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垃圾评论删不删?
CFan全国大讨论
正方:垃圾评论,删你没商量。
阿健:在《电脑爱好者》杂志上,很难看到与主题无关的言论,因为编辑的一个很重要的职责就是过滤无用信息,尽量将精选过的主题呈现给大家。而网络信息量大,如果没有有效的机制,很难过滤这些信息。网络上有的评论文章在平面媒体正式报道之前“透露”出来的信息,会误导网民。
在平面媒体上,已经有很好的责任追究机制,而在网络上,这方面还刚刚开始。网站有一个天生的“避风港”,一旦刊登的“垃圾评论”有误导网民之嫌,立即删除网页。现在关键是两点:删除这些信息是否合适?我们如何净化网络环境?
狂PK :如果留言里的大量垃圾信息使评论功能失去了“评论”的意义,那么是否可以把评论归类为“仅仅用来评价网站人气值的垃圾信息”?
有些朋友认为是否是垃圾信息,很难判定。但如果是“顶”、“沙发”那类评论或者干脆是谩骂的刷屏,那些信息是否本身缺乏评论的意义呢?就像在图书馆里唱歌,虽然不算犯法,但破坏了大多数其他人的阅读环境。未触及迷信和黄色的评论,但影响了其他网友的阅读。还比如包含人身攻击的评论,是否应该保留?是否要誓死捍卫说话的权利?
Morning_Lisp:大量重复、无意义或者涉及人身攻击、强词夺理、挑衅、重复、软件自动发布的广告等都属于垃圾信息。作为一种评论,评论者本身必须要有清醒、认真负责的态度,说的话应该要比较有条理、有意义、有说服力。
YQY:垃圾太多的话会阻碍人看精品。人为净化,比如某个人只有发表过很多好帖子才可以真正成为会员,这个主意不错。
Oo_oO :需要在评论守则中说明这一点:不侵害大家的发言权利!如果发表了垃圾评论,就要被删除并受到法律制裁!
与月行 :如果你发表的博客不带有太重的个人主义的话,攻击你的人会少很多。
死海里的鱼:产生“垃圾讨论”是否可以从自身找原因?不同的论题会引起不同的人的注目,所以留言与否还与讨论的题目相关。
燃烧 :我们能做的就是自己不发垃圾帖。网络上一些法律法规的约束性不够健全,所以才有那么多人把网络当作是一个可以发泄不满的地方。
Trouble绿 :垃圾评论有的是为了凑数发的帖子,这跟网站的管理策略有关。
BIGHEAD :现在提倡网络文化要清新整洁,那些垃圾留言不仅狂占服务器资源,还大大降低了网友们看帖的速度,搞得乌烟瘴气,该删。
Miles Tan:网络是一个开放的媒介,见解要发表,还要维护社会的稳定!
反方:言论有多种,下手细思量。
王彬 :网络本来就是一个包容性的环境。不是谁负责的问题,网络的开放性决定了这种现象是无可避免的。
leihr: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事物本身是没有错的,对错是根据个人的爱好来决定的。有些命题你认为是垃圾,但是对别人来说是有用的,有意义的。
SuperBoy :应当适当地阻止,因为有些人的一些事不好意思在现实中说,只好在网上发泄,我想应该体谅一下。
xvandzhou:网络嘛,总会有人乱抒己见的,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别人或许不同意,但也要给别人表达的空间,网络正是因此而存在的。
陆天明 :冷静下来仔细思考,我更愿将它看成是公共表达的一次演习:我们怎么运用自由表达的权利,学习如何尊重自己、也尊重对方。在游戏规则不健全的情况下,这场演习有助于建立一种规则。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不后悔趟这个“浑水”,即便个人付出被伤害的代价,但只要有收获,这种代价也值得。
秋夜叶雨 :出版社老是毙我的稿子,但网络可让我圆梦,所以所有的观点包括不合理的我也会接受。好的帖子,帮人家顶起来有错吗?逆耳之言有时对有些肚量小的人也是垃圾。网络就是街头,聚合着无数人,但这些人还没有形成一个群体,一旦某个事件激起大家的兴致,他们就从旁观者变成了主动者。无用信息,那就不用了,毛主席说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tfx511024 :每个人在回帖的时候内心其实有好多想法,有些想法是欠考虑的,可能从表面上看是一堆字母,但实质是支持。好比网上购物,采纳别人的意见还是重要的。
平凡 :不用删除这些垃圾评论,只要用灰色文字显示就行了,与正常文字有所区别。
slonely :每个人的意见应该尊重,不能随意践踏。
布谷鸟 :政府执法部门应该担负起自己应尽的责任,加大执法力度,不要一有问题就相互推脱,都说不归自己管辖。
步★惊★云 :网络中有上帝,也有恺撒,有真实,也有谎言。都要求别人的素质提高,有谁真正地要求过自己?
iv:我爱广告,广告也精彩。
迪拉玛 :净化的东西应该是处于道德底线外的东西。类似“顶”、“沙发”之类的,虽然无用,却也无妨,这不正好证明“所讨论”信息确实已予传达,同时也得到了肯定与支持?再好的措施,就像是“房门加锁”,防君子不防小人,但有措施总比没有措施好,就像实名制!完善总是有个过程的。
张研超 :我们可以建立垃圾回收机制,就像80年代实行门前三包一样。我们生活中会遇见垃圾,在网络上自然也会遇到垃圾,同时也有垃圾的回收站,也应该有靠垃圾盈利的机构。
BigIdiot:博客,我是从2003年CFan中的介绍才知道的,直到今年2月份才使用MSN里面的博客。网络日志,叙述生活小事,道出内心的独白,我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的时候,大部分人也会真诚地对待我。他们的留言我都细细品味,他们的建议我都认真去思考。
不能要求每一个人都做好,但每个人应该调整好心态,去对待这些事。只要在网上发帖,偏激一些的主题,就不可避免出现垃圾评论,自己也应该做好心理准备。
在下期的“稀饭斋”中,阿健将邀请相关专家就此问题发表评论,敬请关注。
CFan全国大讨论
正方:垃圾评论,删你没商量。
阿健:在《电脑爱好者》杂志上,很难看到与主题无关的言论,因为编辑的一个很重要的职责就是过滤无用信息,尽量将精选过的主题呈现给大家。而网络信息量大,如果没有有效的机制,很难过滤这些信息。网络上有的评论文章在平面媒体正式报道之前“透露”出来的信息,会误导网民。
在平面媒体上,已经有很好的责任追究机制,而在网络上,这方面还刚刚开始。网站有一个天生的“避风港”,一旦刊登的“垃圾评论”有误导网民之嫌,立即删除网页。现在关键是两点:删除这些信息是否合适?我们如何净化网络环境?
狂PK :如果留言里的大量垃圾信息使评论功能失去了“评论”的意义,那么是否可以把评论归类为“仅仅用来评价网站人气值的垃圾信息”?
有些朋友认为是否是垃圾信息,很难判定。但如果是“顶”、“沙发”那类评论或者干脆是谩骂的刷屏,那些信息是否本身缺乏评论的意义呢?就像在图书馆里唱歌,虽然不算犯法,但破坏了大多数其他人的阅读环境。未触及迷信和黄色的评论,但影响了其他网友的阅读。还比如包含人身攻击的评论,是否应该保留?是否要誓死捍卫说话的权利?
Morning_Lisp:大量重复、无意义或者涉及人身攻击、强词夺理、挑衅、重复、软件自动发布的广告等都属于垃圾信息。作为一种评论,评论者本身必须要有清醒、认真负责的态度,说的话应该要比较有条理、有意义、有说服力。
YQY:垃圾太多的话会阻碍人看精品。人为净化,比如某个人只有发表过很多好帖子才可以真正成为会员,这个主意不错。
Oo_oO :需要在评论守则中说明这一点:不侵害大家的发言权利!如果发表了垃圾评论,就要被删除并受到法律制裁!
与月行 :如果你发表的博客不带有太重的个人主义的话,攻击你的人会少很多。
死海里的鱼:产生“垃圾讨论”是否可以从自身找原因?不同的论题会引起不同的人的注目,所以留言与否还与讨论的题目相关。
燃烧 :我们能做的就是自己不发垃圾帖。网络上一些法律法规的约束性不够健全,所以才有那么多人把网络当作是一个可以发泄不满的地方。
Trouble绿 :垃圾评论有的是为了凑数发的帖子,这跟网站的管理策略有关。
BIGHEAD :现在提倡网络文化要清新整洁,那些垃圾留言不仅狂占服务器资源,还大大降低了网友们看帖的速度,搞得乌烟瘴气,该删。
Miles Tan:网络是一个开放的媒介,见解要发表,还要维护社会的稳定!
反方:言论有多种,下手细思量。
王彬 :网络本来就是一个包容性的环境。不是谁负责的问题,网络的开放性决定了这种现象是无可避免的。
leihr: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事物本身是没有错的,对错是根据个人的爱好来决定的。有些命题你认为是垃圾,但是对别人来说是有用的,有意义的。
SuperBoy :应当适当地阻止,因为有些人的一些事不好意思在现实中说,只好在网上发泄,我想应该体谅一下。
xvandzhou:网络嘛,总会有人乱抒己见的,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别人或许不同意,但也要给别人表达的空间,网络正是因此而存在的。
陆天明 :冷静下来仔细思考,我更愿将它看成是公共表达的一次演习:我们怎么运用自由表达的权利,学习如何尊重自己、也尊重对方。在游戏规则不健全的情况下,这场演习有助于建立一种规则。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不后悔趟这个“浑水”,即便个人付出被伤害的代价,但只要有收获,这种代价也值得。
秋夜叶雨 :出版社老是毙我的稿子,但网络可让我圆梦,所以所有的观点包括不合理的我也会接受。好的帖子,帮人家顶起来有错吗?逆耳之言有时对有些肚量小的人也是垃圾。网络就是街头,聚合着无数人,但这些人还没有形成一个群体,一旦某个事件激起大家的兴致,他们就从旁观者变成了主动者。无用信息,那就不用了,毛主席说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tfx511024 :每个人在回帖的时候内心其实有好多想法,有些想法是欠考虑的,可能从表面上看是一堆字母,但实质是支持。好比网上购物,采纳别人的意见还是重要的。
平凡 :不用删除这些垃圾评论,只要用灰色文字显示就行了,与正常文字有所区别。
slonely :每个人的意见应该尊重,不能随意践踏。
布谷鸟 :政府执法部门应该担负起自己应尽的责任,加大执法力度,不要一有问题就相互推脱,都说不归自己管辖。
步★惊★云 :网络中有上帝,也有恺撒,有真实,也有谎言。都要求别人的素质提高,有谁真正地要求过自己?
iv:我爱广告,广告也精彩。
迪拉玛 :净化的东西应该是处于道德底线外的东西。类似“顶”、“沙发”之类的,虽然无用,却也无妨,这不正好证明“所讨论”信息确实已予传达,同时也得到了肯定与支持?再好的措施,就像是“房门加锁”,防君子不防小人,但有措施总比没有措施好,就像实名制!完善总是有个过程的。
张研超 :我们可以建立垃圾回收机制,就像80年代实行门前三包一样。我们生活中会遇见垃圾,在网络上自然也会遇到垃圾,同时也有垃圾的回收站,也应该有靠垃圾盈利的机构。
BigIdiot:博客,我是从2003年CFan中的介绍才知道的,直到今年2月份才使用MSN里面的博客。网络日志,叙述生活小事,道出内心的独白,我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的时候,大部分人也会真诚地对待我。他们的留言我都细细品味,他们的建议我都认真去思考。
不能要求每一个人都做好,但每个人应该调整好心态,去对待这些事。只要在网上发帖,偏激一些的主题,就不可避免出现垃圾评论,自己也应该做好心理准备。
在下期的“稀饭斋”中,阿健将邀请相关专家就此问题发表评论,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