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师易遇,人师难遭

来源 :课堂内外·好老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ala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再过几天就是中考的体育加试了,而这则是一个男孩考入理想高中唯一的拦路虎——虽然不停地练习,但他的脚上只有一双两年前买的普通旅游鞋,从未跑出过满分的成绩。考试前夕,他的班主任老师把他带去了市里最大的商场,为他买下了一双价格四位数的跑鞋。几个小时后,他生平第一次跑出满分的成绩,这个满分不仅因为平时的充分练习,更是因为自己班主任老师的关爱和鼓励。
  故事中的男孩,后来以全区第二的成绩考上了当地最好的高中,现在就读于有着“南方之强”美称的厦门大学,并已经被牛津大学录取,即将赴英国深造。而故事中的老师,却一直奋战在初中教学的一线上,伴随着一届又一届学生成才、成人,虽然拿了数不清的荣誉和奖项,但初心不改,对学生永远一片赤诚。她,就是我永远难忘的恩师王青老师。距离我初中毕业已经快七年了,但老师的谆谆教诲却始终影响着我,在立志、砺德、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受用不尽的财富。谨以此文,略书一二。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和王青老师初见是在初中入学报到的班会上。说实话,我的初中是一所很普通的学校,无论师资、硬件还是各种资源都乏善可陈,因此当时去报到时心里是有几分失落的,我想有些同学应该也有和我同样的感受。在那次班会上,老师可能看出了我们的想法,于是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老师希望大家记住,如果这所学校不能成为你的骄傲,那么就努力让自己成为这所学校的骄傲”。这句话我一直铭刻在心,直到今天依然是我不断努力和拼搏的动力之一。现在看来,自己资历尚浅,还不足以成为母校的骄傲;但至少,我没有让老师、让母校失望,也算是没有辜负老师当初这句醍醐灌顶般的教诲吧。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
  入学伊始,王青老师就十分注重对我们品德的培养,把“育人”放在比“教书”更重要的位置。还是在最初的那次班会上,王老师告诉我们同学之间该如何相处,也会对我们时时提醒注意细节……渐渐地,整个班级的风气和精神面貌都焕然一新,三年以来同学之间一直都十分和睦,亲如一家。这些看起来有些死板的规矩,深深地融入了我的行为与性格之中,从一种外在的要求内化为了一种下意识的习惯。
  时至今日,我依然觉得这是王青老师给予我的最大的一笔财富——比良好的语文功底更为重要。我也因此得到不少老师的赞扬,甚至有老师问我接受的是怎样的良好家教——而我的回答总是,“初中的班级就像一个家,班主任老师给了我受用一生的家教”。尤其在大学校园里,没有了中学时老师们的严格管束,每个人最真实的本性便很容易暴露无遗。在目睹周围的一些人勾心斗角或是品行不端之时,我总是十分庆幸,从自己很小的时候就有一位注重培养学生品德修养的老师在我心中播下了善良的种子,让我能一直保持一颗纯净的赤子之心。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王青老师在教学上也有着许多经验和“独门秘籍”。比如,她要求我们每人准备一个记录本,来记录课上、课下接触到的所有语文知识。这些知识并不限于课堂教学内容,所有和语文有关的东西都可以记录。这种积累对语文的学习大有益处。因为语文素养和底蕴,就像是语文学习的沃土:看似虚无缥缈,但可以说是语文学习的根本;而它又难以速成,需要的恰恰是长期的积累,只有这样才能有朝一日厚积薄发。在这一学习方法的指引下,从初中起,语文一直是我的强项,无论是中、高考的语文考试还是大学里各类论文和材料的撰写,都从来没有成为过我的障碍。这一过硬的语文功底,就是王青老师帮我奠定下的。或许这也是老师能创造“所教班级语文成绩必定全区第一”这一传奇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除了学习,老师还注重对我们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我在初中担任了三年的学习委员,这也是我综合能力提升最快的三年。为了巩固同学们的基础知识,老师要求每天早自习时对语文和英语进行小测,每周由我将小测情况向全班进行反馈和总结。组织同学们进行小测并不难,站在讲台上进行一番演说,这对当时的我来说确实是个挑战,甚至有点想打退堂鼓。但王老师真诚地鼓励了我:“不试一试怎么知道自己行不行呢?老师相信你可以的!”一番话让我又有了挑战自我的勇气。于是我提前写稿、背稿,在临上讲台时紧张得大脑空白,可站在讲台上,面对着同学们讲出预先准备好的稿子时,却又渐渐放松了下来,最终流畅地完成了第一次的总结汇报。自那以后,三年间每周一下午我都会向全班同学做一次类似的总结。从开始时一字一句地准备,到后来可以只打腹稿,再到最后可以即兴发言不需准备,这种表达上的历练让我明显感觉到了自己的进步。现在,当我面向全院师生做即席发言时,当我在几千人的大礼堂里主持晚会時,我依然会依稀回想起自己第一次站上讲台时的情形,以及在那背后王青老师鼓励信任的目光。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我的家境不太好,这也才有了文章开头老师为我买鞋的故事。此外,老师还想尽各种办法,替我缓解经济压力,直到现在也依然如此。而在帮助我的时候,老师还特别注意维护我的自尊心。高考结束后,老师主动帮我联系了家教,让我通过给高中生补习来赚些钱。于是,我认真准备了辅导的内容,尽我所能为学弟学妹清晰地讲解高中的知识,帮他们答疑解惑。一个假期下来,我已经赚够了大学第一年的学费。虽然老师没有和我明说,但我心里清楚,老师是在用这种方式让我学会自食其力,学会发挥自己的优势来获取第一桶金。这种“授人以渔”的帮助,比直接给我金钱更让我受用。
  “良药苦口利于病”
  老师对学生的教育不应该全都是表扬和鼓励,当学生犯错误时,有意义的批评也是非常必要的手段。我和王青老师的关系虽然很好,但犯了错误老师也绝不会袒护我。记得有一次老师出差不在学校,班长又由于生病请假,于是老师便让我负责管理班级的纪律。那时我的心里有种不想得罪人的想法,因此对扰乱纪律的同学也只是稍作提醒,没有认真管理,导致那天班级纪律有些混乱,许多任课老师都颇有微词。第二天老师回来,查明情况,当着全班同学严厉地批评了我,“既然把这项任务交给了你,你就应该全力把它做好。如果你觉得完成起来有困难为什么一开始不提出来呢?”一席话让我越想越觉得有道理。从那以后,我不仅懂得了要承担责任,更越发理解了老师的谆谆教诲。很多时候,一剂苦口良药才是治愈疾病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资治通鉴》里说,“经师易遇,人师难遭”。经师教人学问,人师教人道义;经师是修业之师,人师是进德之师;经师是阶段性的,人师却是永久性的。如司马光所言“人师难遭”,而王青老师便是这样一位难能可贵的“人师”,她在我的头脑中留下知识,在我的心田里投下璞玉。她让我明白,即使出身平凡,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同样可以骄傲而无所畏惧地在人生之路上前行。她为我指明了天空中星星的方向,更告诉我如何去摘取星星。得遇恩师若此,今生幸甚至哉!
其他文献
做精致的人  一画戏青莲,一折万重山。一刻龙点睛,一剪蝶成双。“剪艺人生”文化广场、“指尖上的传承”文化走廊、飞剪传声墙……走进常德市武陵区育才小学,这里的剪纸元素无处不在。  2016年,新校长殷立明在学校原来“为生命喝彩,为未来剪彩”的基础之上,继承发展,提出了“精雕细刻,圆梦育才”的理念,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去追逐梦想,实现梦想。十七岁师范毕业就开始当班主任,殷立明从最基层的班主任做起,直到执掌
作者:[德]卢安克  出版社:中国致公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01月  乡村留守儿童最缺少的不是钱,也不是被接到一个发达但陌生的世界,而是缺少一个属于自己的、像一个熟悉的家一样的地方。他们更缺少的是一个长久、稳定、只属于自己或自己班级的、比哥哥更有权威的大人在身边。这个权威需要给他们一个能表達自己感受的机会,能让他们与权威共同创建自己的环境和文化。他们需要的是以其真实感受为基础,而不是根据胡
从小在农村长大,“放羊娃”杨华山的求学之路十分艰难。  记忆中,五岁的杨华山每天六点就要早起,自己炒一碗蛋炒饭,几大口吃完之后便背着小书包沿着泥路出发。叫上三五个小伙伴,一起翻山越岭去那所屹立在山坡的木学堂——几个村子里唯一的学堂。单就这唯一的学堂,也不过是两间教室,破破烂烂,下雨天还会漏雨。  “从家到学校的路程要花三个小时,那时候也不觉得累,每天的上学路反而是充满欢声笑语的。”初行不知路途苦,
新教育研究院院长,四川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教育哲学博士。2000年被提名为“全国十杰教师”。荣获乌克兰教育科学院颁发的“学习和运用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特别奖”。  无论教育理念多么先进,无论制度安排多么合理,无论课程设置多么科学……离开了高素质的教师,一切都是水中捞月、纸上谈兵。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关键是教育发展,而教育发展的关键在教师。因此,吸引最优秀的人投身教育,某种意义上说,决定着一个国家真正
亦师亦友好老师  1987年,李俏清从学校毕业。其时,改革开放已是第9年。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一波“一切向钱看”的风潮。此时,李俏清面临人生的一个抉择。安于教育还是离开?  教师普通、平凡,工资收入低微,这样的情形让李俏清不少的同事都纷纷跳槽而去。甚至有不少人劝告李俏清:“你有这样好的学识,又有社会关系,大可以转行,寻找更好的单位工作”。  的确,李俏清有条件,也有资本重新做出选择。但,一番
何郁老师是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语文教研员,是朝阳区的“语文总管”——朝阳区语文学科由他牵头负责。他在我心中亦师亦友,但亲切热忱、智慧洒脱的长者形象更多。何老师擅长写文,常以诗文抒发胸志,针砭时弊,无论对教育还是对朋友,都有一颗赤子之心。称其为“杏坛赤子”,可能恰如其分。  何郁老师的赤子之心首先表现在对教育的热忱和忧虑上。曾读过他一首诗,名曰《女儿的身影》。诗中写道:“孩子,你越来越瘦了/都瘦成了
依峨岭山麓,临嘉陵江畔。有一所重庆市首批示范初中,建于1963年,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德育示范校,重庆市中小学信息技术示范学校,重庆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的重庆市第五十七中学便坐落于此。在五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朴素而执着地坚持“学生成长高于一切”的办学宗旨。  2017年,学校在国家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背景下与全国名校重庆巴蜀中学强强联合,开办巴蜀班。如今,巴蜀班已成功开办三年多。  在集团化办学
重庆第二课堂科技教育有限公司  2018年12月,由教育部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与中国现代教育研修中心共同举办的2018未来学校博览会在重庆举行。本届博览会以“智创教育赋能未来”为主题,第二课堂“盛装”亮相,特色的教育理念、多元的展示活动吸引了与会者的广泛关注。  如何重构“以过去的知识教当下的人”的传统课堂,如何“用未来的场景启动现在的学习”,如何从专注“大脑的雕刻”,转向“心灵的唤醒”?未来的师生应
近期,许多地方出台激励措施,给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人员送去关爱。这中间,将非编制临聘人员转为正式编制员工的做法收到许多赞许。据媒体报道,在贵州遵义、江口、关岭等地,相关部门急速考察、特事特办,已为一批在疫情防控中表现优秀的临聘医护人员转正,其中有不少人是护士。对这些人而言,解决编制问题是他们最为关切和渴望的,这份关爱贴心又实在。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至今,医护人员一直冲在一线,不畏风险、不辞
我工作的对象是一群青春、可爱的孩子,他们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在与他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总觉得自己会永远年轻,像他们那样充满活力与朝气。看到他们从刚进校时的稚嫩单纯到如今的成熟懂事,我内心无比的欣慰。或许我的工作是普通的,但我相信它意义非凡,这也是我愿意坚守的原因。  新天地里的孤独  2013年,我从南通大学毕业,来到苏州某乡村中学,成为一名初中语文老师。刚开始工作时,我觉得苏州是个大城市,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