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探究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运用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acc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境探究式教学,就是教师依据化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而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学生顺利开展探究式活动搭建的“脚手架”,可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中提高,让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教师要在化学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这短短的四十分钟内得到较高的学习效果。《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高中化学教学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认识到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化学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的认识逐渐得到发展。创设学习情境可增强学习的针对性,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使学习更为有效。在此,我针对化学中的情境探究模式做以下简单的介绍。
  一、利用化学史创设故事化的情境模式
  化学史是记录化学家们研究化学现象、元素和化学反应等的过程。将化学式渗透到化学教学中,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化学家的奋斗史来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元素“铝”的时候,教师可以在上课伊始,先给学生创设故事情境:传说在古罗马,有天,一个陌生人去拜见罗马皇帝泰比里厄斯,并献上一只像银子一样闪闪发光的金属杯子,但是杯子的分量很轻。这种金属是从黏土中提炼出的新金属。虽然罗马皇帝表面上十分高兴,但心里却害怕极了,因为他担心这种金属会让他的金银财宝贬值,于是就下令把这位发明家斩了。有同学知道这是哪种金属吗?这样一个故事的引入就可将课堂气氛带动起来,学生就会急于知道。学生带着好奇,带着疑问,就会随着教师的思路进入课堂的学习中。这样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体会到,科学家们为了证明某种现象和某种元素的存在付出的努力和汗水,让学生感悟到一种元素的发现,必定是经过了许多的人努力。
  二、联系现实生活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模式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了解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一般情况下,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问题,就是与生活相关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多联系生活实际,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一种自由、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如学习一氧化碳(CO)时,教师可以联系冬天用于取暖的煤,这是学生经常见到的,尤其是农村学生。学生知道煤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煤气,煤气是煤在隔绝了空气的地方受热分解出来的混合气体,它是氢气、甲烷、一氧化碳、乙烯、氮气和二氧化碳等的混合气体。而平常我们所说的煤气却是指一氧化碳气体,它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在空气不流通时,容易产生这种气体(2C O2=2CO)。这也是为什么每年都会有人因煤气中毒而死亡的原因。因此,在冬天生煤炉时要装烟囱,使煤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C O2=CO2),不至于产生有毒气体而使人中毒。又如当人产生胃酸时,为什么吃的药物中含有氢氧化铝(Al(OH)3)等。教师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将已掌握的知识点简单地穿插在了生活实例当中,这样有助于学生记忆和掌握,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学以致用。
  三、创设问题化情境
  问题是学生进行创新的前提,学生只有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发掘自己的潜力。创设问题化情境,让学生关注情境中的化学知识和化学现象,从而主动去发现问题,并带着疑问走进化学知识的学习中,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培养,努力在这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里探寻化学中的奥秘。如,在学习金属钠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取一小块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去一端的表层,让学生观察其颜色(切开的钠表面呈现为银白),此时教师不要将钠立即放置煤油中,学生会发现,钠表面的银白色逐渐变暗,于是就会提出疑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此时的钠发生了什么反应呢?钠到底具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呢?学生就会带着疑问开始学习这节课。只有发现了问题,才能去想办法解决问题,才能在这个过程中去创新、去探究。在化学教学课堂上,只有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足够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才会积极配合教师的讲授,才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去探索新知。在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化学课堂创设情境,依据化学内容的需要创设适合教材、适合学生的情境。因此,教师应创造机会让学生表现自我,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学习空间。
  (作者单位 河北省祖冲之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体育教学中的经验表明,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但有利于人才的成长,更有利于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对培养动机、意志力两方面的非智力因素的实践,阐明重视非智力因素的教学才是全面的教学。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增强体质;培养人才  现代教学论的发展,揭示了学生的学习成功,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下取得的。学校教育是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打下基础,教学中若只重视智力的开发,而忽视非智力因素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些学生对于难点有时候一下子很难突破,甚至用较长的时间思考也难以理解,这就是遇到了所谓的认知冲突。这个矛盾如同拦在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会给学生
钢琴即兴伴奏,是一种即兴创作和即兴演奏相兼备的活动。扎实的基本功、充实的音乐理论、多样化的和声织体类型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弹好钢琴即兴伴奏的必备条件和基础。学好
在当代信息化社会,信息传递速度很快,而且传播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文字、声音和视频等媒介传播,新闻照片报道方式是及其主要形式,用新闻照片反来映先进人物通过各种媒体
无数事实证明,发散性思维越强,创造性思维也就能被最大限度地发掘出来。而且,发散性思维可以培养,可以锻炼。但是,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过程中要注意正确引导,可以从创设环
技能抽查标准明确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考核,要求高职培养出满足企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从而有效服务地方经济。因此,改革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而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在教学中,要把素质教育的重点落在真正的能力提高上,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技技术的不断进步,电气工程的自动化行业也在不断地发展,不仅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很多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对国民经济的增长也做出了很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