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ba516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课程标准》将探究性学习既作为学习内容,又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促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对探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从知识和技能上看,是一个“不知―-知道―-应用”的渐进过程;从过程和方法看,是一个“不会―-会―-熟练”的渐进过程;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看,是一个“体验快乐―-享受快乐-―追求快乐”的渐进过程。因此,我们在实施探究性学习课程时,分三个渐进过程来有效实施。
  一、扶着学生走,让学生迈出探究性学习的第一步。
  初中生刚接触化学这门新的课程时,还不知道什么是“探究”,更不知道如何去探究。对此,教师要象对待蹒跚学步的婴儿那样,扶着他们走好第一步,让他们体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与快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学生探究及获取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前提。因此,在学生学习化学的一开始,一是要“扶”实验基本操作技能。通过教师的演示与讲解以及一些模仿性的训练,掌握好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二是要 “扶”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从落实教学的第一个探究活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开始,就应注意有目的引导学生,通过对蜡烛在点燃前、燃着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有引导的观察,着重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实验探究习惯,这样才能为后续探究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在化学学习的初始阶段,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在实验探究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完整的探究过程,渗透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例如:在对“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通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现与交流等环节,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逐步明确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二、领着学生走,让学生参与探究性学习的过程 。
  一个有效的探究活动的实施,始于一个有探究意义的问题。因此,我们在领着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时,首先要创设真实的探究情景,让学生发现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而引导学生把自己发现的问题,演变为一个具体的、有意义的化学问题来开展探究。
  在学生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后,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猜想设计实验方案,从操作的角度把探究的猜想具体化、程序化,并进行实验。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在不断的实际探究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此,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往往会碰到各种困难,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大胆探究,排除心理上怕失败的障碍。其次,是要及时注意提供信息、启发思路,决不能“包办代替”。看到学生方案不对或偏差过大就急于下结论,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独立在对进行实验装置的自主选择、描述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推理得出探究结论等过程中,独立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等。这样,学生在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才会体会到探究的乐趣,从而维持持久的探究兴趣。
  三、看着学生走,让学生享受探究性学习的快乐
  有了“扶”、“领”作铺垫,作为教师要尽早让学生自己走,只有学生自己走,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追求探究性学习的快乐。
  1 .自主选择课题、自主合作探究。
  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能主动发现问题、主动进行探究、并最终能解决问题,从而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性精神。因此,在学生具备一定的探究基础以后,教师要主动放手让学生发现化学学习过程中及生活中的一些化学问题,并能及时抓住问题,开展探究。但放手并不是“放羊”,为了使学生能开展有效的探究,教师要适时的进行有效的引导,指导学生选择好探究的问题是成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关键。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感兴趣的想要探究的问题进行汇总,帮助学生筛选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来开展探究。
  2 . 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探究的舞台。
  大多数化学问题的解决需要利用实验来获取结论。因此,开放的实验室无疑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探究的舞台。全面开放实验室,让学生随时随地能进行各种实验,是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能否自己走好的必要条件。作为老师来说,要克服困难努力为学生服好务,要有牺牲休息时间陪学生探究的忘我精神。只有满足了学生的探究需求,才能使他们持久地保持良好的探究兴趣,才能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提高。
  3 .创设个性展示舞台,物化探究结果。
  获取正确的结论是学生开展某个探究活动的最终目的。那么,在自主探究活动中如何有效的监控学生的探究行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一是采用填写“探究探究单”的形式来有效调控学生的探究行为。每一次探究活动,我们都要求学生能提供“实验探究单”。根据学生的“实验探究单”能有效的了解到学生探究活动中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及存在的问题。再就是我们提倡每次探究活动后,能写出“探究小论文”(或探究心得)。学生在撰写成小论文的过程中,经过相互交流讨论,既体验到思考、探索的心路历程,又获得了猎取真知的心智锻炼,体验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探究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体悟到了探究后的成就感。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语文教育是整个语文教育的基础阶段,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小学必修课程之一。但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现状与现代化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为此,笔者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育多年,针对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来谈谈自己一些的看法。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 教学现状 应对措施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现状  1.没有考虑农村教师的实际情况。农村教师所处的环境比较特殊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出现了低迷的现象,例如从传统教学的“一讲到底”,走向所谓的新课改的“一练到底”,从以往教师的个人演讲,说得很好讲得很精彩,走向了全堂板演、低级运算等等。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育策略研究,激发了我们对此问题的关注,如何去伪存真,追求真实自然,达成共同发展,是我们教育教学工作者研究和探索的主旋律。  【关键词】课程改革 高效课堂 素质教育 课程理念  随着新一轮高中数学新课程
【摘要】学生预习能力提高了,思维品质发展了,教学质量随之就会显著提高起来。可见从小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是很必要的。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预习的习惯。正确分析预习习惯养成的可能性,低段渗透为主,从五年级开始进入高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预习能力会突飞猛进,会上升为自学能力。  【关键词】预习方案 数学教学 养成习惯  “教是为了不教”,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要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教师必须及时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生物 课堂教学 问题 应对措施  生物是一门研究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生物现象的学科,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一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情境创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目的
【摘要】在我国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数学教学生活化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小学数学教学也在试图改变以往教育与生活脱节的现象,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的用生活来引领小学数学教学,已经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论述了用生活引领小学数学教学,首先分析了用生活引领小学数学的优势,然后从三个方面来论述用生活引领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关键字】生
课程改革就是要改革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记忆、模仿学习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数学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大胆改革,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取而代之的是学生.面对新课改的要求,数学教学也应采取更贴近学生认知能力的方法.由于学生学习能力存在 较大的差异,因而在课程中进行分层教学势在必行.  一、分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