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钦:遗留在阿拉伯海的乐土

来源 :现代青年·精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c26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钦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先后评为“全球十大乐土”和“一生必游的五十地之一”。坐在印度茶的瘟氳里,品味传说中的乐土:无处不在的葡萄牙风情和充满魔幻色彩的卡塔卡利表演,还有令人流连忘返的椰林水乡。科钦的古朴与恬静拥有无与伦比的愉快和轻松,我从清晨第一缕晒在教堂顶上的阳光开始旅行,用脚步去阅读这座城市。
  
  科钦老城在阿拉伯海的阳光下慢慢老去
  
  特里凡德琅是喀拉拉邦的省会城市,但位于阿拉伯海南岸的科钦却是最能感受到喀拉拉邦风情的地方,也是喀拉拉邦的海洋贸易基地。 一到科钦,便能闻到港口城市惯有的清新且略带咸湿的风。科钦的阳光明媚,老城在阳光的照射下,光影分明,如梦如幻。我差点以为科钦的阳光是经过了阿拉伯海海水的过滤,恍然有着海涛的蔚蓝,海风的清爽,散发着那种让游人愿意在此慢慢老去的光线。
  漫无目的徜徉,很容易就发现了科钦轻松浪漫基调上的古老与厚重。老城不大,可大街上到处流淌着昇域风情,有很多葡式、英式、西班牙式的古老建筑和欧式教堂。其中以葡式风格的建筑居多——科钦曾是葡萄牙的殖民地。老城的大多数别墅并不对外开放,只能隔着栅栏或低墙欣赏,也有部分别墅开放成酒店或餐馆,它们构成了镇上最有代表性的建筑系列。尽管不知道每一栋老建筑里面曾发生的故事,但从老建筑旁走过,会有种沧桑感扑面而来,仿佛走进了科钦的记忆深处。 科钦最古老的建筑是建于1503年的圣弗朗西斯教堂,一座葡式风格的基督教教堂。这座教堂曾存放过第一个到印度的欧洲人——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的遗骸。我到教堂时,整座教堂上空萦绕若唱师班天籟般的歌声,镇上居民赶在清晨日出前便聚集在教堂里,脱掉鞋光脚站在地面上,静心祈祷。晨曦照了过来,外观朴素的教堂顿时华丽无比。而另一座天主教堂建于1902年,是镇上居民最爱去的教堂。
  不期而遇的“中国元素”,总能让身在孤旅的我感到温馨。科钦是个东西文化交流很多、包容性很强的城市,中国文化在这里同样留下印记。宫殿、古玩店里的中国瓷器不必说了,极似中国龙舟的蛇舟也不必说了,更有被当地旅游部门当做“金牌景点”推荐的“中国渔网”。中国渔网是中国人带来并教会当地人使用的,在科钦入海,的海滩上,渔网系在4根长木上,4根长木顶端拢在一起,再被固定在一根更粗大的长木上。利用杠杆原理,只需五六个人便能操作一张渔网。林立的渔网在海边排开,非常的壮观。在中国渔网传入之前,当地人一直采用独木舟和叉鱼方式捕捞,生产效率极低。而用中国渔网,渔人海隔几分钟就能起一次网,望着沉甸甸的往下淌水的大网,让观看的我也充满了喜悦。
  守着科钦老城,阿拉伯海就像多情的女子痴情地守候着爱人。阿拉伯海也满足了我所有的幻想天性。每天散步到海边,坐在海边听巨浪拍击礁石,看风卷云涌,阿拉伯海的日落近在眼前。波光万千的海面,有如一帘银幕,为我一个人上演着阿拉伯神话。看完海后,大啖海鲜是感受大海魅力的好方式。不必带多少钱就能在海边水产市场买到产自海底深处的各种海产,找一间店员帅得冒泡的加工店,坐下来边吃边享受着他们的殷勤。
  老城民风淳朴友善,生活安宁平静。在老城待上几天,游人很容易就与城里居民变成熟人、朋友,时时会有人停下脚步礼貌地打招呼。皇后街口的两个单身父子,守着既是网吧又售杂货的小店,不足十平方米的地方却是生活的全部。由于生意清淡,两父子更多的时候是坐在门外的小凳上看过往的行人,遇到客人时脸上绽放的是纯真的笑容。旅馆老板则很喜欢讲他的家庭史,他的父亲曾是当地报社记者,而他早年曾去国外读书,家里更是保持著西方的生活习惯,可印度人骨子里的热情却是西方教育改变不了的,对人永远都是温文尔雅的笑容和彬彬有礼的问候。他的3个儿女继承了父亲的传统,使旅馆充满了“Home Stay”温暖的味道……我的运气不错,赶上了一个下午5点钟在圣弗朗西斯教堂举办的婚礼。婚礼在科钦老城,是几乎全镇人都会出席的盛大仪式,我也被视为朋友受到了新郎新娘的热情招待。
  
  卡塔卡利
  印度古典舞剧的魔法世界
  
  很多次经过海边,都看见卡塔卡利的宣传画。卡塔卡利是只属于科钦的文化,也是只有在这里才能看得见的文化。尽管日子很悠缓,却像是在天堂里感受流水的划动,没什么感觉就快要结束行程,剩下不少风景没有来得及欣赏。卡塔卡利的表演单落在桌前,我决定将去酒吧虚度的时间用来看一出舞剧。
  卡塔卡利在印度语里指有故事的表演,是印度古典舞剧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表演者通常是男性,10岁便开始学习,至少需要12年以上的专业学习才有登台资格。卡塔卡利表演由乐者、歌者和舞者构成,乐者在整场演出时担任了激荡胸怀的鼓乐伴奏,歌者的吟诵唱出了剧情,而舞者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将故事演绎得完美无瑕。舞台灯下最主要的是舞者,仅是眼睛、眉毛、脸颊以及24个手势动作就已让观众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卡塔卡利的表演剧目多取自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和《摩珂婆罗多》,单独表演完整的剧目至少需要一天或更多的时间,经过改良后的商业演出通常只表演1到2小时。
  科坎老城的海边剧场每天都安排有卡塔卡利的表演,只需要通过旅馆或旅行社预订便可以买到演出票。所有演员在演出前3小时便坐在台上面对观众化妆,彩妆颜料采自印度天然石头,石头经过调配能够磨出不同的颜色。从一张素净的脸到画满彩妆的脸,漫长的化妆过程似乎是一种暗示,这将是一个特别之夜。
  舞台灯光全部亮起,表演之前需要祭拜,表演者们互相祝福,鼓声轰隆隆响起,所有观众安静下来,歌者低沉的吟唱拉开表演的帷幕。这是取自史诗里的一段故事,充满令人窒息的情节:国王的妻子受到跋扈的将军性骚扰,在无数次无法逃避甚至凌辱后,王妻向厨师哭诉,而厨师献计将将军刺死。每个人的表演都恰到好处,将军的好色与强悍、王妻的妩媚与无奈、厨师的诡计与凶残,这是一场演员彼此之间没有口头对白的戏,全凭卡塔卡利独有的手势、眼神和脸部动作完成,很容易便被演员精彩的表演牵引进戏,仿佛回到曾被史诗书写过的历史,正置身紧张的剧情,所有情绪都被调动起来——演员们凶残或妩媚的眼神、铮铮作响的手镯与脚链的声音是王妻挣扎与反抗的声音,裙脚飞扬的艳丽服饰下深藏着将军下可一世的骄傲。直到剧终,厨师奋力杀死将军,将军餡出口吐鲜血的惨相,鼓声戛然而止,所有观众的神经终于放松,叫好的掌声持续了很久。
  我下记得是童年时候看过的印度电影还是某个失忆碎片里看过有关卡塔卡利的介绍,但我的确在某个地方见过这种眼神,凸起的眼球、睁大的双眼,夸张的面部表演几近狰狞。我想我在初次欣赏卡塔卡利时一定深感担忧,这种艺术更像失控情况下的巅狂的情绪表现。或许,舞台上唯一正常的便是歌者,他 眉头紧锁,闭目吟唱,悲伤时眼睛里竟闪有泪光。我想,每一场演出都是一次陶醉于历史的过程,对他如此,对我亦然。
  以为我会从此忘记那晚所遇见的震撼,将它封存在回忆的粉盒里。但事实证明,我很难忘记那晚所亲身经历的震惊与撼动,或许这便是卡塔卡利的魔力:一旦相遇便永难忘怀。
  
  椰林水乡
  感受印度的“江南风情”
  
  在科钦老城待着,闲着或是晒晒太阳都是很愜意的事。通过旅行社,我预订了去椰林水乡一日游,放任双眼任由美景迷惑。椰林水乡位于距离科钦约有3小时车程的科伦,又被称作“回水”,由英文Backwster直译而来,本意是指纵横科钦的河流宽窄不一,水位又与海岸线相当,因此每年季风季节到来时,海水便越过海岸线灌入河内,河面水位经历上涨又退潮,形成河水与海水只隔着沙丘便可彼此相望的景观。当我置身其中时,我更愿意换千角度去理解,back是天空的背面,以另一种方式照应着万物众生。
  荡漾在河面上,椰林、船屋和静得连水动的声音都可以听见的河面,偶尔出现的乡村小屋,知了趴在枝头不知疲倦地吵闹却不觉得烦人,顽皮的孩子嬉戏打骂间透出乡野质朴的美,坐着小船划行在水天相映的河道,有世外桃源般的悠闲。水面静谧得像面镜子照着天空下的所有事物,船浆击起的波纹只是一面轻纱拂过水面,很快一切又恢复原有的平静。
  印度水乡狂野而热情,原始丛林风情丝毫没有商业包装的痕迹。它的静谧与平和感染着我,半靠在船舷边,眼前一片模糊,水草或河鱼竟在满是椰林的天空中游动,偶尔飞过的野鸟呀呀地叫着飞走,而我竟然是在真实世界里欣赏另一个”真实”世界。
  椰林两边很少住有人家,每当船屋经过乡间小屋里,屋里的小孩便飞奔而出,挥着手大声地打着招呼。走得累了,船家停船休息,船夫利索地爬上椰树,像武侠小说中的刀客,一阵刀光中斩下几十颗椰子,分给游客们品尝水乡椰林养出的天然饮料。
  旅行团的成员除我之外全是家庭团队,大家对我充满好奇。有个小女孩看着我总是羞涩地笑,好不容易鼓起勇气打个招呼,又不敢跟我多说话。她的爸爸悄悄问我,是否愿意和她的女儿合影,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也有当“明星”的权利,有粉丝向我索要合影照片呢。缺少明星经验注定收场惨淡,所有人都“索影”成功后,我已经糊涂自己是在说“茄子”还是“Cheese”了。
  “相识便成朋友”用在印度人身上 点不过,一家子人热情地留下地址和电话,邀请我去做客。爱唱歌的爸爸和妈妈们在船上展开了赛歌比赛,口传相授的印度民谣和自然天成的水乡风情,构成一幅绝佳的画作。
  夕阳西下,水乡的色彩也有了色彩斑斓的变化,水面像画板似的跟随天空的颜色而变化,河边洗浴的妇人或小孩羞涩地看着过往的游客船,偶尔扑通一声,肯定是顽皮的孩子比赛着谁跳进水里的姿势更美。
  与世无争的椰林水乡,充满了原始本真,使孤独的旅行充满了温情。
其他文献
清代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宫廷设戏院,豪门养戏班、蓄优伶,一时蔚然成风。反映到小说创作领域,最为典型的就是曹雪芹的《红楼梦》一书,其间涉及的戏曲,有当时
泰国北部和现称“金三角”的地区,古时曾是兰那王国,在元朝和明朝以“八百媳妇国”之名见于中国史籍。在泰北骑摩托车是很多外国人喜欢的旅行方式,丛林葱翠,气候宜人,山区道路有一定挑战性但路况良好。足够好的基础服务设施,礼貌有序的交通习惯,提供了惬意骑行的条件。自主交通具有自由和发现的特性,而摩托车独具便捷特点,这些拓展了新的旅行边界。    我欲穿花寻路    从昆明登机去清迈,这个泰北的中心城市。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