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队联动:拓展品德课程资源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iaiyu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课是学校德育的重要阵地,少先队活动是学校德育的重要载体,二者的目标一致,教育内容、教学方式相似。在小学阶段,品德教师常常担任着班主任和中队辅导员的工作。如果两者能够协调配合,相互促进,所产生的整体德育效应将远远大于二者孤立进行的教育效应之和。
  近年来,学校以“花色礼仪”为特色,进行了丰富多彩的中队活动,作为一种宝贵的品德课程资源,笔者将其引进品德课堂,实现了品德课堂与中队活动的有效链接,使品德课程资源丰厚起来,提高了品德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一、 礼仪特色,渗透品德课程
  孟德斯鸠说过:“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浙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二下)《社区的文明》,就是一篇与文明礼貌有关的课文。笔者设计了五个课堂教学活动:公益广告引入;辨析文中社区不文明现象;辨析各小区的优劣处;播放长兴县创建文明强县的录像;制定社区环保公约。课前让学生对自己家所在的社区进行观察,记录了小区中文明和不文明的现象。每个小区还派代表拍了照片。整堂课,学生能积极思考,大胆举手发言,课堂的气氛活跃。因为学生说的都是自己熟悉的小区,人人都有话讲。
  对于小学生来说,要达成认知目标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真正达成礼仪还是有点困难,所以笔者就结合学校“花色”礼仪中队活动,走进社区,寻找文明和不文明现象,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校的38个“花色中队”,每个中队都以花命名,寓示着每一个中队的队员都如花一样美丽大方,给人文明优雅的享受。如“太阳花”“丁香花”等,每个中队根据自己的年龄特点设置了不同的礼仪特色。如“荆棘花礼仪中队”,特色是“社区礼仪”,整个中队在礼仪普及的基础上,以社区礼仪的训练为重点,将走进社区寻找文明礼仪和不文明现象的活动资料保存下来,作为中队的“成长足迹”。还为《社区的文明》搜集到一线宝贵资料,更好地为品德课堂所利用。
  二、 品牌活动,激活品德课堂
  少先队在长期以来的实践探索中,已经形成了一系列颇有影响的体现少先队先进理念、独具少先队文化特色、富有教育实效的少先队品牌活动。充分挖掘品牌活动的优势资源,激活品德课,有利于突破学习方式的单一性,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1. 雏鹰争章活动,凸显特色
  雏鹰争章活动是少先队体验教育的主阵地。争章的过程是一个激励的过程,给品德课程实践活动以评价和激励,两者相辅相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品德课中每学年所设置的教学内容,与相应年级雏鹰奖章活动的要求基本吻合。我们可以整合教育资源,积极组织队员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将《纲要》规定的分年级争章要求,与品德课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来制定争章标准。使学生在争章中感受快乐,体验成功。
  四年级下册的品德课本第一单元第四课《我们赢了》的教学目标之一是:“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是集体的小主人。初步形成现代民主意识,积极参与班级管理,为班级建设出谋划策。”经过第一课时的教学铺垫后,在第二课时的课堂教学时,及时提出“岗位责任章”的争章要求,即“有一个为集体服务的小岗位,尽自己的能力在岗位上为集体、为他人服务”。这样做,既实现了对品德教学内容的巩固和延伸,又完成了该年级的争章任务,可谓水到渠成,一举两得。
  2. “手拉手”活动,关爱他人
  “手拉手”互助活动旨在倡导城市和农村、贫困地区和富裕地区、健康的和有残疾的以及不同民族的少年儿童之间相互交流、互助、服务,是少先队活动的一大品牌。
  在上完《品德与社会》五年级《怎样与人相处》一课以后,笔者就组织了班里的学生与一所乡村小学的农村学生开展“手拉手”活动,并要求互相结对的队员做到“四个一”:互通一封信,互打一个电话,互赠一件自制小礼物,互学一样小本领。有条件的队员在家长的带领下可以互相到家庭拜访一下,感受双方不同的生活,对于生活上需要资助的同学给予一定的帮助。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拉近学生与他人之间的距离,增添了一份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情感。
  三、 班队活动,丰富品德课堂
  班队活动与品德课程学习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良好行为习惯的认同感,从而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很好地实现品德课程目标。
  比如三年级上册第十课《父母的疼爱》,要求学生“了解家人的辛劳,学会关心体贴家人”。为了更好地完成这部分教学内容,结合学校少先队倡导的“三八”妇女节感恩活动,学校各中队举行了“妈妈,谢谢您”的主题队会活动。教师将课文中相关的诗朗诵、情景剧的内容在班队活动中再现,同学们在准备节目的过程中加深了情感换位体验,在表演中升华了对妈妈的感激之情。班队活动的优良传统和基本经验是要在实践中育人、在活动中内化情感。班队活动的责任就是引导少年儿童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实践体验同样也是品德课程的生命力。品德课程强调学生在设计、调查、探究、采访、创作、想象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和感悟情感,感受生活,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把品德课程学习与班级生活、班队活动结合起来,有利于促进学生品德和社会性的发展,有利于品德课程目标的实现。品德课程与班队活动的有效结合,能使班队更富价值内涵,使品德学习具体生动。
  四、 社团活动,延伸品德课堂
  许多社团活动与品德课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我校的“红领巾民俗研究社团”,在开展长兴的风俗研究时,辅导员就结合四年级下册《我们的民风民俗》的内容,组织队员进行调查搜集、实地采访等,积累了关于“长兴的婚庆礼俗”“长兴的拜年礼俗”“长兴的寿诞礼俗”等一些当地风俗习惯,颇有研究价值。这项活动的开展,既是少先队“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赋予我们的重任,也是社团建设的需要,更是品德课程中渗透爱国主义情感的有效载体。
  开展雏鹰假日社团小队活动能让学生将课堂知识在课外加以更深切的感悟、实践、内化与升华。比如在学习了《家庭树》,了解了家庭成员的结构组成以后,可以组织学生在假日里开展“调查父母一天工作”或“今天我当家”的小调查活动,让他们在假日里负责一家人的饮食起居,了解父母的辛苦,学会感恩。
  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花色中队”活动,既拓展延伸了少先队的活动空间,创新了工作方式,又增强了队活动的魅力;将“花色中队”活动融于品德教学改革之中,品德课程的活动性和生活性得到充分体现,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使课程资源丰厚起来,品德课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少先队活动也更具活力,两者将朝着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
  (浙江省长兴县第一小学 313100)
其他文献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模迅速扩大,已成为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为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体制改革积累了一些有益的
据3月16日<南方都市报>报道,广东将在全国率先开展"价格信用认证",如果获得认证的企业或商家不守信用,消费者除了可以向该企业或商家追讨赔偿外,还可以向认证机构索取赔偿.
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给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也带来了挑战。要求初中语文教学必须做到: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语文实践的
目的观察新型化学毒剂皮肤防护剂hTSP对糜烂性毒剂芥子气、G类神经性毒剂梭曼、V类神经性毒剂VX的防护效果。方法利用FZZ01型化学毒剂侦检纸评价皮肤防护剂对芥子气、梭曼、V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使用机械通气治疗后48 h或原有肺部感染用呼吸机48 h以上发生新的病情变化、临床高度提示为一次新的感染并经病原学证实或拔管后48 h内发生的肺部感染.虽然机械通气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但随之而来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令临床医务人员感到棘手的严重并发症.现就VAP的感染状况、致病菌、发病原因、预防和控制环节问
一、病例报告孕妇29岁,孕3产0,末次月经:2012年7月27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于2012年10月20日孕11~+周行NT检查及2013年1月14日行孕23~+周Ⅲ级产前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