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模型古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

来源 :地理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wuinthe39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背景
  诸葛八卦村创建于宋末元初位于浙江兰溪,至今仍完好保存着以大公堂、丞相祠堂为代表的100余座明清建筑。村落古建筑结构精巧,典雅古朴;雕梁画栋,重檐歇顶;井塘点缀、巷道相交,富有诗情画意。上世纪90年代,知名度逐步提高,游客人数日渐增加,旅游环境恶化。本文应用SWOT模型研究该村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
  二、诸葛八卦村旅游资源开发SWOT分析
  1.优势分析(Strengths)
  (1)诸葛亮后裔家族文化。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是三国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元朝末期,诸葛亮第27世孙诸葛大狮卜居高隆岗(今诸葛村),是该村的迁始祖。目前,全村住着诸葛亮的嫡传后裔3 000余人。每年农历四月十四日和八月二十八日(诸葛亮的生日和忌日),均会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诸葛家族祭祀文化内涵如表1所示。
  (2)罕见八卦形村落布局。诸葛八卦村中间低平,四周渐高,周围环境8座小山,村落隐蔽其中。整个村落仿八卦阵图构建,村中心的钟池为八卦的中心,半边水池半边陆地,是一幅变化无穷、循环往复的“太极图”。旱地二角有古井眼,俨然是“太极图”的眼睛。明清时留下的几十座厅堂、民居,阵列钟池的四周,八条巷道通向八座小山岗,全村形似八卦。
  (3)精美建筑和雕刻艺术。诸葛村内共有100多座保存完好、风格迥异的明清民居、牌楼、宗祠大门。各种古建筑的大木结构特色鲜明,装饰木雕精致。
  (4)优越旅游区位。诸葛八卦村位于浙江中西部,是兰溪西大门,地处杭州、金华、衢州三大市交界,330国道贯穿诸葛镇,龙葛线省道与330国道交接于此,金千铁路穿境而过。诸葛八卦村距秀丽的杭州城180千米,距新安江大坝40千米,距国家级风景区江南悬空寺7千米,诸葛八封村交通便捷,古建筑保存完好,环境优美,是杭州西湖——千岛湖——金华双龙洞旅游线上的重要节点。
  2.劣势分析(Weaknesses)
  (1)开放缺乏整体性。诸葛村中古建筑民居绝大部分都是后裔所有,难以集中保护或整体开发。村中有“十八口塘、十八口井、十八个厅”,分属不同的家庭,制约了全面修复和整体开发。
  (2)村民保护意识有待提升。诸葛村人口密集,加上后裔都在民居内生活居住,农家的环境卫生较差。村内鸡鸭成群,随意散养,导致路上粪便随处可见;部分村民在文物古迹晾晒衣服,既损文物又失雅观,村民保护意识有待提升。
  (3)文化内涵尚未充分挖掘。诸葛八卦村旅游内容单一,以观光为主,游客参与度低。宣传资料和导游讲解以诸葛氏家族故事为主,内涵丰富的堪舆、建筑、医药、民俗等亟待挖掘。
  (4)旅游配套设施不健全。景区内的餐饮和住宿缺乏特色,菜肴多以家常菜为主。住宿环境欠佳,没有古色古香的感觉。村内路标过少,游客容易迷路。旅游纪念品特色不够鲜明,难以激发游客消费欲望。
  3.机会分析(Opportunities)
  (1)兰溪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业。兰溪市政府制定了新的《兰溪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通过出台《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实施诸葛八卦村改造提升。新的规划突出体现兰溪山水文化与人文特色,全力打造几条美丽的特色乡村精品线,推动兰溪旅游“走出去”,以旅游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2)高铁开通将吸引更多游客。金建高速铁路正在规划,高铁的开通,势必会完善交通路网,将有利于诸葛八卦村品牌的“走出去”,同时也将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
  4.挑战分析(Threats)
  (1)周边旅游产品同质化。浙中地区的各个古村落建筑以徽派风格为主,旅游项目大多都大同小异。其它古村落,既是诸葛八卦村学习借鉴的对象,同时也是竞争对手。各大古村落都积极发展旅游业,客源争夺激烈。
  (2)旅游需求日益多樣化。随着经济水平和旅客文化水平的提高,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单一的旅游景点和游乐设施无法满足游客。这给古村落旅游发展提出了更大的要求。
  三、诸葛八卦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
  (1)里外整体性开发。村里村外要携手并进、联合开发、相互开放、相得益彰。尤其对尚存的具有诸葛村特色的“高隆八景”遗址,可考虑予以复原,在一定程度上再显当年风貌,增加对游客吸引力。
  (2)进一步开发民居。诸葛古建筑的民居不仅大都是三进两明堂、肥梁胖柱、青砖小瓦、冬暖夏凉,而且带有封火墙,其更为独特之处是户户相通、巷巷相连。可以利用这一独特的旅游资源,有规划地进行开发,如发展古色古香的特色民宿等。
  作者单位:浙江省兰溪市第一中学高三(7)班(321100)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地理新教材已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并取得一定成就。本文对广东地质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活动系统实施情况进行调查,从结果中分析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教学建议。  关键词:地理教材;活动系统;实施现状  地理活动能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相互合作获取地理知识,从而获得地理素养、提高综合能力。广东人民出版社和地质出版社联合出版发行的《地理》教材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
摘要:本文结合本校地理专用教室的设计案例,从学科内容特点、学生学习难点、教师教学问题等方面,分析如何根据学情设计好用、实用且有自身特点的高中地理专用教室。  关键词:学情;地理专用教室;学科特色  一、高中地理专用教室设计现状   1.高大上,但使用率低  某些专用教室设施先进,造价均在五六百万元以上,但参观率较高,使用次数偏少,难以充分发挥其应有功能。产生原因在于校方对地理专用教室的目标定位出现
一、课标要求及解读(表1)  本内容为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第4单元第2节,对应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二、教材分析与处理  高中地理必修3区域部分的编写多以某一区域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在必修1和必修2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将所学地理基础知识和地理基本原理应用到区域分析中,并从空间差异和时间变化两个维度,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是“城市与城市化”的基础,显性知识是“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分区”,隐性知识是 “集聚效应”。集聚效应隐藏在教材的编排结构中,折射着编者的学科素养和学科理念。一般来说,同一类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一致的,导致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在城市空间上出现分化,并在集聚效应的影响下分别发育成不同的功能区。如教材编者用第19页图2.
摘要:本文通过探讨“同课优构”具体教学实践活动,认识到“同课优构”有利于构建更优的知识框架、合作模式、教学模式和素养模式,有利于实现有效地理教学。  关键词:同课优构;有效教学;学科核心素养  一、“同课优构”之“基”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就为地理学习内容的组织、选择和呈现明确了方向。而根据教学内容所选取的学习材料是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具体化,直
一、前言  概念解读:项目式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教学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本质上是解决一个主题下彼此相关联的一系列问题的探究活动。项目式地理教学的探究活动是项目式教学实践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应用型研究成果。与常规教学活动相比,项目式探究活动更提倡从现实问题的解决中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更加强调学生自我导向的学习能力,倡导学生自主决策或师生共同决策,并注重学生项目过程管理能力和核
加快划定各类自然灾害风险区划。中国已有成功划定小比例尺(低分辨率)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洪水风险区划图、综合自然灾害风险区划图等的经验和技术,如果中央和地方政府及各相关部门能够进一步加强主要自然灾害系统(包括致灾因子、承灾体、孕灾环境、历史灾情等要素)数据的共享、整理与综合分析、计算与模拟,必将会大大加快地震、台风、洪水等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的主要自然灾害和综合自然灾害大比例尺(高分辨率)风险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II教材中的地理活动案例,对教材中的乡土地理活动案例以及对可以用乡土地理案例替换教材中的典型案例作出统计,并提出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建议,以更好开展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地理兴趣和学习效率。  关键词:乡土地理;案例;生活化  “乡土”在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解释为“一般指县一级行政区域”。教学中的“乡土地理”就是师生所在区县为教学内容的“区县地理”。随着高中新
摘要:本文以全国卷Ⅰ“文综”地理高考真题为引子,对试题背后所蕴含的“一体四层四翼”内涵、地理核心素养及课程育人价值进行挖掘,旨在对2018年的高考备考及课堂教学有所启发。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高考地理试题;课程价值;地理情景  教育部倡导的“一体四层四翼”的“一体”为“落实立德树人、服务高校选拔、导向中学教学”,即为什么要考,强调高考的功能与价值;“四层”为“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核心
一、 直击高考(见表1)  二、思维构建  ★知识网络  1.水循环的主要地理意义  水循环是指水体的空间位置移动及其运动形态、物理状态的变化。太阳能和地球重力是推动水循环的动力。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见表2)。  2.洋流的分布规律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图示(见图1)。  (2)洋流对地理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