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太仓港港口物流业对策研究

来源 :中国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rent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太仓港地处江苏省苏南地区东南部、长江入海口南岸,是江苏省重点建设的第一外贸大港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集装箱干线港。本文从介绍太仓港的基本情况入手,指出太仓港大力发展港口物流业的优势,并提出发展港口物流业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太仓港;港口物流 ;集装箱; 对策
  中图分类号: F740.4 文献标志码:A
  
  一、太仓港基本情况
  
  太仓港地处江苏省苏南地区东南部、长江入海口南岸,古称刘家港,700年前就被称为“六国码头”、“天下第一码头”,600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从这里出发,七下西洋,创造了世界航海神话。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发建设以来,先后被批准为国家一类口岸、集装箱运输中转港、江苏省重点建设的第一外贸大港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集装箱干线港。2007年,太仓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万标箱,成为江苏省的集装箱第一大港,比2006年同期增长75%,增幅列全国沿海主要港口第一。货物吞吐量超过3000万吨,投资总量超过25亿元。5年来,太仓港各项经济指标成几何级数增长,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近7倍,集装箱吞吐量增长20多倍[1]。
  
  二、太仓港发展港口物流业的优势
  
  1.优越的地理位置
  太仓港城市依托良好,东濒长江,南邻上海,西连苏州、无锡、常州,经济发达的苏锡常地区是其直接经济腹地。太仓港距离上海市区40km,距离浦东新区、虹桥国际机场和苏州工业园区均约50km,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区位优势非常明显。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的确立,太仓港可利用自身的优势,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配套港”、“组合港”,进一步发挥港口在区域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此外,联结南通与苏州的苏通公路大桥离太仓港也非常近,建成后把苏南、苏中与苏北联结起来,必将吸引苏中、苏北大量货物至太仓港进出,进一步扩大太仓港的经济腹地。
  
  2.优良的建港条件
  太仓港位于长江经济带与沿海经济带的“T”型交汇处,具有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拥有长江岸线38.8公里,其中深水岸线达25.7公里,码头前沿水深一直处于-12米线以上,是一个天然深水港。境内陆域宽阔,地势平坦,岸线平直,边滩稳定,不淤不冻,易于开发,能满足5万吨级船舶和第三、第四代集装箱船舶回转水域的要求,符合集装箱枢纽港成规模、大型化的特性。同时,其又是长江临近入海口的最佳选址之一,根据《苏州港总体规划》,太仓港规划可建生产性泊位172个,货物设计吞吐能力2.82亿吨,集装箱设计吞吐能力2210万标箱。
  
  3.良好的港口基础设施
  太仓港码头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朝着以承担国际集装箱运输为主的远太国际城港区为核心,下游建设石油化工专业港区、上游发展工业港和商港,形成一港三区的码头发展格局。目前, 太仓港建成了大小32个泊位,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6个,建成各类仓库13.5万平方米,堆场125万平方米,储罐50万立方米,各类生产装卸机械170多台,阳鸿码头、万方码头、武港码头等8个万吨级泊位加快建设,内外贸航线总数达到54条,集装箱班轮靠泊每月已达800多个班次,有力促进了集装箱吞吐量和货物吞吐量的快速增长。至此,太仓港集装箱作业区已经初步形成了集集装箱装卸、转运、仓储和综合物流服务为一体的集装箱枢纽港功能。
  
  4.发达的经济腹地
  太仓港位于苏南地区,紧临国际大都市上海,可以说这里是中国经济最发达、人民生活最富庶的地区之一。苏州、无锡、常州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长江中上游货箱江海中转,特别是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昆山经济开发区等国家级开发区和众多省级开发区的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使得太仓港货源充足,有足够的箱源保障。在2007太仓港完成的100标箱集装箱运输中,来自苏锡常地区的货源占90%以上。而2007年仅苏州的货物总量就达800万标箱,如果今后从太仓港出货的比例逐步提高,这将是一个巨大的货源。
  
  二、太仓港发展港口物流业的对策
  
  1.正确定位太仓港功能
  太仓港紧邻上海,又有着较长的深水岸线,按照交通部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布局规划,太仓港应该是“以上海为中心、宁波为南翼、南京以下港口为北翼的集装箱港口体系”中的北翼组成部分。太仓港要进一步明确在区域开发开放格局中的功能定位,加快建设以港口为核心的综合运输体系,努力通过多种运输方式的配套、衔接和协调,承担港口与腹地之间货物的集疏运功能,形成区域经济传输的动脉,成为苏南和长江沿线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此外,还要加快建设以港口为中心的现代物流体系,提高物流系统运行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促进区域物流中心的形成并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2.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
  从长期看,随着国民经济的“集装箱化”,集装箱运输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太仓港具有江海联营最佳结合点的优势,在发展集装箱运输,尤其是内河集装箱运输的能力方面会有很大的潜力可挖。为此,要改革中远国际城现有的投资结构,吸引海内外各级财团加强对中远国际城的投资和建设,改善太仓港软硬件的配套建设,把中远国际城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公共码头。太仓港大型集装箱码头建成后,货主从苏锡常腹地至太仓港间的陆上运费较至上海港低,据计算,每标箱可节约陆上运费362.5元,从2010年起每年可节约集装箱陆上运费8.7亿元(以太仓港2010年集装箱吞吐量预测约240万标箱计算)。因此,加快太仓港区大型集装箱码头建设,苏锡常地区的集装箱必将被吸引至太仓港进出。
  
  3.加快港口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网络化是现代港口发展的重要特征。太仓港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一部分,随着码头迅速扩建、生产业务领域的不断扩大,出入太仓港的船舶必将日益大型化和高速化,船舶数量、船舶交通密度也将不断增加.因此,要建立全港监控中心和网络中心,实现海陆数据与图像的无线传输,对所有出入太仓港的船舶进行实时监控和动态管理,提高港口通航能力和通航效率[2]。此外,可通过互联网系统、卫星定位系统、射频识别系统、电子数据交换及电视监控系统,建成以港口为中心,联接货主、船东、代理、口岸、税务、金融保险等单位和部门,为各方面提供综合性、智能化信息服务的区域性航运信息枢纽,使信息技术渗透到港口业务的方方面面,实现最大程度的信息共享,以信息化带动港口的专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和现代化。
  
  4.加强港口物流联盟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及国内外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情况下,太仓港口物流必须加快联盟,提升自身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促进太仓港物流产业的国际化,扩大太仓港服务范围。主要可采用以下两种联盟方式:一是加强港口与航运公司联盟。国际货物运输的80%以上都通过海上运输来完成,港口物流的良好运行对海上航运存在很大的依赖性。与航运公司联盟,可避免港口因为失去一些航运联盟公司的船舶停靠而失去大量的货源的情况,争取更多稳定货源。二是加强港口与货源客户联盟。在市场竞争条件下,港口可以依靠本地区优势,积极与货源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形成战略联盟,增强揽货能力。
  
  5.积极培养现代物流人才
  要加快港口物流业的发展,还必须高度重视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可采用多种途径培养和引进优秀的港口物流管理和技术人才,加快港口物流发展。首先可建立多层次的学校教育体系,委托有关高等学校设置与物流业相关的专业,建立物流经营、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上岗培训机制,既要培养熟悉港口物流管理理论的中高级物流人才,也要培养各项具体工作的操作人员;其次可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有针对性的进行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加速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养,通过长期培养、短期培训和在职培训等各种形式,培养造就一大批熟悉物流业务,具有跨学科综合能力的物流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
  作者单位: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商贸管理系
  
  参考文献:
  [1] 新华网江苏频道.太仓港加快发展 今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万标箱[EB/OL].http://www.js.xinhuanet.com/xin_wen_zhong_xin/2007-12/20/content_11999342_1.htm,2007-12-20.
  [2]龚少军.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高速增长的原因与对策[J].中国港口,2004,(10):56-58.
其他文献
通过对我国奥运物流发展的环境进行分析,提出加强物流企业的统一规划;实行物流企业并购,扩大物流建设规模;加快人才培养,提高物流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利用优势,加快品牌建设;大力发
中国和韩国都是世界农产品贸易的主要参与国,两国要素资源互补,文化传统相近,地理位置相邻,为两国间农产品贸易的开展奠定了基础。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促使中韩农产品贸易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5年12月,中韩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协定中包含了促进两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的相关条款。2019年底以来,中韩两国积极着手《中韩经贸合作发展规划20212025》的编制工作,加快推动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第二阶段的谈判
目的:评价ultra2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HbAlc)分析仪和NycoCard Reader Ⅱ型多功能全定量金标检测仪检测HbAlc的可行性。方法:严格依据两种方法的操作流程,分别测定相应的HbA1c质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