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小康”阶段职业教育发展及其启示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zj1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迈入“小康”社会,但此前受国际经济大环境变化的影响和“石油危机”的冲击,其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人才结构和劳动力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文章以此为背景重点论述了日本“小康”阶段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状况,并提出了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日本 小康社会 各种学校 专修学校 职业教育
  [作者简介]王川(1957- ),男,四川成都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基本理论、比较职业教育。(广东广州510665)
  [中图分类号]G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0-0057-02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是现代化进程中一道绕不过的“坎”。除了在产业发展、消费结构、保障体系、教育期望值等方面产生的变化之外,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将从生存型向享受型、发展型快速转变。青年人受教育的年限将会越来越长、受教育的程度将会越来越高。1975年,日本人均国民收入达到3000美元从而迈进“小康”社会的门槛。本文将考察日本经济社会发展到“小康”阶段时职业教育发展的措施和对策,提出其对我国目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一、二战后三十年日本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战后,日本职业教育机构沿袭了明治维新以来的学校教育制度,即将各种实施职业教育培训的机构称为“各种学校”。明治12年(1879年)文部省发布教育令,其中规定“小学、中学、大学校、师范学校、专门学校以外的学校称为各种学校”。各种学校类似于当时的“实业学校”,主要是培养学生使其具有一技之长,以适应其从事某种职业和实际生活的需要。学校主要以工业技术、商业、农业、裁缝、卫生(助产护士学校)、理发、烹饪等专业为主。
  二战前,日本“各种学校”发展到2000所,学生三十万人左右。二战后,由于日本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技术人员和技能工人的需求不断扩大,为适应社会的需要,政府放开了“各种学校”的审查标准和批准权限。1956年,文部省又重新规定了“各种学校”的设置基准:(1)学习期间为一年以上(简单易学的知识和技术可为3个月以上);(2)一年的授课时间为680小时以上;(3)教员要有3人以上,学生人数要与教师、学校的条件相适应;(4)校舍面积要达到平均每个学生为2.31平方米以上。
  此后,“各种学校”发展十分迅速,基本上以私立为主,学生以女生为主。根据日本文部科学省2003年1月发行的《文部科学统计要览》(平成15年版)统计(以下数据均引自于该《要览》),1955年日本经济“起飞”时,有“各种学校”7305所(其中国立28所、公立338所、私立6939所),有学生958292人,其中女生有763762人;当1965年国民收入接近1000美元时,有“各种学校”7837所(其中国立64所、公立248所、私立7525所),学生1383712人,其中女生有1007210人。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日本高中阶段教育的迅速发展以及高等专门学校的创办,初中毕业生升学率提高,“各种学校”的学生相对减少了一些,但高中毕业生进入“各种学校”的人数相对地增加了。1973年,日本的职业教育机构有四种:(1)培养初级技术人员的职业高中;(2)培养中级技术人员的高等专门学校;(3)以传授和研究高深的专门技艺知识,培养职业方面或实际生活中所必要的能力为目的的短期大学;(4)培养高级技术人员的大学。另外还有一种“各种学校”,主要培训初、中级技术人员和在职人员。
  1975年,全日本共有“各种学校”7956所,其中国立65所、公立269所、私立7622所(占95.8%),学生有1205318人。同年,专修学校制度正式确立,从而使一批符合专修学校条件的“各种学校”改为专修学校。仅从1976年到1977年,转为专修学校的“各种学校”就达2000多所。此后,一直到1980年,专修学校数量的扩大主要都是由“各种学校”转变而成的。1980年以后,“各种学校”的学校数量和学生人数相继减少。1995年,有“各种学校”2821所,其中国立3所、公立59所、私立2759所(占97.8%),学生为321105人。
  由于专修学校的建立,日本国会通过修改《学校教育法》,对“各种学校”的定义也进行了修正。把“小学、中学、高中、大学、高等专门学校、盲聋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专修学校以外的,进行类似于学校教育的教育活动的学校称为各种学校。”但是在日本,在《学校教育法》之外,还有根据其他法律而设立的学校,如职业训练学校、职业训练短期大学校、职业训练大学校、农业者大学校、税务大学校、防卫大学校等。这些学校不属于“各种学校”的范畴,而是另外的一种教育制度的学校。
  
  二、“小康”阶段日本职业教育的发展
  
  1973年10月爆发第四次中东战争,阿拉伯石油输出国家大幅度提高油价并限制石油供应,引发了“石油危机”。当时,许多人认为日本将遭到沉重打击从而陷入困境,但实际上日本却较早地从石油危机中恢复过来。这除了日本政府采取各项积极的经济措施外,职业教育的改革也起了一定作用。
  1975年,日本国会对《学校教育法》(1974年3月21日第26号法律)进行重新修订,增补专修学校条款,将专修学校纳入正规学校教育体系。此后,日本文部省又根据《学校教育法部分修正案》制定和颁布了《专修学校设置基准》(1976年1月10日)和一系列教育法实施细则。根据上述法律,凡符合专修学校设置标准的“各种学校”可从1976年4月起升格为专修学校。即根据《学校教育法修正案》第八十二条和《专修学校设置基准》第五条规定:除学校教育法第一条列举的各种教育设施以外,凡以培养国民职业或实际生活所必需的能力和谋求提高教养水平为目的的有组织的教育机构称为专修学校。
  专修学校虽然是新设的,但实际上是从“各种学校”中分化和发展起来的。专修学校的办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将来从事某种职业和实际生活所必需的能力,并提高其教养。专修学校的设置标准主要有三个:(1)学习年限为1年以上;(2)每学年的授课时数在800小时以上;(3)学生40人,专任教师3人以上。
  专修学校根据学生对象的不同分为三种类型,开设三级课程。即设高中课程的为高等专修学校,设专门课程的为专门学校,设一般课程的为一般专修学校。
  (一)高等专修学校(专修学校的高等课程)
  高等专修学校相当于职业高中,属于后期中等教育,招收初中毕业生及具有同等学力者。学制以三年为主,也有一年制和二年制。高等专修学校在初中教育的基础上开设各类职业教育课程,同时还开设国语、社会、数学、体育等一般性的学科,以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对于修业三年的毕业生授予与高中毕业生相同的资格。2002年,日本有高等专修学校645所,在校学生数约为57067人。高等专修学校所设的专业分为以下八个领域:
  1.工业领域。包括工业、造船、应用化学、金属加工、测量、建筑、制图、焊接、电气、电子、无线电、通讯、电波、电视、钟表、汽车修理、航空、工艺、摄影、印刷工艺、电子计算机、情报处理等专业。
  2.农业领域。包括农业、园艺、畜产、渔业、水产等专业。
  3.医疗领域。包括护士、准护士、助产妇、保健妇、牙科卫生、牙科技工、临床检查、诊疗放射线、理学疗法、作业疗法、按摩、针灸等专业。
  4.卫生领域。包括营养、调理、美容、理容、营养管理等专业。
  5.教育和社会福利领域。包括保育、社会福利、教员培养等专业。
  6.商业实务领域。包括商业、经理、簿记、珠算、打字、秘书、速记、经营、观光、旅馆等专业。
  7.家政领域。包括家政、家庭、洋裁、和裁、帽子、烹饪、编织、手艺等专业。
  8.文化和教养领域。包括音乐、美术、装饰、艺能、舞蹈、芭蕾舞、华道、茶道、外语、宗教、法律、劳动、武道、体育、一般教养、戏剧、电影、书道、玩具等专业。
  (二)专门学校(专修学校的专门课程)
  专门学校招收高中毕业生及具有同等学力者。学制一般为两年,也有一年或三年的,在高中教育的基础上开设各类职业技术课程。对于修业二年的毕业生授予同短期大学毕业生同等的学历资格。值得一提的是,1994年文部省重新修订《专修学校设置基准》,对于那些在专修学校专门课程方面修业二年以上、在校学习总课时1700课时以上、考试成绩优秀、认定专门课程结业的学生,从1995年1月开始可以授予“专门士”学位(相当于短期大学毕业的“准学士”学位)。这样日本的学位在博士、硕士、学士、准学士之后,又增加了一个专门针对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专门士”学位,这有助于专修学校的发展和终身学习社会体系的建立。专修学校属于广义的高等教育的范畴,其中具有高等职业教育性质的专门学校在专修学校中又占有主要地位。据2002年统计,专修学校中开设专门课程的学校有2967所,修这类课程的学生有659780人,占全部专修学校学生的86.18%。当前,专门学校、短期大学和高等专门学校共同构成了日本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主体。专门学校的专业设置与高等专修学校八个领域的课程设置基本相同。
  (三)一般专修学校(专修学校的一般课程)
  一般专修学校的入学资格、年龄等均无任何限制。它主要是面向成人,为成人学习某种专门知识和技术、丰富其生活提供场所和条件。因此,它能满足各种人的不同学习要求,是进行终身教育的典型场所。一般课程修业年限在一年以上。目前,—般专修学校的学生还不太多,但这种学校是很有发展前景的。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在1981年的“关于终身教育的咨询报告”中指出,从终身教育的观点出发,要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一般专修学校。据统计,2002年在专修学校选修一般课程的学生有48711人,其中当年入学者就有46863人。
  综合来看,高等专修学校从1976年成立以来,学校数量和学生人数是逐年增加的。至2002年,全日本有专修学校3467所,其中国立99所、公立215所、私立3153所(占90.9%);有学生765558人,其中女生416791人(占54.4%)。
  
  三、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日本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日本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小康”阶段的职业教育改革,对我国当前正大力发展的职业教育有三点启示:
  (一)职业教育形式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
  日本专修学校在1976年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日本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上个世纪70年代初,日本的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两千美元左右,受国际经济大环境变化的影响和“石油危机”的冲击,经济增长方式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生产工艺、生产流程的改进为重点,从高投入、高消耗、高增长向低投入、低消耗、高增长方向发展。同时,产业结构、人才结构和劳动力需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社会对就业人口的学历要求有所提高,对中高级技术人员需求量有所增加。专修学校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二)日本职业教育的特点是实用性、多样性和灵活性
  专修学校的出现进一步丰富了职业教育层次的多样性,同时它本身又具有多样化的特征。既有高中层次的专修学校,又有专科层次的专修学校,并创建“专门士”学位以界定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同时也允许继续教育性质的专修学校存在。专修学校在日本很受欢迎,其毕业生就业率很高,平均就业率达85%。在“学历至上”和非常重视学校背景的日本社会,专修学校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也可以算是职业教育的一个奇迹。
  (三)允许多种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并存
  根据《专修学校设置基准》建立的专修学校大多是从原有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经过改造、规范、升格而来的,但对许多达不到法定标准而不能升格的各种学校而言,政府仍然允许其生存和发展。例如,上个世纪90年代,“各种学校”都是未达到专修学校标准的一些职业技术或文化教养型的学校,大体上有三种类型:一是职业技术教育类学校,所设置的专业大体上与专修学校相对应;二是为升学做准备的高考预备(补习)学校;三是为外国人开办的语言补习学校(日本语学校等)。在这三种类型的学校中,学校数量和学生人数占多数的是职业教育类型的各种学校,其次是文化教养型的各种学校。据统计,2002年全日本有“各种学校”2069所,其中私立2038所,占98.5%;有在校学生198588人,其中女生99442人,占50.1%;学习时间超过一年的学生有119712人,占60.28%;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学生48869人,占24.6%;当年入学的学生数为108484人,占在校生总数的54.63%,其中有工作的人员为14041人,占入学人数的12.94%。
  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人均国民总收入在745美元以下的为低收入国家,746~2975美元为中下收入国家,2976~9205美元为中上收入国家,9206美元以上为高收入国家。2006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2042美元。其中,北京、上海等城市的人均GDP早已达到六七千美元,一些沿海省份,如浙江、广东、江苏等2006年人均GDP也分别达到3960美元、3509美元和3500美元。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标志性阶段,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阶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阶段性目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在这一阶段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与教训,正是当前比较职业教育研究的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梁忠义.日本教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
  [2](日)文部科学省.文部科学统计要览(平成15年版)[Z].东京:财务省印刷局,2003.
  [3]周凤智,等.日本教育的发展与现状[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1996.
  [4]朱文富.日本专修学校发展的历史与现状[J].河北大学学报,1996(4):27-32.
  [5]李建荣,刘春生.日本专修学校及其对我国高职发展的启示[J].职教论坛,2005(7):59-61.
其他文献
针对小型无人机、微型导弹等小功率精确制导武器执行机构,对伺服系统的精度和快速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一种基于压电作动元件的新原理电机——超声电机,开展了驱动控制技
在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就是要解决影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些长期性、根本性的矛盾和问题,全面提高农业
温度漂移误差是制约光纤陀螺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传统光纤陀螺温度补偿方法仅对温度项建模导致补偿精度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多参量模型来补偿光纤陀螺温度误差的方
政府职能本就因不同的时代形势与战略任务而变动调整。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各项机能日臻完善,市场也将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因此,全能型的抑或主导
邓小平理论宗教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邓小平逝世10周年之际,为了全面正确地了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中国发展的历史过程,了解邓小平理论宗教观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