备计算能力增强,已经融入用户的生活与工作;二是相对PC,对移动设备实施攻击的途径更多,难度更低,黑客们自然趋之若鹜。此外,移动设备易丢失,不论是个人隐私的暴露还是企业信息的泄露,造成的损失都会比设备本身的价值要大得多。  “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你既然无法摆脱安全隐患,那就做好防护,企业和用户都是如此。” 迈克菲高级产品经理李明表
随着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与应用的飞速发展,客户对互联网数据中心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IDC研究表明,到2015年,仅中国互联网行业的数据量就将达到8.2EB,截止2020年,全球所有IT部门拥有服务器的总量将会比现在多出十倍,所管理的数据增长50倍。在大数据背景下,数据中心模块化、自动化、绿色节能的发展趋势得到了业界的共识。  需求的不断增长,让数据中心的能效问题成为焦点,整个业
8月初,一款被称作“XX神器”的“超级手机病毒”在全国范围内爆发,引起了不小恐慌。当然,事后证明这个所谓的“超级手机病毒”并不超级,病毒的编写手法并不高明,但是,它在安卓手机上广泛传播的事实,说明了移动设备的安全性越来越重要。  移动设备的安全性问题不仅困扰着个人用户,对于企业用户而言,移动设备的安全性问题可能更加突出,这是因为这些设备一旦出现问题被恶意入侵,不仅会危害到员工个人的信息安全和财产安
现在,一些IaaS服务商逐渐向PaaS、SaaS领域渗透。有人甚至提出了IaaS免费的设想,依靠PaaS和SaaS实现竞争的差异化。未来,IaaS会独立存在,还是最终会走上与PaaS、SaaS融合的道路?  记者采访到的国内外IaaS服务商普遍认同,目前中国的云计算市场还处于发展阶段的早期。一方面,市场发展迅速,充满各种创新和变化;另一方面,市场潜力很大,可以容纳多个不同类型的云计算服务商。方国伟
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进步,数字化设计的理念日新月异,建筑设计领域涌现了一大批新型技术,如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衍生式过程设计、参数化设计、过程式城市建模等。新的技术带来了新的设计思路和灵感,设计师以过去无法想象的方式进行设计。  本文试图探讨借助智能化工程设计软件Bentley Generative Components(GC
4月16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欢迎会在博科(Brocade)公司北京办公室举行。刚刚上任的博科公司亚太区首席技术官(CTO)Matt Kolon首次与中国记者见面。这是博科公司首次设立亚太区CTO这个职位,一方面说明博科公司对亚太市场的重视,另一方面也表明,博科公司希望在软件网络时代到来时,抓住技术先机,引领亚太客户率先实现向软件网络的过渡。  “今天的IT业正在经历一场颠覆式的变革。”Matt Ko
良好的操作系统生态系统中,都有一条成熟的产业链。国产Linux系统实际上在技术水平和市场运营上并不弱,弱的是搭建产业链的能力。从目前来看,国内Linux操作系统产业链并不成熟,表现为用户少,应用软件开发商和硬件厂商跟随积极性不高等。对于这些问题,不同的厂商有着自己的解决方案。  主张从政策层面解决的厂商认为,如果想让软件开发商跟随国产操作系统,首先就需要在政策上规定,提供公共服务的单位或部门,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