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V技术降解饮用水中二溴乙腈的研究

来源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yhu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去除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二溴乙腈(DBAN),采用紫外光(UV)降解水中DBAN,探究不同UV强度、温度、DBAN初始质量浓度以及溶液pH对其降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DBAN的剩余质量浓度随反应的进行而逐渐变小,UV强度越大,降解效果越好,强度为40 W时最大去除率为55.2%;提高温度对DBAN的去除率提升较小;DBAN的去除率随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初始质量浓度从10μg/L增加到100μg/L时,对应去除率从36.2%增加到67.7%,提升了31.57%;随着溶液pH的升高,DBAN的去除
其他文献
利用短时强降水概率预报模型生成短时强降水(≥20mm/h)概率预报产品,并对其进行"点对面"模糊检验试验。结果表明:短时强降水(≥20mm/h)概率预报和SWC_WARMS模式最大小时雨量(
构建五轴加工中心空间误差模型的关键环节在于准确辨识旋转轴位置相关几何误差元素(PDGE)和位置无关几何误差元素(PIGE)。以某五轴加工中心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面向旋转轴PDGE和PIGE的区别建模辨识方法。以多体系统理论和齐次坐标变换为基础,以两运动链末端所构空间向量欧氏范数的演变规律为依据,推导建立旋转轴PDGE与PIGE辨识基本方程,并借助球杆仪获取辨识基本方程求解所需参数;结合所建辨识基
近年来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综合影响下,大渡河流域洪水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发生了变化。本文以沙坪站为代表,分析了1937~2019年大渡河中下游历次洪水的洪峰、洪量、峰
站在产业的角度来看,尽管目前物联网市场很大,但由于市场碎片化和商业模式不明确,缺乏对各行业各地域物联网需求公共部分的分析、抽象和建设,以致面向中小企业提供的公共服务严重不足,从而难以整合物联网生态产业链的上下游资源。根据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移动互联网的演进方向,从产业推广和平台运营的角度,丰富和完善物联网大型公共服务平台这一关键基础平台的概念、功能和框架,必将促进物联网建设进入集中化、标准化、
本文对GRAPES_Meso中Kain-Fritcsh eta积云参数化方案进行了三种改进:(1)将原触发机制中的温度扰动分解成由水汽决定的垂直向和水平向温度扰动(KF1方案),(2)在原温度扰动中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