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响应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总体建设布局,和北京作为首都城市提出的“全面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北京档案史料》2013年第3辑策划推出了“北京的名园名山”专辑,收入史料14组,刊发相关文章10篇。
其中新公布的7组档案史料是:
1928~1933年颐和园接收、管理、修缮史料/王海燕选编
内容提要:1928年8月15日,颐和园正式由国民政府内政部划归北平市政府管辖,成立管理颐和园事务所。本组史料主要包括:1928年关于颐和园接收情况的文件;事务所成立初期为拟定各管理办法、暂行章程、办事细则等规章制度以及修理石舫、钓鱼台、双亭、杏桥、佛香阁花墙、耶律楚材墓庐等工程的相关文件等。
抗战胜利后颐和园史料一组/鹿璐选编
内容提要:1948年底,中国人民解放军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初步接管颐和园。本组史料主要包括管理颐和园事务所1947年工作报告和北平市军管会初步接管颐和园经过的相关档案。
民国时期玉泉山水源整理及水道闸洞管理史料/梅佳选编
内容提要:1928年国民政府设立北平河道管理处。北平特别市成立后,将北平河道管理处移交北平市政府接管,隶属管理颐和园事务所,开始着手勘查,拟订疏浚、整理玉泉山泉流计划。本组史料主要包括: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北平市勘查、整理、疏浚玉泉山水源的呈文、节略、训令、计划、报告书等,以及三四十年代管理玉泉山各水道闸洞的相关文件等。
20世纪20至40年代圆明园管理史料/刘静选编
内容提要:1928年,北平特别市政府成立清理圆明园园产事务所。1929年,该所裁撤归并至管理颐和园事务所。1933年,北平市政府组织成立圆明园遗址保管委员会。1934年圆明园故址交清华大学办农事试验场,以三年为期。本组史料基本反映了这一期间圆明园管理变更的概况,并包括北平市工务局印制圆明园遗址详图的史料,以及抗战胜利后关于查复清华大学有关代管圆明园地亩情形的公文。
1922~1926年北海公园史料/孙刚选编
内容提要:北海与中海、南海合称三海,1922年北洋政府有开放三海之议,后因中南海为中枢所在,未易划清,议由北海先行开放。1925年8月1日,北海公园正式向游人开放。1925年11月,北海公园组织董事会。本组史料主要包括1922~1923年筹办开放三海委员会、1925年北海公园筹备开放、成立北海公园董事会档案以及北海公园第一届业务报告书等。
抗战胜利后北海公园史料/王永芬选编
内容提要:1946年1月,北平市政府令工务局局长谭炳训任北海公园委员会委员。谭到任后,对管理机构进行改组,加重整顿财政收支,使各项园务得到逐步改善。该组史料主要包括民国三十四年九月至民国三十七年八月二十日北海公园业务报告。
1956~1963年中央和北京市领导视察各公园指示一组/方立霏选编
内容提要: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和北京市的各级领导非常关心各公园的建设情况,在参观视察各公园时对公园建设做出指示。北京市园林局于1963年对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各级领导对各公园的指示和各公园对于指示的执行情况进行了汇集整理。本组史料即是对这次汇集整理情况的反映。
本专辑还收录了:《光绪末年规划改建什刹海为公园史料》、《民国初期在地坛筹设京兆公园及整修史料一组》、《1936年重建中山公园唐花坞史料》、《中南海公园史料(一)——二、三十年代中南海接收、开放经过史料》、《中南海公园史料(二)——1938年至1944年中南海公园事务报告书》、《中南海公园史料(续补)》(整理中南海公园临时委员会第一期报告书)、《北京植物园筹备建设史料》7组史料。
收入文章包括:《万柳堂与玉渊潭及龙潭公园的历史因缘》、《清代南城万柳堂及其文化活动》、《凭吊之所·国耻记忆·文化资源:民国知识界对于圆明园的三重印记》、《圆明园遗址——别样美丽的园林》、《民国年间静明园遗址的损坏、修缮和保护》、《北海公园的牌楼和桥》、《明清祭日之所——日坛》、《大房山与大金古刹灵峰寺》、《京南最大湿地——南海子郊野公园》、《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毛泽东三顾颐和园》。
其中新公布的7组档案史料是:
1928~1933年颐和园接收、管理、修缮史料/王海燕选编
内容提要:1928年8月15日,颐和园正式由国民政府内政部划归北平市政府管辖,成立管理颐和园事务所。本组史料主要包括:1928年关于颐和园接收情况的文件;事务所成立初期为拟定各管理办法、暂行章程、办事细则等规章制度以及修理石舫、钓鱼台、双亭、杏桥、佛香阁花墙、耶律楚材墓庐等工程的相关文件等。
抗战胜利后颐和园史料一组/鹿璐选编
内容提要:1948年底,中国人民解放军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初步接管颐和园。本组史料主要包括管理颐和园事务所1947年工作报告和北平市军管会初步接管颐和园经过的相关档案。
民国时期玉泉山水源整理及水道闸洞管理史料/梅佳选编
内容提要:1928年国民政府设立北平河道管理处。北平特别市成立后,将北平河道管理处移交北平市政府接管,隶属管理颐和园事务所,开始着手勘查,拟订疏浚、整理玉泉山泉流计划。本组史料主要包括: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北平市勘查、整理、疏浚玉泉山水源的呈文、节略、训令、计划、报告书等,以及三四十年代管理玉泉山各水道闸洞的相关文件等。
20世纪20至40年代圆明园管理史料/刘静选编
内容提要:1928年,北平特别市政府成立清理圆明园园产事务所。1929年,该所裁撤归并至管理颐和园事务所。1933年,北平市政府组织成立圆明园遗址保管委员会。1934年圆明园故址交清华大学办农事试验场,以三年为期。本组史料基本反映了这一期间圆明园管理变更的概况,并包括北平市工务局印制圆明园遗址详图的史料,以及抗战胜利后关于查复清华大学有关代管圆明园地亩情形的公文。
1922~1926年北海公园史料/孙刚选编
内容提要:北海与中海、南海合称三海,1922年北洋政府有开放三海之议,后因中南海为中枢所在,未易划清,议由北海先行开放。1925年8月1日,北海公园正式向游人开放。1925年11月,北海公园组织董事会。本组史料主要包括1922~1923年筹办开放三海委员会、1925年北海公园筹备开放、成立北海公园董事会档案以及北海公园第一届业务报告书等。
抗战胜利后北海公园史料/王永芬选编
内容提要:1946年1月,北平市政府令工务局局长谭炳训任北海公园委员会委员。谭到任后,对管理机构进行改组,加重整顿财政收支,使各项园务得到逐步改善。该组史料主要包括民国三十四年九月至民国三十七年八月二十日北海公园业务报告。
1956~1963年中央和北京市领导视察各公园指示一组/方立霏选编
内容提要: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和北京市的各级领导非常关心各公园的建设情况,在参观视察各公园时对公园建设做出指示。北京市园林局于1963年对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各级领导对各公园的指示和各公园对于指示的执行情况进行了汇集整理。本组史料即是对这次汇集整理情况的反映。
本专辑还收录了:《光绪末年规划改建什刹海为公园史料》、《民国初期在地坛筹设京兆公园及整修史料一组》、《1936年重建中山公园唐花坞史料》、《中南海公园史料(一)——二、三十年代中南海接收、开放经过史料》、《中南海公园史料(二)——1938年至1944年中南海公园事务报告书》、《中南海公园史料(续补)》(整理中南海公园临时委员会第一期报告书)、《北京植物园筹备建设史料》7组史料。
收入文章包括:《万柳堂与玉渊潭及龙潭公园的历史因缘》、《清代南城万柳堂及其文化活动》、《凭吊之所·国耻记忆·文化资源:民国知识界对于圆明园的三重印记》、《圆明园遗址——别样美丽的园林》、《民国年间静明园遗址的损坏、修缮和保护》、《北海公园的牌楼和桥》、《明清祭日之所——日坛》、《大房山与大金古刹灵峰寺》、《京南最大湿地——南海子郊野公园》、《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毛泽东三顾颐和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