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bydick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必须和传统的教学方法融为一体,多种教学媒体互相补充、协调统一,按教材的需要进行优化组合,才能发挥其优势,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在说明文阅读中,多媒体的应用要达到视听结合、图文并茂的优化效果。
  关键词 说明文;多媒体;阅读教学
  
  说明文在各种文体中增长率最高,加大说明文的教学量,它符合了语文科工具性和实用性原则的要求。同时也清楚表明,说明文在整个教学中与记叙文、议论文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但是说明文在语言上注重科学性、准确性,缺少生动性;在内容上比较浅显易懂,叙事性、故事性较弱;教学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又较抽象、枯燥。所以教学中,学生往往觉得枯燥乏味。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这一现象大大改观。笔者结合具体的说明文阅读,谈谈多媒体在说明文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说明文教学,决不能舍弃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知识本身,片面地就文教文,以致失去让学生感受知识理趣的机会,而应该是让学生在吸收课文原有知识养料的同时,触类旁通适当地或介绍或引导学生去搜集相关的知识,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兴趣。那么,这样的说明文教学不但能上得扎实生动,而且对于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陶冶情操更具有深远的意义。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给教师提出一个要求:“一切事物都应当尽量地放到感官的眼前。”多媒体教学满足了这个要求。在说明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1 利用多媒体,激发兴趣,引起共鸣
  如讲法布尔的《蝉》,课上介绍了蝉的知识,说蝉的俗名叫“知了”,古人叫“蜩螗”,它是诗中常见的寓体,还是治病的良药;再由科学家研究蝉的目的,讲到人类与昆虫的关系,介绍了仿生学,如鸟儿与飞机、鲸与轮船、蜜蜂与建筑……还介绍了作者之所以被誉为“昆虫世界的荷马”,这与他长期对各种昆虫的观察研究是分不开的。同时,笔者还介绍了观察的要求和做法,又举了习作中不善观察不作思考而闹出的种种笑话。这些资料,事先搜集整理好,利用多媒体展示,方便快捷高效。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的内容,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再如在教学《看云识天气》一文时,针对课文谈到的云的形态的8种变化来识别天气情况,传统教学中,要求学生列一表格归纳,课堂气氛沉闷。而笔者在教学时,根据课前的彩图制作一组动画,并配上一曲动听的钢琴曲,要求学生根据动画展现的变化无常、姿态万千的云,口头描绘,并分别表达:各云彩暗示了什么样的天气现象,文章又是按照什么顺序、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进行说明。课堂中学生积极发言,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秘,仿佛就在广阔的大自然欣赏美丽无比的天空。讨论中学生还用“云交云,雨淋淋”等谚语来归纳有关的天气情况。这样的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把一篇抽象性、知识性很浓的说明文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了。
  2 利用媒体,丰富教学内容,感受美,鉴赏美
  在教学《苏州园林》一文时,制作一个课件“苏州园林一日游”。首先在一曲优美的江南小调中,配乐朗诵“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接着动画展现4幅苏州园林风光“亭台轩榭图”“假山池沼图”“花草树木图”“门窗图”,一下子学生仿佛置身于“图画中”,立刻对苏州园林有了图画美的直观感受,领略了我国园林的建筑美。学生一边欣赏苏州园林独特的艺术美的同时,一边惊叹设计者和匠师们的别具匠心和审美情趣,并从心底产生共鸣。
  又如教学《死海不死》这篇科技小品,利用多媒体展示死海的有关资料,让学生了解了死海的成因和变迁,使他们对海洋产生浓厚的兴趣。又展示与课文相关的,融科学性、文艺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小品文《未来海底世界》,与课文放在一起阅读,在内容上与课文互为补充,写法上又可以参照比较,让学生在学过的课文知识的基础上,比较这类文章的异同。这样不但能了解学生掌握课文知识的情况,而且对丰富学生知识、开阔视野、培养能力、启迪思维都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因所比较的文章富有趣味性,能引人入胜,这也就调动了学生自学的积极性。
  3 利用多媒体,加强课内外联系,提供阅读练习,强化知识
  如教学《故宫博物院》,需要弄清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知识,并对这些知识加以灵活运用,在此基础上形成技能。笔者采用学校电教室的一个课件“闯迷宫”,在一曲带有京味的古典音乐中,展现故宫,并将故宫各处的情形设计成一个迷宫,学习者只有找出与课文中说明相应的对象、顺序和方法,才能顺利过关,否则就会受到惩罚。这样学生在游戏中既掌握了知识,又使枯燥的东西变得生动有趣。
  又如教学《向沙漠进军》这一课,在课堂上先引导学生在课文阅读中掌握“改造沙漠、化害为利”的主题,即以此作为点,并展示《绿化沙漠开发沙漠》的通讯报道作为参考,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化害为利”的重要性,进而指导学生课后寻找防止水土流失、搞好生态平衡、治理环境污染等方面的资料。学生将搜集整理的材料做成课件,课上展示,效果很好。
  同时要求学生联系本地实际,以“谈××公害及治理”为题,着重说明一至二种影响生活和生产的公害以及化害为利的情况。由于这样的教学内容既出自课本又超出课本,往往带有基础性、新鲜性和趣味性,所以很合学生的口味,大大增加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个个兴致勃勃、跃跃欲试,强化了课堂主题。
  在进行说明文基础知识强化训练中,从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的运用、说明方法的判断、说明语言的准确等方面,利用多媒体展示经典例段,进行大容量强化训练。
  4 利用多媒体展示,清晰地理清课文思路,一目了然
  例如,在教《苏州园林》一课时,可以先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欣赏。录像的前半部分体现苏州园林是“完美的图画”的特点,后半部分则可选择几处有特色的景点,如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等。在此基础上突出建筑物的色彩,并捕捉每一个角落的“图画美”。放映录像的同时配乐朗诵课文,让学生在欣赏录像、聆听课文的同时思考几个问题:苏州园林总体特征是什么?设计者是如何实现这个特征的?课文第2至6自然段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欣赏完录像之后,检查提问,然后由教师分析、讲解课文,重点分析本文总分的结构方式及语言的多样性。借助录像,让学生在大脑中留下苏州园林的美好画面,进而用较快的时间清理本文的脉络之所在。
  从以上4个方面,多媒体在说明文阅读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充分挖掘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潜力,提高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效率。以说明文的知识性、趣味性来激发学生兴趣为着眼点,教师对每篇说明文教学给予精心设计,巧妙构思。在结合讲析说明顺序、说明对象、说明方法的基础上扩展教学内容。它既能提高学生思考、研究、想象和读写的训练效率,还能以特有的新意和创造性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快乐。利用多媒体辅助说明文阅读,有利于养成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依据说明文的知识性、趣味性的特点而设计实施的教学,能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进行更好的发现:或把课内所学的知识用于新环境,形成能力;或者通过某种变式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使学生既获得课内知识,又领会怎样获得更新知识的方法和途径。
  多媒体辅助说明文阅读教学,将重在说明事物的特点、性质、成因、作用,使枯燥的说明文教学变得生动形象。因此,教师要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运用多媒体,让它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石各庄镇中学)
其他文献
"寄"作为一种艺术手法,常常与"兴"联系在一起,但二者有着明显的界限区分。"兴"的艺术手法仅限于展示自然界简单的类比关系,而"寄"是将情落实于物之上,从而使得他物闪烁出主体的生命精
连云港市提出“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系统把握教材和适当整合其他教学资源,灵活选择运用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运用六模块,建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对话交流、动态生成、合作共享,实现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协同发展的课堂。  探究性学习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如何把这一理念落实到课堂上呢?那就是互动探究。互动探究
讨论了JPEG2000的相关核心算法,给出了图像压缩编码系统的硬件设计,并在DSP系统上按JPEG2000标准组织压缩码流.实验结果表明,按JPEG2000标准得到的医学压缩图像具有理想的压
介绍了山东电视台地球站如何通过卫星数字方式传输山东电台6套广播节目,实现电视和广播节目的同时上星.叙述了广播信号源的地面传输、地球站广播信号监控、广播节目上行系统
从人类的认知思维的角度,具体分析了结构隐喻、方位隐喻、本体隐喻所折射的文化。
分析了跟踪不稳定的原因,提出了一种获得变焦系统调节控制函数的新方法.结合某型电视跟踪系统的研制,采用直接测量和曲线拟合,精确地给出了焦距与角偏差的关系,提高了高变焦
摘要 “双师型”教师是我国职业教育质量的保障。规范职业教育教师的人生职业发展路径,使教师在发展自身教育素质的同时发展企业技能;根据学校教师和企业技能人才的特点制定“双师型”教师培养职业生涯路径,并提供相应的素质培养平台,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机制和法制,有效地培养和管理“双师型”教师。  关键词 “双师型”教师;职业生涯;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