槲皮素纳米脂质体药物的制备及其抗肿瘤作用研究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l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制备槲皮素纳米脂质体药物,并对其进行表征,探究槲皮素纳米脂质体药物的体内抗肿瘤作用。

方法

以胆固醇和卵磷脂为膜材,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槲皮素纳米脂质体药物。采用透射电镜观察所制备槲皮素纳米脂质体粒径及分散度,利用马尔文粒度分析仪测定槲皮素纳米脂质体的Zeta电位。建立宫颈癌荷瘤小鼠模型,探究槲皮素纳米脂质体的抗肿瘤作用,采用尾静脉注射法给小鼠连续注射槲皮素纳米脂质体和原药15 d。测定肿瘤抑制率、胸(脾)脏指数并对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

结果

磷脂∶胆固醇∶槲皮素=8∶2∶1,水化时间为15 min,超声时间为15 min,该条件下所制得槲皮素纳米脂质体粒径分布均匀,电位良好;槲皮素纳米脂质体的抑瘤率可达54.16%,显著高于槲皮素原药处理组(χ2=6.477,P<0.05);病理结果显示,槲皮素纳米化后对肿瘤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槲皮素原药处理组。

结论

槲皮素原药与槲皮素纳米脂质体均可显著抑制肿瘤生长,且槲皮素纳米化后效果优于槲皮素原药。该研究将为槲皮素纳米脂质体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探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不同气腹压力对患者肝肾及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患者24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低气压组(n=120),高气压组(n=120)。分别于术前1 d、术后第1 d、术后第3 d监测肝、呼吸功能相关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直接胆红素(DBIL)、白蛋白(A)、球蛋白(G)、总
期刊
@@
目的调查2015年北京市某小学部学生视力与远眺和护眼操的关系,为预防学生近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体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某小学部四、五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照本学期体格检查中视力检查结果进行因果分析。结果调查266人,仅有远眺习惯学生的近视率为52.5%;仅认真做护眼操的学生的近视率为51.3%;有远眺习惯且做护眼操认真学生的近视率为5.3%;无远眺习惯且不认真做护眼操学生的近视率为52
期刊
@@
目的探讨采用人工种植牙对牙列缺损或缺失进行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牙列缺损或缺失行修复治疗患者94例,按照修复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人工种植牙进行修复,对照组患者则行传统义齿修复,对两组患者的修复效果及其修复后口腔功能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91.49%)明显高于对照组(72.3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17,P=0.016);观察组
期刊
@@
目的观察分析Ⅲ期矽肺螺旋CT三维薄层重建的CT表现。方法选取60例Ⅲ期矽肺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并利用工作站进行图像多平面重建,分析患者螺旋CT表现。结果该组患者中,肺部大阴影主要分布于中上肺野,占93.33%(56/60);大阴影内部征象为钙化、含气支气管征、空洞;大阴影周围伴随征象较为复杂,有邻近胸膜增厚现象患者40例,占整体的66.67%(40/60);并发症中合并结核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预防高压氧治疗患者中耳气压伤的效果。方法选取高压氧治疗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式,观察者采用健康教育路径方式,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中耳气压伤发生率(4.0%)和临床护理满意度(98.0%)均优于对照组(22.%,70.0%),两组患者在临床效果方面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4
期刊
@@
目的观察早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联合血液灌流(HP)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肺功能及预后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SAP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RRT组31例、CRRT+HP组31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发生率、病死率、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8(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5例接受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的重型肝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针对性护理。结果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出血,低血钙,低血压和过敏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2例(6.1%)比6例(18.8%),5例(15.2%)比21例(65.6%),10例(30.3%)比19例(59.4
期刊
@@
目的探讨以护士为主体的疼痛规范化管理模式对手足创伤围术期患者疼痛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需要急诊手术的骨折及肢体离断伤患者149例,根据病情不同,按单、双号分为两组。对照组73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疼痛干预,观察组76例采用以护士为主体的疼痛规范化管理模式进行干预,术后静息痛应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定,活动痛应用功能活动评分法(FAS)评定。结果比较两组患者6 h、12 h、24 h、48 h、7
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