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糖在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机制研究进展

来源 :国际儿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h04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类慢性的、与肥胖相关的肝脏疾病,目前已成为儿童中最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NAFLD同样被视为儿童代谢综合征的肝脏表现,并且与儿童肥胖、胰岛素抵抗、脂代谢异常甚至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因此,应对儿童NAFLD的预防及诊治给予足够重视。有研究显示,在NAFLD的发病过程中果糖代谢异常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文对生理及病理状态下果糖在肝脏中代谢的异同进行比较和深入的总结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NAFLD的发病机制。同时试图阐明NAFLD相关的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需要克服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以利于深入了解NAFLD的发病机制,做到早期诊断NAFLD的同时发展新的干预手段和治疗靶点,努力降低儿童NAFLD的发病率并改善其预后,从而提高更多肥胖及NAFLD患儿的生活质量。

其他文献
玻璃体视网膜交界面(VRI)疾病是指由于VRI病理改变而引起的年龄相关性退行性改变,主要由异常玻璃体后脱离(PVD)导致的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拉而引起,可严重影响患者视功能。本文主要对其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的研究进行综述。
目的评价OPD-scan III像差仪在白内障术后前囊膜缩窄中早期诊断和激光处理前后视觉质量改善分析中的价值。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诊治的老年性白内障术后前囊膜缩窄患者13只眼进行平均发病时间统计,患眼屈光度、最佳矫正视力检查,OPD像差仪行散瞳至5 mm以上行眼像差检查和后照法影像记录。对所有患眼行Nd-YAG激光前囊膜多点松解切开。激光处理前与激光处理后1、2
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是早产儿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导致新生儿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产前激素用于胎龄<34周早产儿可以明显降低呼吸系统并发症,但产前激素在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的应用尚无一致定论。该综述总结近年来应用产前激素对晚期早产儿及足月儿结局的相关研究,尤其在呼吸系统方面,以期指导临床治疗。
目的探讨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脑炎患儿外周血T、B、NK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神经内科首次诊断并住院治疗的40例抗NMDAR脑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同期健康体检儿童20例为对照组。病例组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分别行全血T、B、NK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及百分
目的食道闭锁常伴发其他畸形。我们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来检测这种情况下的胸内畸形发生情况。方法对1996年至2013年出生的0~16岁食道闭锁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在里尔大学的法国罕见食道疾病中心进行随访。234例患儿中,有48例在随访期间接受了CT扫描,并由胸部放射科医生进行阅片。结果超过三分之二的CT扫描是为了检查持续呼吸道症状的病因。我们发现6例患儿伴发肺畸形:4例肺叶发育不全,1例右肺
期刊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RMPP)是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和预后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一种常见类型,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规律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7 d后仍有发热、咳嗽等临床症状,肺部影像学呈进行性加重。由于缺乏特异性诊断标准,部分RMPP患儿治疗不及时,最终遗留肺部后遗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近年来关于RM
新生儿缺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HPH)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常见的危急重症,其主要的病理特征为肺血管痉挛性收缩与晚期发生的肺血管重塑,重塑的肺血管进一步增加肺动脉压力,并使右心肥厚、衰竭,病变难以逆转。研究表明,生存素作为一系列增殖信号通路的关键枢纽,通过参与调节肺血管细胞的凋亡与增殖状态,加速肺血管重塑,导致疾病进展。该文对生存素在新生儿HP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威胁公共健康最常见的慢性肺部炎症性疾病之一,是一种由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驱动的异质性疾病。"卫生假说"与"微生物假说"的提出,使人们逐渐注意到微生物与哮喘之间的密切联系。近年来有关肠道菌群的研究层出不穷,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不仅与消化、免疫、内分泌、循环、神经精神系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更是与哮喘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该文从肠道菌群的生理作用出发,探讨肠道菌群与儿童哮喘之间的联系,从
氧气在肺的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氧疗作为早产儿中常见的治疗手段,在提高了早产儿的存活率的同时,也使得肺部容易出现炎症和纤维化等急慢性肺损伤,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新生儿高氧肺损伤是新生儿常见急症之一,是造成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死亡、致残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迄今尚未完全阐明,多数学者认为,氧化应激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导致肺损伤。该文就高氧肺损伤的氧化应激机制作一综述。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是早产儿最常见的呼吸系统合并症之一,主要见于胎龄<32周、出生体重<1 500 g的早产儿,近20年BPD的发生率未见下降。BPD以肺泡和肺微血管发育不良为主要特征,表现为肺泡数目减少、体积增大、结构简单化,而气道损伤较轻。患儿在生后的一段时期内长期依赖氧气,甚至需反复机械辅助通气。BPD患儿肺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小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