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黄陵县审计局紧紧围绕“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审计工作二十字方针,狠抓审计管理,努力提高审计质量,认真总结出了适合县级审计的“五字方针”,就是“准、深、细、严、高”。这“五字方针”既是对审计自身的要求,也是对国家审计“二十字”方针的深化和具体贯彻。
一、“准”就是审计定位准、审计重点抓的准
多年来,黄陵县审计局把审计工作的着眼点定位在维护财政秩序,促进廉政建设,揭露惩治腐败,保障县域经济健康发展上,着力强化两个服务,即立足宏观着眼和微观着手两个层面,围绕加快发展的需要,通过审计监督为县域经济建设发展服务,为被审计单位服务。坚持突出预算执行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专项资金审计、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四大审计重点,积极适应形势变化,增强审计功能,通过大量的审计调查和专题调查项目的开展,揭示县域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不和谐和制约经济发展的症结,为全县经济发展决策提供依据,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三年来,开展审计调查和专题调查21个,为政府提供建议30多条。坚持每年向人大报告财政预算执行工作情况,受到人大代表的肯定和好评。
二、“深”就是审深审透。揭示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多年来,黄陵县审计局在注意把握全局的基础上,抓主要环节和主要矛盾,坚持“重点领域交叉审、重点项目跟踪审、重点资金年年审”的原则,在审计方法上,采取“五查五看”的方法,即:查生产经营指标,看生产经营业绩;查财务收支,看执纪执规情况;查内控制度,看管理水平:查债权债务,看有无虚列漏记问题;查清理移交情况,看有无转移、隐匿问题。在此基础上,充分运用“七结合”的审计方法。即:审计与鉴证相结合;内查与外调相结合;审计与座谈相结合;查账与查物相结合;详查与抽查相结合;审查与自查相结合;审计部门与组织、纪检、监察部门相结合。通过深入审计、严格执法,实现审计结果四突破:一是在审计质量上有所突破,促使审计质量上台阶,上水平。二是在审计调查、综合分析、为政府宏观调控服务上有所突破,通过审计及审计调查,真正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有较高价值的参考依据,发挥审计工作的参谋助手作用。三是在大要案线索的查处上有所突破,跟踪资金流向,对重要线索、重大问题一查到底,查到水落石出,严肃财经纪律和发挥审计的震慑力。四是在查处问题的整改落实上有所突破,重视查处问题的整改纠正,遏制屡审屡犯的问题的发生。
三、“细”就是严谨细致,注重细节抓仔细,实现过的硬
抓细节才能出精品,没有对细节的关注,就只会产生大而化之的笼统印象,审计执法就只能停留在抽象化和一般化的层次上而落不到实处。对此,我们注意从点滴细微入手,严格公正执法,实现工作突破。一是严格审计程序。从审计立项到整理归档,我们对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制定了详细的流程图,为了落实审计程序的质量责任,印制了《审计作业流程责任划分表》,审前先将审计程序的各个环节责任落实到具体人,以便责任追究。=是实行审计文书送达回执制度。三是执行审计资料承诺书制度和审计资料接交制度。为了督促被审计单位按时提供审计资料,在原资料承诺书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增加了被审计单位按时提供资料的承诺内容,印制了《黄陵县审计局审计组审计资料接交清单》,突出了对被审计单位提供资料具体时间和资料交接过程的记载,并将此作为被审计单位不能积极配合审计责任追究的重要证据。四是实行“三级复核”制度。通过复核对审计目标是否实现,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充分,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是否正确,评价、定性、处理、处罚和移送处理是否恰当,底稿的编制是否规范,证据的取得是否合法有效等环节进行了质量控制。五是严格审计文书及档案的质量控制。在审计文书上,不断探索完善审计报告、结果报告、调查报告、综合报告的撰写模式,规范用语、发送范围和发送程序。规范审计文书的印制,要求统一使用A4纸双面打印,严格控制审计文书打印分数和审计资料的保密工作。在审计档案归档上,坚持一案一卷,案结卷成。多年来,全局审计项目未出现一例行政违法案件和行政复议案件,档案管理室被批准为省一级档案室。先后多个审计项目评为省市优秀审计项目。
四、“严”就是业务审定把关严格,审计结果落实严格
通过业务审定会严格把关,即主要是对审计结论进行集体讨论审定,保证审计结论恰当、合法。为此,制定了《审计报告审核审定暂行办法》,明确项目主审、业务股负责人、审计组长、主管领导、复核人、总审计师、局长等各个层次、各个环节的职责和责任,加强对审计结果集体审定,集体负责,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在审计结果落实上,坚持开展审计结果“回头查”工作,并形成了人大、纪检、组织部门配合审计抓整改落实的机制。每年的11月份,都要安排半个多月时间对上年9月份以后至当年9月份完成的审计项目结果整改落实情况进行一次“回头查”,對未如期整改落实的单位,交由人大质询或纪检“三问”,组织部门对单位主要领导执行组织措施等,极大的提升了审计整改落实的效果。
在目标考核奖惩兑现上,先后制定了,专业人员聘用、违纪资金收缴、财务预算管理、审计公示、审计廉政规定执行询查、到岗守岗检查、佩证上岗、行政效能建设等14项制度,完善了工作考核办法和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印发各领导、各股室,严格对照执行。坚持把制度的执行结果与考核挂勾,对审计质量考核和廉政制度执行考核实行一票否决。一经否决,取消承担该项目业务股和项目审计人员年度内所有评奖资格,并追究其相关责任。
五、“高”就是审计队伍追求高素质,审计工作追求高效率
审计队伍的建设,就是“人、法、技”建设,县局通过各项学习制度的落实,督促职工学习,通过以老带新,突出在实践中学习,学习先进的工作方法、工作经验,聘请专家讲课,通过不断学习,提高了审计人员对形势的科学判断和科学分析能力,对重大事项的洞察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县局多年来把廉政建设视为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先后制订了审计纪律“八不准”规定、审计组廉政规定、廉政规定执行回访制度等。通过突出作风建设,强化以规范审计权力行使为核心的廉政建设,促进审计人员履行好审计监督职责和使命,提高审计监督的公信力和执行力,保证了审计工作的独立性,维护了审计机关的良好形象。
一、“准”就是审计定位准、审计重点抓的准
多年来,黄陵县审计局把审计工作的着眼点定位在维护财政秩序,促进廉政建设,揭露惩治腐败,保障县域经济健康发展上,着力强化两个服务,即立足宏观着眼和微观着手两个层面,围绕加快发展的需要,通过审计监督为县域经济建设发展服务,为被审计单位服务。坚持突出预算执行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专项资金审计、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四大审计重点,积极适应形势变化,增强审计功能,通过大量的审计调查和专题调查项目的开展,揭示县域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不和谐和制约经济发展的症结,为全县经济发展决策提供依据,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三年来,开展审计调查和专题调查21个,为政府提供建议30多条。坚持每年向人大报告财政预算执行工作情况,受到人大代表的肯定和好评。
二、“深”就是审深审透。揭示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多年来,黄陵县审计局在注意把握全局的基础上,抓主要环节和主要矛盾,坚持“重点领域交叉审、重点项目跟踪审、重点资金年年审”的原则,在审计方法上,采取“五查五看”的方法,即:查生产经营指标,看生产经营业绩;查财务收支,看执纪执规情况;查内控制度,看管理水平:查债权债务,看有无虚列漏记问题;查清理移交情况,看有无转移、隐匿问题。在此基础上,充分运用“七结合”的审计方法。即:审计与鉴证相结合;内查与外调相结合;审计与座谈相结合;查账与查物相结合;详查与抽查相结合;审查与自查相结合;审计部门与组织、纪检、监察部门相结合。通过深入审计、严格执法,实现审计结果四突破:一是在审计质量上有所突破,促使审计质量上台阶,上水平。二是在审计调查、综合分析、为政府宏观调控服务上有所突破,通过审计及审计调查,真正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有较高价值的参考依据,发挥审计工作的参谋助手作用。三是在大要案线索的查处上有所突破,跟踪资金流向,对重要线索、重大问题一查到底,查到水落石出,严肃财经纪律和发挥审计的震慑力。四是在查处问题的整改落实上有所突破,重视查处问题的整改纠正,遏制屡审屡犯的问题的发生。
三、“细”就是严谨细致,注重细节抓仔细,实现过的硬
抓细节才能出精品,没有对细节的关注,就只会产生大而化之的笼统印象,审计执法就只能停留在抽象化和一般化的层次上而落不到实处。对此,我们注意从点滴细微入手,严格公正执法,实现工作突破。一是严格审计程序。从审计立项到整理归档,我们对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制定了详细的流程图,为了落实审计程序的质量责任,印制了《审计作业流程责任划分表》,审前先将审计程序的各个环节责任落实到具体人,以便责任追究。=是实行审计文书送达回执制度。三是执行审计资料承诺书制度和审计资料接交制度。为了督促被审计单位按时提供审计资料,在原资料承诺书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增加了被审计单位按时提供资料的承诺内容,印制了《黄陵县审计局审计组审计资料接交清单》,突出了对被审计单位提供资料具体时间和资料交接过程的记载,并将此作为被审计单位不能积极配合审计责任追究的重要证据。四是实行“三级复核”制度。通过复核对审计目标是否实现,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充分,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是否正确,评价、定性、处理、处罚和移送处理是否恰当,底稿的编制是否规范,证据的取得是否合法有效等环节进行了质量控制。五是严格审计文书及档案的质量控制。在审计文书上,不断探索完善审计报告、结果报告、调查报告、综合报告的撰写模式,规范用语、发送范围和发送程序。规范审计文书的印制,要求统一使用A4纸双面打印,严格控制审计文书打印分数和审计资料的保密工作。在审计档案归档上,坚持一案一卷,案结卷成。多年来,全局审计项目未出现一例行政违法案件和行政复议案件,档案管理室被批准为省一级档案室。先后多个审计项目评为省市优秀审计项目。
四、“严”就是业务审定把关严格,审计结果落实严格
通过业务审定会严格把关,即主要是对审计结论进行集体讨论审定,保证审计结论恰当、合法。为此,制定了《审计报告审核审定暂行办法》,明确项目主审、业务股负责人、审计组长、主管领导、复核人、总审计师、局长等各个层次、各个环节的职责和责任,加强对审计结果集体审定,集体负责,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在审计结果落实上,坚持开展审计结果“回头查”工作,并形成了人大、纪检、组织部门配合审计抓整改落实的机制。每年的11月份,都要安排半个多月时间对上年9月份以后至当年9月份完成的审计项目结果整改落实情况进行一次“回头查”,對未如期整改落实的单位,交由人大质询或纪检“三问”,组织部门对单位主要领导执行组织措施等,极大的提升了审计整改落实的效果。
在目标考核奖惩兑现上,先后制定了,专业人员聘用、违纪资金收缴、财务预算管理、审计公示、审计廉政规定执行询查、到岗守岗检查、佩证上岗、行政效能建设等14项制度,完善了工作考核办法和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印发各领导、各股室,严格对照执行。坚持把制度的执行结果与考核挂勾,对审计质量考核和廉政制度执行考核实行一票否决。一经否决,取消承担该项目业务股和项目审计人员年度内所有评奖资格,并追究其相关责任。
五、“高”就是审计队伍追求高素质,审计工作追求高效率
审计队伍的建设,就是“人、法、技”建设,县局通过各项学习制度的落实,督促职工学习,通过以老带新,突出在实践中学习,学习先进的工作方法、工作经验,聘请专家讲课,通过不断学习,提高了审计人员对形势的科学判断和科学分析能力,对重大事项的洞察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县局多年来把廉政建设视为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先后制订了审计纪律“八不准”规定、审计组廉政规定、廉政规定执行回访制度等。通过突出作风建设,强化以规范审计权力行使为核心的廉政建设,促进审计人员履行好审计监督职责和使命,提高审计监督的公信力和执行力,保证了审计工作的独立性,维护了审计机关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