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噬细胞膜伪装纳米颗粒的制备和功能表征

来源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sh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巨噬细胞具有炎症趋化能力,近年来巨噬细胞膜伪装的纳米递送载体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提供了一种巨噬细胞膜伪装纳米颗粒的方法,即摄取-挤出法,并对该法制得的纳米颗粒进行表征,考察纳米颗粒在不同细胞中的摄取.方法: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装载阿霉素的介孔硅(DMSN)纳米颗粒,再利用RAW 264.7巨噬细胞吞噬DMSN,最后将巨噬细胞连续挤出制得巨噬细胞膜伪装的载有阿霉素的介孔硅(DMSN@CM)纳米颗粒.动态光散射激光粒度仪(DLS)测定DMSN@CM颗粒的粒径和表面电位,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纳米颗粒形态,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验证细胞膜的成功伪装.然后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与流式细胞术共同考察了DMSN@CM在不同细胞中的摄取情况.结果:成功制备了DMSN和DMSN@CM纳米颗粒.DMSN粒径为116.7±3.2 nm,zeta表面电势为-29.5± 1.3 mV;MSN@CM粒径为128.0±9.3 nm,zeta表面电势为-26.7±1.2 mV.TEM与SDS-PAGE共同验证了DMSN@CM表面细胞膜的成功包覆.细胞摄取试验表明巨噬细胞膜的伪装可以抑制RAW 264.7细胞对DMSN@CM的摄取;促进MDA-MB-231细胞对DMSN@CM的摄取.结论:利用摄取-挤出法成功构建了DMSN@CM纳米颗粒,该法简便高效,为纳米颗粒的细胞膜伪装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其他文献
当前产品过度包装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对此国家颁布“限塑令”并出台了相关包装政策法规。在此背景下,文章以绿色环保理念在我国的发展背景为切入点,阐述了绿色环保理念下的包装设计原则,从不同方面探讨了环保包装的设计路径,旨在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目的:观察大黄、赤芍注射液对急性肝衰竭(ALF)模型大鼠肝功能及肝再生指标的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构建ALF大鼠模型后,选取100只随机分为五组,每组20只。比较造模后24、48 h各组大鼠血清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总胆红素(TBIL)]及肝再生指标[有丝分裂指数(MI)、增殖指数(PI)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结果:造模后,对照组大鼠精神萎靡、行动迟缓,药物干预组大鼠总体表现较对照组好。造模后24、48 h,对照组ALT、AST、TBIL水平
机械加工误差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可归纳为工艺系统静误差和动误差两大类,文章对此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进一步考虑到数控机床在机械加工中的重要价值,对数控机床加工误差异常情况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分析讨论,并提出数控车床精度控制的方法策略,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