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通过在聚丙烯腈(PAN)溶液中添加沥青,经静电纺丝、不熔化和炭化处理后,制备出沥青/聚丙烯腈复合纳米炭纤维无纺布。结果表明,沥青的加入,不仅减小了所制纳米炭纤维的直径、提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炭材料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与光电研究中心
【基金项目】
:
国家基金委-山西省煤基低碳联合基金(U161011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072383),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201603D112007),中国科学院青年促进会资助(118800QCH1),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801D221371)对本研究的支持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在聚丙烯腈(PAN)溶液中添加沥青,经静电纺丝、不熔化和炭化处理后,制备出沥青/聚丙烯腈复合纳米炭纤维无纺布。结果表明,沥青的加入,不仅减小了所制纳米炭纤维的直径、提高了其导电性,而且还增大了纳米炭纤维的比表面积、扩大了孔径分布,有效地改善了纳米炭纤维的容量和倍率性能。当沥青与PAN的质量比为1∶1.5时,所得纳米炭纤维在低电流密度(0.1 Ag^−1)时的比容量为219 Fg^−1,其比容量是纯PAN基纳米炭纤维的1.38倍。当电流密度提高到50 Ag^−1时,样品的容量保持率可达到69.4%(纯P
其他文献
钴和氮共掺杂炭催化剂(Co-NC),由于成本低廉和资源丰富而备受关注,但其低的氧还原反应(ORR)活性和对氧气的双电子(2e-)还原生成H2O2的高选择性,进一步影响了其在燃料电池中的
针对当前的边缘缓存策略存在的传输能耗高、对较小区域中用户需求感知不足的问题,结合全网与区域在流行内容和流行特征的差异,提出基于区域用户需求感知的边缘缓存策略。首先,依据区域用户的长/短期兴趣和全网流行度信息,估算用户的请求意愿;然后,综合区域用户的需求选择待缓存内容及缓存优先级;最后,考虑基站的位置和用户需求的差异,设计区域缓存能耗优化的联合放置策略。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策略与传统的缓存策略相比在请
为了克服传统铝合金点连接技术存在裂纹、气孔、成形力大和气密性差等不足,实现铝合金板材的高性能点连接,提出了搅拌摩擦铆焊塑性连接新工艺原理,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针
为了优化烟气挡板的工作开度区间以提高锅炉热效率和适应调峰的能力,在烟气速度为18 m/s的条件下,分别模拟了某烟气挡板在开度10°、20°、30°、40°、50&#
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是锂硫(Li-S)电池最致命的固有问题。本文通过在商业聚丙烯隔膜上涂覆碳纳米管支撑的MoSe2纳米片,成功构建了对多硫化物具有强吸附作用的功能化夹层,有效
由于室内植物的叶片存在大量自遮挡,为了得到植物的完整三维信息,往往需要用户手动裁剪、扫描和配准叶片.针对该问题,提出了利用实例分割网络进行叶片识别并选取被裁剪叶片的方法.通过总结植物叶片形状与分布特征,建立虚拟植物模型,渲染大量带叶片轮廓信息的图片来训练实例分割网络,避免了耗费大量精力标注真实植物叶片.进一步提出了自动化建模系统,根据单个视角下观察到的植物图像自动选择被裁剪的叶片,并获得该叶片的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