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生涯设计是指职校学生结合个人自身情况以及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定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教育计划、发展计划等,并为自己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在实施职业生涯教育实践中,开展职业训练,开办职业心理辅导活动,组织生涯体验活动,创建校企合作机制等措施是有效途径。职业生涯教育对转变学生、家长的就业观念,对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学校的就业满意率,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有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职高生;职业生涯;生涯体验;教育策略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当今,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正日益被各界所采用和推崇,它是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事实证明,有很多人由于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毫无规划,人生的每一步都没有明确的目标,最终导致了事业的失败,而失败的原因并非是因为他们没知识、没才能,而是因为他们没有设计和采用最适合他们成长和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所谓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人生目标,我校开展了针对职高生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
二、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设计的现状
目前,学生对职业生涯设计的意识与概念知之较少,导致职业生涯设计意识与能力较差,从以下三点中可反映当前职高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现状:
(一)专业选择具有较大的盲目性
调查发现,职高学生对专业选择表现出较大的盲目性(见下表)。
(数据来源于国家级重点职校评估材料)
(二)对自我职业生涯目标追求偏颇
自我职业生涯目标追求主要通过学生对职业生涯成功的标准及影响因素等的看法反映,这是决定学生采取职业行为或职业准备行为的思想根基。调查发现,在自我的职业期望中,在校生希望从事的职业既稳定,又适合自己性格与能力,还要有较高的收入,希望三者兼得;而毕业生则在职业的稳定性、职业与自我的适宜性两方面要求明显低于在校生,反映了其先求生存、再求发展的观念,与当前倡导的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不谋而合。这说明在校生对职业生涯目标追求的理想色彩偏浓。
(三)设计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较弱
职校学生对职业生活倍感兴奋与好奇,却较少理性思考与设计,这将影响其职业生涯的发展。调查发现:中职生的职业生涯处于任其发展的状态,缺乏有意识的设计。被调查学生中有近10%从来没有思考过自己未来的职业;仅有15.7%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制订了详细的学习计划;仅有32.8%的学生非常清楚或比较清楚地知道职业生涯设计。由此可见,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对职业生涯设计认识不够,自身开展职业生涯设计的能力较弱,急需加强教育与引导。
三、职高生职业生涯教育模式的构建
(一)职高生职业生涯设计的内涵
职校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是指职校学生结合个人自身情况以及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定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教育计划、发展计划等,并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
(二)职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设计的基本运作模式
围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总目标,我校将职业指导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构建了从高一至高三年级的职业指导运作模式(如下图所示)。
由职业生涯指导运作模式图可知:我校职业生涯指导模式是一个教育和培养过程,不仅要使学生从理论上了解职业,更重要的是要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培养学生适应职业的能力。同时,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要针对学生的年龄段和学龄段,抓住重点,注意连续性和完整性,增强指导的实效性。
四、实施职业生涯教育的主要措施
(一)教育学生全面认识自己
全面认识自己是职业生涯的第一步。英国心理学家苏波认为:自我概念形成、相对稳定而明晰的自我认识是职业生涯设计的关键一环。因此,我校开展职业生涯设计,首先从教育学生全面认识自己开始,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准确定位,实现生涯目标。
1.自信心教育
职业高中学生的构成特征是比较复杂的。虽然在人们的眼中他们属于中考的落榜者,但是他们中也有成绩优异者,更多的人成绩虽差,但动手能力强、爱好广泛、好交际,而这些恰恰是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面对新生,第一步就是重塑他们的信心。
2.开展就业心理辅导
我校是全市最早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校,我校设有专门的心理辅导室,配有专职的心理辅导教师,每周开一节《生涯心理辅导》课,每月刊出心理健康小报《青春风铃》,每天晚自修在校园网上开设在线服务活动。心理辅导教师和班主任共同努力,充分运用心理咨询的手段和方法,及时矫正学生中的心理问题。
(二)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职业
职业生涯设计最后要落实在具体的职业上,因此,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和了解社会职业,是开展职业生涯设计的基础。
1.在校园网上开辟“就业之窗”专栏,介绍各种职业知识及就业技巧,让职业指导工作渗透到学生的业余生活之中。
2.组织学生参观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和相关工厂、实习基地,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三百六十行”。 2005年,我校组团参加了丽水市“山海协作”人才招聘会,参加的学生感受深刻。
3.邀请校友、企业家来校作创业报告。我校每学期都要邀请一些涉入职场初获成功的校友及成功人士来校作创业报告,使学生了解他们的创业过程与体会,提高创业意识,丰富创业知识,增强创业体验。
(三)指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生涯规划指对一个人生涯过程的妥善安排。在这个安排下,个人能依据各种计划要点,在短期内充分发挥自我潜能,并运用环境资源,以达到各阶段的生涯成熟,而最终达成既定的生涯目标。生涯规划是个人在职业领域理想的具体化。但它很抽象、很不具体,因此,教师要加强指导,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目标,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规划模式,监督实施,不断回顾和总结,促成职业成功。
(四)强化职业训练,提升职业技能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教育部长周济这样定位职业教育。技能是就业之本,为大力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学校加大了专业建设的步伐。2005年,学校机电专业被评为省示范性专业;2006年,学校申报省级技能实训基地。学校非常重视专业教学,除加紧课堂教学外,还开办专业兴趣小组培训班,学校的专业设备几乎满负荷运转。
(五)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开展生涯体验活动
1.设立就业基地,构建网络
我校就业推介工作起步较早,现在与许多大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如镇海炼化集团、江苏爱普生集团、上海长圆电子集团、浙江新光饰品有限公司、中国人本集团等省内外著名企业每年都来我校预定学生。现在我校已建立遍布全国各大城市的就业网络。
2.开展生涯体验活动
就业工作并不是学生毕业后才开始的,近年来,我校加强了职前的生涯体验活动。我校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整合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涯体验活动。如我校教师创办的校外商场“遂昌一成家电”和“遂昌现代家电”从2007年开始每学期安排电子商务和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实习。我校还组织了各类周末生涯体验小组,走进社区、街道,开展生涯体验活动。各类生涯体验小组通过职业训练、生涯体验活动,提升了自身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职高生;职业生涯;生涯体验;教育策略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当今,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正日益被各界所采用和推崇,它是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事实证明,有很多人由于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毫无规划,人生的每一步都没有明确的目标,最终导致了事业的失败,而失败的原因并非是因为他们没知识、没才能,而是因为他们没有设计和采用最适合他们成长和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所谓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人生目标,我校开展了针对职高生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
二、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设计的现状
目前,学生对职业生涯设计的意识与概念知之较少,导致职业生涯设计意识与能力较差,从以下三点中可反映当前职高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现状:
(一)专业选择具有较大的盲目性
调查发现,职高学生对专业选择表现出较大的盲目性(见下表)。

(数据来源于国家级重点职校评估材料)
(二)对自我职业生涯目标追求偏颇
自我职业生涯目标追求主要通过学生对职业生涯成功的标准及影响因素等的看法反映,这是决定学生采取职业行为或职业准备行为的思想根基。调查发现,在自我的职业期望中,在校生希望从事的职业既稳定,又适合自己性格与能力,还要有较高的收入,希望三者兼得;而毕业生则在职业的稳定性、职业与自我的适宜性两方面要求明显低于在校生,反映了其先求生存、再求发展的观念,与当前倡导的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不谋而合。这说明在校生对职业生涯目标追求的理想色彩偏浓。
(三)设计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较弱
职校学生对职业生活倍感兴奋与好奇,却较少理性思考与设计,这将影响其职业生涯的发展。调查发现:中职生的职业生涯处于任其发展的状态,缺乏有意识的设计。被调查学生中有近10%从来没有思考过自己未来的职业;仅有15.7%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制订了详细的学习计划;仅有32.8%的学生非常清楚或比较清楚地知道职业生涯设计。由此可见,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对职业生涯设计认识不够,自身开展职业生涯设计的能力较弱,急需加强教育与引导。
三、职高生职业生涯教育模式的构建
(一)职高生职业生涯设计的内涵
职校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是指职校学生结合个人自身情况以及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定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教育计划、发展计划等,并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
(二)职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设计的基本运作模式
围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总目标,我校将职业指导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构建了从高一至高三年级的职业指导运作模式(如下图所示)。
由职业生涯指导运作模式图可知:我校职业生涯指导模式是一个教育和培养过程,不仅要使学生从理论上了解职业,更重要的是要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培养学生适应职业的能力。同时,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要针对学生的年龄段和学龄段,抓住重点,注意连续性和完整性,增强指导的实效性。
四、实施职业生涯教育的主要措施
(一)教育学生全面认识自己
全面认识自己是职业生涯的第一步。英国心理学家苏波认为:自我概念形成、相对稳定而明晰的自我认识是职业生涯设计的关键一环。因此,我校开展职业生涯设计,首先从教育学生全面认识自己开始,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准确定位,实现生涯目标。
1.自信心教育
职业高中学生的构成特征是比较复杂的。虽然在人们的眼中他们属于中考的落榜者,但是他们中也有成绩优异者,更多的人成绩虽差,但动手能力强、爱好广泛、好交际,而这些恰恰是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面对新生,第一步就是重塑他们的信心。
2.开展就业心理辅导
我校是全市最早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校,我校设有专门的心理辅导室,配有专职的心理辅导教师,每周开一节《生涯心理辅导》课,每月刊出心理健康小报《青春风铃》,每天晚自修在校园网上开设在线服务活动。心理辅导教师和班主任共同努力,充分运用心理咨询的手段和方法,及时矫正学生中的心理问题。
(二)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职业
职业生涯设计最后要落实在具体的职业上,因此,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和了解社会职业,是开展职业生涯设计的基础。
1.在校园网上开辟“就业之窗”专栏,介绍各种职业知识及就业技巧,让职业指导工作渗透到学生的业余生活之中。
2.组织学生参观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和相关工厂、实习基地,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三百六十行”。 2005年,我校组团参加了丽水市“山海协作”人才招聘会,参加的学生感受深刻。
3.邀请校友、企业家来校作创业报告。我校每学期都要邀请一些涉入职场初获成功的校友及成功人士来校作创业报告,使学生了解他们的创业过程与体会,提高创业意识,丰富创业知识,增强创业体验。
(三)指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生涯规划指对一个人生涯过程的妥善安排。在这个安排下,个人能依据各种计划要点,在短期内充分发挥自我潜能,并运用环境资源,以达到各阶段的生涯成熟,而最终达成既定的生涯目标。生涯规划是个人在职业领域理想的具体化。但它很抽象、很不具体,因此,教师要加强指导,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目标,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规划模式,监督实施,不断回顾和总结,促成职业成功。
(四)强化职业训练,提升职业技能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教育部长周济这样定位职业教育。技能是就业之本,为大力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学校加大了专业建设的步伐。2005年,学校机电专业被评为省示范性专业;2006年,学校申报省级技能实训基地。学校非常重视专业教学,除加紧课堂教学外,还开办专业兴趣小组培训班,学校的专业设备几乎满负荷运转。
(五)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开展生涯体验活动
1.设立就业基地,构建网络
我校就业推介工作起步较早,现在与许多大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如镇海炼化集团、江苏爱普生集团、上海长圆电子集团、浙江新光饰品有限公司、中国人本集团等省内外著名企业每年都来我校预定学生。现在我校已建立遍布全国各大城市的就业网络。
2.开展生涯体验活动
就业工作并不是学生毕业后才开始的,近年来,我校加强了职前的生涯体验活动。我校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整合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涯体验活动。如我校教师创办的校外商场“遂昌一成家电”和“遂昌现代家电”从2007年开始每学期安排电子商务和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实习。我校还组织了各类周末生涯体验小组,走进社区、街道,开展生涯体验活动。各类生涯体验小组通过职业训练、生涯体验活动,提升了自身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