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里的智慧选择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cz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教学的课堂里,教师们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不同的课型,提出多种教学、学习策略。 “探究性学习方式”在语文课堂里的实施,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语文课堂;实施策略
  探究性学习方式是国家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倡的。所谓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教师指导下自主解决问题。语文课堂里的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讨,变知识注入为思想沟通,变单向吸收为多面交流的语文教学活动。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土壤,应当成为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
  一、问题提出,引发探究
  作家启凡曾说:“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研究问题的提出,构成学生学习的驱动力。问题的提出,可以由学生自己发现、提出,也可由教师高屋建瓴地提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如《听听那冷雨》篇幅较长,有探讨价值的点也较多。课堂上,有些老师会选择直接指导学生品味文章语言。这节课,教师抓住突破口,确立探究主题,将学生引入探究实境。
  二、小组合作,有效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中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探究性学习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和谐、自主、实践和创造,通过全方位的主体参与,让学生的观察分析、语言表述、综合比较、判断推理等能力得以有效养成。在探索伙伴的选择、探索时间的调控上,也应有明确的要求。如任教老师教授《未选择的路》这首诗歌时,为实现精读四个诗节的内容及情感,提出宏观的讨论问题:请同学们从意象、内容、表现手法欣赏诗歌并交流感受。教师采用如下策略:一是教师按照就近原则,前后桌的四个同学组成一个学习组,由一位“记录员”将该小组的讨论成果记载在“记录本”上;二是讨论时间是10分钟。教师作为一个参与者,同相关小组一起欣赏各诗节,形成民主的课堂氛围;同时,教师也作为一个组织者,很好地把握节奏,维持教学秩序,为学生流畅交流奠定基础。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浓郁的激情能充分有效地调动学习智力因素,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小组合作,教师参与,构建民主、和谐、平等的氛围,有利于学生主动有效地进行探究性学习。
  三、提供平台,激励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语文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是教师导入课文,接着,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深入感知课文,去体验字词句、修辞、含义及作者立意、布局等方面的精妙之处,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从不同的角度来表达交流各自的感受。这种教学模式,容易造成教师讲学生听,或者教师问学生答的局面,时间被教师的“讲”或“问”占有,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失去了读、感、思、悟、谈、探的机会。而在新的教学模式的指导下,给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现、探究提高的机会。如语文课中,可以打破常规思维,由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让学生来导入新课;在探究成果展示时,教师可用期待的语调鼓励学生自己出来赏析某个语段、某句话甚至是某个词,之后给予中肯、到位的点评,而一组同学也可提出问题由另一个组的同学来解析。学生通过赏析、发问、答疑,整个课堂散发出浓浓的探究学习氛围。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学生的组合目的,教师的评价机制,课堂营造的氛围等,都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满足学生内部探究需求,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教师在课堂里,需更努力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让学生的探究活动迸发创造的火花。
  四、由点及面,深化探究
  探究性学习在目标定位和内容选择上偏重于学科间的联系和渗透,质疑问难,深入研究并解决问题。同样语文的探究性学习,要把课文以及自然、社会、自我都作为探究的对象,也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比如社会调查、现场观察、采访人物、体验学习、课堂讨论、查阅资料等。这种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在更高的层面上进行学习。如学习《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一文,教师可引导学生由事件品读出蔡元培先生对“我”的教益及“我”感受到的蔡先生的人格魅力。在这个解读、引领过程中,教师可先提出:(1)本文写了哪几件事;(2)读者感受到了蔡先生哪些人格魅。学生在概括、交流时,教师抓住关键语句进一步追问,直切要害,引领学生真正领会作者如何产生敬仰之情。问题设置由面及点,学生在探究中挖掘、深化。总结全课时,教师还可采用口语交际的形式:模拟蔡先生和“我”的对话,就蔡先生的思想为主题展開对话。这一设计,学生在活动中,再次理清蔡先生与众不同的思想,真切感受其卓越的人格魅力,洋溢崇高的敬仰之情。
  探究性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学习过程。通过探究性学习,让学生经历其过程,保持其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当鼓励、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创造融洽的教学气氛,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大胆“质疑问难”“追根问底”和“别出心裁”地思考问题,指导学生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由点及面的深化探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张家港职业教育中心校)
其他文献
〔摘要〕梦是潜意识的产物,可以帮助人们觉察自我的心灵状态,理解现实世界在潜意识中的反映,促进心理的自我成长。本文运用荣格梦境工作的联想分析法、扩充分析法和积极想象,结合三个梦境,帮助高三女生开展个体心理辅导,引导其觉察自我学习动力状态,咨询效果良好。  〔关键词〕梦境分析;学习动力;高三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02-0027-0
〔摘要〕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学生隔离在家,教师采用“空中课堂”线上授课。在这段特殊时期内,本研究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以1315名高中生为研究对象,使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学习投入量表和个人成长主动性量表进行线上问卷调查,探讨疫情期间家庭功能对高中生在家学习投入的影响,以及个人成长主动性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疫情期间高中生所处家庭具有较高的亲密度和适应性,女生的家庭亲密度水平显著高于男
哈钦斯和他主编的《西方世界伟大著作》    《西方世界伟大著作》(GreatBooksoftheWesternWorld)是一套卷帙多达五十四卷的大型丛书。它汇编了上下两千多年(从公元前八世纪到十九世纪末),从荷马到弗洛伊德共七十四位哲学家、思想家、科学家的四百四十三部代表作的全文。一九五二年,该丛书由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出版,一九八○年第二十三次印行。主编是美国颇有声望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魏书生老师到外地讲学的时候,有位青年教师问:“魏老师,您说,钱梦龙和您教语文的方法,谁的更  好?”  魏老师说:“对你提出的这个问题,我一定要说,而且是发自内心地说,钱梦龙老师比我高明得多。我真心诚意地向他学习,学了十几年了。他是我的前辈,比我父亲的年纪还大。”  青年教师说:“不,魏老师,我们认为相比之下,您的这些教学方法对我们青年人来说操作性更强、更具体。”  魏老师说:“不行,你千万不能这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生命教育;小学生      【活动理念】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极易受外界影响,感情开始多变而且不轻易外露,对生命所蕴涵的意义没有明确的认识,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严重的甚至出现轻生的念头。为此,在这个阶段引导学生热爱生命,感受生命的珍贵有重要的意义。本课结合四川地震后所形成的心理教育氛围,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感受自己现在的价值和“明天”的美好,从而深化“珍爱生命”的主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倡导:“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多媒体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内容,进入课堂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作文教学如能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对激发学生兴趣,减轻心理压力,消除谈“作”色变的恐惧思想有极佳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它能使作文变得
叶夫图申科在当代中国  《〈娘子谷〉及其它—苏联青年诗人诗选》,作家出版社一九六三年版,标明“供内部参考”,是后来说的“黄皮书”的一种。只有一百三十一页,定价人民币三角四分,收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出生的苏联诗人叶夫杜申科(一九三三年生,现在通译为叶夫图申科,或叶甫图申科)、沃兹涅辛斯基(一九三三年生)、阿赫马杜林娜(一九三八至二○一四)的三十余首作品。“文革”前夕和“文革”中我读过的“黄皮书”有这样
摘要:教师的首要任务并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在进一步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同时,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作为老师,我认为应着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英语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它的作用已越来越明显。新英语教学大纲将英语课程的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把学习英语同当今的时代特征、我国的基本国策、新世纪的公民素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掌握英语是
〔关键词〕偏执型人格;个案研究;性格  偏执,是偏执型人格的表现。偏执型人格,又称妄想型人格,这种人格的人有投射性思维,易敌对、猜疑、妄想、被动体验和夸大,不信任他人,认为别人都有恶意。依据《庆阳市农村普通高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分析报告,庆阳市部分高中生有轻度或中度的偏执倾向。  一、典型案例分析  (一)个案基本情况  仙涛(化名),高三学生,家住县城附近一个小村庄。其家世代以务农为业。平时,
世界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幼儿“内在潜能”的发展。本人在多年的蒙氏教学实践中,通过创设良好的数学教育环境,让儿童在不断尝试和操作中,培养对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学习兴趣。  一、提供操作性材料,创设活动区角  针对儿童数学心智发展的特点,蒙台梭利把高深的数概念简单化、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为儿童设计精致完整、科学且有数学知识内涵的实物化教具,让儿童通过双手的操作掌握数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