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说:“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买的。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正如冼星海所说,音乐要为祖国服务,为人民服务。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如何实施呢?我认为我们可以做到“在讲述音乐家故事中进行爱国教育”、“ 在音乐欣赏中进行爱国教育”、“ 在歌曲教学中进行爱国教育”等。
关键词:音乐 陶冶 爱国主义 情怀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对艺术,特别是音乐,道德内容是其灵魂,是其存在的意义,学校音乐课的一切形成都应当旨在发展学生的精神生活,帮助他们认识世界,形成他们的世界观,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校音乐教育用潜移默化的方式,以它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能。
一、在讲述音乐家故事中进行爱国教育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但音乐家都有自己的祖国”。古今中外,一个伟大的音乐家通常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我们在介绍中外音乐家时,可讲述他们的爱国事迹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俄国的鲍罗丁既是医生、化学家、又是音乐家,几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贝多芬耳聋后,在痛苦的逆境中写出了许多传世之作。如第九交响曲等。如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萧友梅在日本时掩护孙中山开展革命活动,回国后为振兴中华音乐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西洋管弦乐队创办了中国第一所音乐学院。
我国著名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以优异的成绩从法国巴黎音乐学院毕业后,谢绝了法国音乐界殷勤的拘留和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到灾难深重的祖国,为民族呐喊,为抗战怒吼!他曾自豪地说过:“我要写一部代表我们中华民族伟大英雄气魄的合唱,采用‘大合唱’形式,这将是中国第一部‘大合唱’……”他于1939年3月31日完成的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很快传遍整个中国。
通过介绍,使学生从他们的身上学会怎样学习、工作、生活和做人。不断的探索进取,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除了对艺术的感受外,还学到了英雄主义的精神、乐观主义的精神、爱国主义的精神、开拓进取的精神。
二、在音乐欣赏中进行爱国教育
音乐欣赏是通过欣赏音乐认识世界的一种有效方法,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教材中的欣赏作品一般音乐形象比较鲜明,在欣赏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领会作品的深刻含义,帮助他们捕捉音乐形象,使他们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感染。在理解音乐作品的题材、体裁、形式、风格的基础上,使学生在美的享受、陶冶中潜移默化地得到全面的思想教育和艺术薰陶。
欣赏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时,要引导学生懂得作者以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以紧张的船夫号子表现中国人民英勇顽强的性格,以热情奔放的旋律赞颂像巨人般伟大坚强的中华民族,以凄楚悲愤的曲调控诉了日寇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以雄壮昂扬的歌声表达了中华儿女在党的领导下抗敌的必胜的信心,要使学生们懂得:今天我们不能让历史的悲剧重演,我们要在党的领导下把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更加伟大坚强!《码头工人歌》可以激发学生同命运抗争,同困难搏斗的大无畏精神,并体会到音乐催人奋进的力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被西方音乐界称为“爱情交响曲”和“蝴蝶交响曲”。是我国民族交响曲的精华。在欣赏时通过对历史背景、故事情节、音乐素材和民族音乐语言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和理想的追求。
三、在歌曲教学中进行爱国教育
在音乐的歌曲教学中,应根据音乐课自身的特点,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来感染学生,做到寓爱国主义教育于音乐教学之中。教材中有关爱国主义题材的歌曲主要可分以下三类:(1)古代歌曲,如表达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为国雪耻,收复旧山河壮志豪情的(满江红),歌颂“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汉朝民族英雄苏武的(苏武牧羊)等。(2)革命历史歌曲,如反映抗日斗争的(游击队歌)、(保卫黄河)等。(3)现代歌曲:如表达热爱祖国之情的《长江之歌》《中国娃》,反映时代心声的《走进新时代》《好日子》。
如《苏武牧羊》,这首歌作于民国初年,当时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发生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外交事件,广大爱国群众义愤填膺,纷纷要求“富国强兵”以抵御外侮。歌中苏武“留胡节不辱”,“大节定不亏”的精神形象正是当时群众爱国激情的反映。《中国人》,叙述了海内外的中国人,都具有中华民族共同的悠久历史及传承的文明,歌曲的旋律随着歌词情绪的变化而渐渐高亢,表达了作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也隐含着渴望回归的心愿。在教学中,如果把这些内容及创作手法介绍给学生,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演唱时更会创造性的表现出歌曲的思想感情和鲜明的艺术形象。由此,必定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受到深刻的感染和教育。
“移风易俗,其善于乐”。音乐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思想,不仅是培养人才的需要,也是音乐艺术本身的需要。在中国迅速发展的今天,奏响爱国主义的主旋律,这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要积极开发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精心设计每次音乐教学的实践,抓好这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工程,培养出无愧于时代的跨世纪人才,使中国立于世界强国之列,这就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我们音乐教育的责任!
关键词:音乐 陶冶 爱国主义 情怀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对艺术,特别是音乐,道德内容是其灵魂,是其存在的意义,学校音乐课的一切形成都应当旨在发展学生的精神生活,帮助他们认识世界,形成他们的世界观,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校音乐教育用潜移默化的方式,以它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能。
一、在讲述音乐家故事中进行爱国教育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但音乐家都有自己的祖国”。古今中外,一个伟大的音乐家通常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我们在介绍中外音乐家时,可讲述他们的爱国事迹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俄国的鲍罗丁既是医生、化学家、又是音乐家,几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贝多芬耳聋后,在痛苦的逆境中写出了许多传世之作。如第九交响曲等。如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萧友梅在日本时掩护孙中山开展革命活动,回国后为振兴中华音乐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西洋管弦乐队创办了中国第一所音乐学院。
我国著名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以优异的成绩从法国巴黎音乐学院毕业后,谢绝了法国音乐界殷勤的拘留和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到灾难深重的祖国,为民族呐喊,为抗战怒吼!他曾自豪地说过:“我要写一部代表我们中华民族伟大英雄气魄的合唱,采用‘大合唱’形式,这将是中国第一部‘大合唱’……”他于1939年3月31日完成的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很快传遍整个中国。
通过介绍,使学生从他们的身上学会怎样学习、工作、生活和做人。不断的探索进取,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除了对艺术的感受外,还学到了英雄主义的精神、乐观主义的精神、爱国主义的精神、开拓进取的精神。
二、在音乐欣赏中进行爱国教育
音乐欣赏是通过欣赏音乐认识世界的一种有效方法,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教材中的欣赏作品一般音乐形象比较鲜明,在欣赏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领会作品的深刻含义,帮助他们捕捉音乐形象,使他们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感染。在理解音乐作品的题材、体裁、形式、风格的基础上,使学生在美的享受、陶冶中潜移默化地得到全面的思想教育和艺术薰陶。
欣赏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时,要引导学生懂得作者以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以紧张的船夫号子表现中国人民英勇顽强的性格,以热情奔放的旋律赞颂像巨人般伟大坚强的中华民族,以凄楚悲愤的曲调控诉了日寇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以雄壮昂扬的歌声表达了中华儿女在党的领导下抗敌的必胜的信心,要使学生们懂得:今天我们不能让历史的悲剧重演,我们要在党的领导下把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更加伟大坚强!《码头工人歌》可以激发学生同命运抗争,同困难搏斗的大无畏精神,并体会到音乐催人奋进的力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被西方音乐界称为“爱情交响曲”和“蝴蝶交响曲”。是我国民族交响曲的精华。在欣赏时通过对历史背景、故事情节、音乐素材和民族音乐语言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和理想的追求。
三、在歌曲教学中进行爱国教育
在音乐的歌曲教学中,应根据音乐课自身的特点,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来感染学生,做到寓爱国主义教育于音乐教学之中。教材中有关爱国主义题材的歌曲主要可分以下三类:(1)古代歌曲,如表达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为国雪耻,收复旧山河壮志豪情的(满江红),歌颂“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汉朝民族英雄苏武的(苏武牧羊)等。(2)革命历史歌曲,如反映抗日斗争的(游击队歌)、(保卫黄河)等。(3)现代歌曲:如表达热爱祖国之情的《长江之歌》《中国娃》,反映时代心声的《走进新时代》《好日子》。
如《苏武牧羊》,这首歌作于民国初年,当时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发生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外交事件,广大爱国群众义愤填膺,纷纷要求“富国强兵”以抵御外侮。歌中苏武“留胡节不辱”,“大节定不亏”的精神形象正是当时群众爱国激情的反映。《中国人》,叙述了海内外的中国人,都具有中华民族共同的悠久历史及传承的文明,歌曲的旋律随着歌词情绪的变化而渐渐高亢,表达了作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也隐含着渴望回归的心愿。在教学中,如果把这些内容及创作手法介绍给学生,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演唱时更会创造性的表现出歌曲的思想感情和鲜明的艺术形象。由此,必定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受到深刻的感染和教育。
“移风易俗,其善于乐”。音乐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思想,不仅是培养人才的需要,也是音乐艺术本身的需要。在中国迅速发展的今天,奏响爱国主义的主旋律,这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要积极开发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精心设计每次音乐教学的实践,抓好这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工程,培养出无愧于时代的跨世纪人才,使中国立于世界强国之列,这就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我们音乐教育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