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新课导入教学研究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fc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众所周知,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对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都应该注重效率的提高。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環节,教师应当对此进行思考和研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新课导入;课堂教学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在于课堂教学改革,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要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作为课堂教学的开始环节,课堂导入应该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课堂导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整堂课的顺利进行有重要的影响。成功的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并且可以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使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衔接更加自然,学生也更容易接受。另外,成功的导入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一开始就引导学生进入相关的情境中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正是因为课堂导入有很重要的作用,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初中数学的学科特点,认真思考和研究,采用有效的课堂导入形式,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课堂导入要有针对性
  课堂导入的目的是服务于课堂教学,因此课堂导入要有针对性,这是新课导入设计的首要原则。有些教师为了营造气氛,课堂导入的形式很活泼,但是很多时候过于重视形式,容易偏离重点。学生被导入形式吸引,但是对引入的教学内容兴趣不大。这样课堂导入就不能达到既定的目标,因此,在进行导入时,教师要注意其针对性。
  首先,新课导入要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是整堂课的重点和最终目的,只有围绕教学目标,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在进行新课导入设计时,教师应该认真阅读和研究教材,把握所有的知识点,并且找出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课堂导入应该与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关联,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一步步接受新知识。
  其次,新课导入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全体学生,每个教学环节都应该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新课导入设计时也是这样,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然后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导入内容和导入方法。例如在进行新旧知识的衔接时,教师要保证学生对旧知识的熟练程度,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引入新知识,才能利于学生接受和学习。如果学生对旧知识不熟悉,教师要留出时间让学生重新对旧知识进行复习。
  另外,在课堂导入的方法上也要有针对性,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特点,要根据具体内容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例如对于较为简单的内容,可以稍微营造下气氛,进行新课的导入。对于较难的内容,就要注意课堂导入的有效性,例如通过提问题、问答等方式,全面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为新知识的学习和接受做准备。学生的接受能力也是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应该考虑的问题,对于学生的差异性,教授要尊重,然后制定有效的方式满足学生的差异性。例如可以为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给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更多的时间理解等。这样课堂导入的设计才有价值性,并且有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课堂导入要注意问题的设置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思维性较强的学科,而数学的逻辑性和思维性都是通过做题体现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问题的重要性。“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课堂导入环节,要注意问题的提出。初中生对未知的事物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只有提出问题,才能在学生的求知心理上制造一种不平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中提出问题要注意几个要素。首先,问题要针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只有这样,问题才有价值,才能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始终把握整堂课的重点和中心。并且问题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和贯通,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便于学习和掌握新知识。其次,提出的问题要有层次性,并且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设置问题时,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和梯度性,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这样才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一步步进行深入,使学生始终处于思考状态。问题不能过于简单,否则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问题也不宜过难,否则会打击学生的信心。最理想的是在最近发展区内,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吃到果实”,也就是说问题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学生通过认真思考是可以得到答案的。有探索性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让学生感受问题解决的过程。并且,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能够树立信心,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三、课堂导入要创设教学情境
  由于很多数学知识都是枯燥无味的,因此,在新课导入设计时,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降低知识难度。把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具体性结合起来,利于学生理解,并且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个环境中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积极主动去学习和接受数学知识。
  很多种导入方法都可以在其中加入教学情境的因素,教师所营造的教学环境应该是宽松的、愉悦的,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才能够产生兴趣,思维得到激活。相反,紧张的情境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要注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良好课堂氛围的基础和前提。
  教学情境中也不能缺少问题,否则教学情境是无效的。教师在营造教学情境时要与问题相结合,先是让学生被教学情境所吸引,产生兴趣,进入到相关情境中去。然后学生会不知不觉进入到问题中去。因此,在新课导入设计中,教师要注意教学情境的营造,可以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或者场景设置相关的教学情境。这样能够让初中数学教学更加生活化,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
  总之,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应该予以重视。重视课堂导入也是新课改的要求,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对课堂导入进行思考和研究,积极进行实践,并且注意创新。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在课堂导入设计中始终以学生为中心,适应学生实际情况的需要。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水平。
其他文献
作为最重要的公共管理主体,政府是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关键就在于政府行政能否按照和谐社会的理念和发展要求,实现良性、和谐运行,即和谐
期刊
钻井过程中钻遇高压高钙盐水层,钻井液污染严重,用常规方法多次处理钻井液均未成功,应用硫酸盐钻井液体系,成功解决钻井液污染问题,为钻遇大段石膏层,盐岩层、芒硝层等高含钙
由于种种原因,职业学校学生(以下简称“职校生”)不仅在学习上成绩欠佳,而且在思想上对自己要求也不严,礼仪素养较差。所以,加强对职校生的礼仪教育是当前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
教了初中数学多年,发现不少学生在数学思维方面有很大的欠缺。很多学生存在数学思维障碍,从而影响了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导致了数学成绩的不理想。初中学生由于受年龄和身心发展的制约,思维正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即处在趋于成熟,但还不到成熟期,表现在数学解题中就容易出现因知识的局限性、观察角度问题、情緒等造成不同程度的阻碍,给学习数学带来困难,随之而来又形成更大的心理障碍,给数学解题带来困难。因此,研究初
期刊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要按照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期刊
摘 要: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数学概念是反映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概念的教学,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是学好定理、公式、法则和数学思想的基础,搞清概念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  关键词:数学概念;初中数学  一、初中数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课标理解不到位  比如,有些教师认为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要“
企业税务筹划,是现代资金结构分配的主要参考依据,是在企业总体资金结构、税务规划体系之上,对企业资金运作进行综合分配的过程,具有经济性强、系统性高的优势,在现代企业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