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基于GIS与RS技术,结合三峡库区区域特点,从自然质量、区位条件、生态安全和空间形态四个层面选取指标,构建三峡库区耕地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库区耕地质量进行评价与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山地表生过程与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GIS与RS技术,结合三峡库区区域特点,从自然质量、区位条件、生态安全和空间形态四个层面选取指标,构建三峡库区耕地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库区耕地质量进行评价与分类,并利用统计数据对研究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三峡库区耕地质量整体较好。其中,一类、二类耕地分别占库区耕地面积的22.31%与34.18%,主要分布在库尾各区县及库中的涪陵区;三类、四类耕地分别占27.96%与15.55%,主要分布在库中各区县;单位面积实际粮食产量较高的区县内,一类、二类耕地面积所占比例较高,而单位面积实际粮食产量较低
其他文献
云南昭通是我国地质灾害频发区域,特别是在降雨和地震条件下往往导致严重的危害。位于昭通市昭阳区的窝子箐滑坡威胁坡底数十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对该坡体进行地质结构调
计算了洮儿河中上游地区1961—2012年的干燥度指数Ia,利用干燥度指数来评价洮儿河中上游地区的水分适宜性,采用气候倾向率和Mann-Kendall趋势检验分析了平均气温、风速、日照
基于云南省126个气象站点1961—2012年逐月降水数据,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分析年度和季节干旱强度、干旱频率以及干旱影响范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年尺度上干旱强度呈增强的趋势。春季干旱强度减弱,夏、秋季干旱强度增强,冬季变化不明显;82%站点的干旱强度呈增强的趋势,其中滇东地区增强趋势最为显著。2)滇西北、滇中、滇东南及滇西南部分地区干旱发生频率较高,滇东和滇东北地区易出现极
针对云南红土型坡面和一定的雨强、坡度,运用人工模拟降雨水槽模型试验、土工试验及相关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揭示降雨作用下云南红土型坡面径流的水动力学特性及红土干
以位于"5·12"汶川大地震震中区的皂角沱崩塌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崩塌所处的自然地理、工程地质环境进行野外调查,分析崩塌的发育特征;采用不连续变形分析软件DDA,对坡体失稳崩
沟谷中水石流的发生不仅需要一定的坡度,还需要一定的水深。对于确定的沟谷,其断面形式是一定的,通过研究水石流发生时层移运动厚度与沟谷中所需最小水深的相关关系,并利用均
攀枝花是季节性干旱植烟区,水、肥条件是制约其土壤培肥的重要因素,影响烟叶的产量和质量。本试验利用不同浓度的保水剂Guilspare(0、2、4和6 L/m~2)施用结合黑麦草(绿肥)种植,对
为研究水库蓄水过程中库岸边坡的变形特征,以雅砻江某水电站库岸边坡为例,充分利用第一手监测资料进行变形分析,另外再结合Geo-Studio程序(Slope/W和Seep/W耦合)对边坡地下水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