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伦理法思想异化及其扬弃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党的十五大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法治中国的进程步伐不停。党中央把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等看做战略性的问题,可见,法治在现代社会的重要地位和在文明社会中的积极作用。依法治国并没有否定以德治国,在推进依法治国理念的过程中发挥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有益资源在当下社会治理中的能动作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儒家伦理法思想有其局限性,但要努力挖掘其积极的一面为法治中国做出应用的贡献。
  关键词:伦理法思想;现代意义;突破;研究
  中图分类号:D9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7)14-0293-01
  作者简介:翟彦(1976-),男,山东聊城人,就职于河南启轩律师事务所,研究方向:民商法。
  在党的十五大上,依法治国得到了确认,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更是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其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出了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坚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这就要求法律工作者要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坚持中国特色的法律建设,要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几千年来,儒家文化孕育了中华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基因,离开深入研究儒家文化以及儒家思想对中国人的精神层面的影响都是不现实的。在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的用典表达中可以清晰的看到受到儒家积极入世态度影响之重。总之,在法治化今天,抛开儒家法伦理层面的研究对法治化来说是一种缺憾。因此,要努力挖掘、发扬儒家伦理法在当下的积极意义,为全民守法,人人具有法治理念思想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一、仁,儒家伦理法思想的起点和终点
  通观《论语》一书,仁子出现率最高,可见,不深入理解仁的深刻含义就无法明白儒家的伦理法思想。在儒家文化以及儒家文化主导下的中华文化,仁的思想特别突出。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创始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以仁学思想跻身影响力的人物之中。所以,在现代社会探讨儒家伦理法的现代意义及其突破局限性,都必须从仁的起点关注才能明白和达到仁的终点,也才能理解儒家伦理法思想的内涵和意义。在儒家为代表的孔子所生活的年代,社会处于动荡不安,道德危机凸显,礼崩乐坏,各种不人道的事件出现,正是在纷纷征战的过程中,有些英明的君主渐渐明白了人的重要性,因此,仁者人的思想逐渐确立起来,儒家在这个阶段创立的仁学,标明从神本位到人本位的转变,从神道发展到人道。在《论语》中,可以把仁分为四类,但都是关于人的学说。第一,论仁“为众德之说”。第二类,论仁人。第三类,论“爱人”。第四类,论践行仁的方法。最出名的就是“己欲立而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以看出,仁在儒家看来是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是古代关于如何做人做事,使政治法律合乎人道的学说。在礼与仁的关系辨析中,礼是仁的表现,仁是礼的核心,礼易仁难,仁高于礼,也重于礼。在仁与法的关系中,儒家提出了对法的“损益”判断,突出表现对人道的重视。在儒家以仁对礼的褒贬中包含了对法的价值评价。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不理解仁以及仁和礼,仁和法等等就无法理解儒家的伦理法思想。
  二、儒家伦理法思想的基本原则
  从儒家宏达的仁学出发,儒家伦理法思想体现了儒家的礼与仁,这是儒家伦理法在具体法律实践中的表现,这些表现内化为一些基本原则,概括儒家伦理法思想基本原则可概括为:民本原则、家族伦理本位原则、相对的君主主义原则、中庸主义原则、天下大同的理想法原则。这些原则在历史上都是对前一个朝代的进步,有些也可以借鉴为现代法治社會所用。
  三、儒家伦理法思想的主要内容
  通过梳理儒家伦理法思想可以发现,儒家的伦理法思想内容十分庞杂,涉及到立法、司法、执法、守法等领域,以及法理的、刑事的、经济的和诉讼的等方面,这些是儒家伦理法思想的具体的观点和主张,它包括如下方面:(一)“正名”—法自君主出的立法观。(二)“道德齐礼”—德刑关系论。(三)“为正在人”—人与法的关系论。(四)“富人”和’“教之”—预防犯罪的理论。(五)“刑罚中”—刑法观与刑罚观。(六)哀矜折狱——刑事司法主张。(七)“父子相隐”—诉讼原则。(八)“直道”—司法道德观。(九)轻徭薄赋—财政赋税方面的法律主张。这九个方面可以真实的体现了儒家伦理法思想的面貌,对当今研究法律具有借鉴的意义。
  四、儒家伦理法思想的当代意义及其突破
  儒家的伦理法思想在古代以及现代社会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例如在重人事轻鬼神,仁道高于王权,刑罚中,哀矜折狱等都体现出了法治的文明水平,表现出对人的关怀和价值体现。但是,不可回避的是:儒家伦理法思想不可能也不能够跳出历史的局限性和时代的局限性,他们的伦理法思想和现代法治文明的要求还有很远的距离。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法治已成为中国政府治理国家的主导思想,如今,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使得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不可与现代可比的。如今,在党的领导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下环境下,依法治国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有力抓手,法治已从法制到法治的根本性转变,发挥儒家伦理法思想的有益成分必将为现代法治文明社会会提供有益的借鉴。
  [ 参 考 文 献 ]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J].共产党员(河北),2014(11).
其他文献
高校艺术专业的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与一般专业的学生相比有显著的特殊性,为此在日常的工作中要重视分析艺术专业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并针对这些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T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时代的进步,我们国家近几年的经济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其在实际的应用与发展过程当中,我们所应用到的经济发展视角以及以往的传统发展方法在实际的应用以及发展过程当中已经不能进一步促进企业发展,而企业想要当下的社会发展过程当中想要进一步收获大量的竞争力,就需要进一步及进行改革,但是在实际的改革过程当中必将会受到极大程度的阻碍,内部纠纷问题就是其中一个。藉此,本文对企业改革中矛
在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下,中国文化应当怎样应对?回顾黄宾虹对中国文化的自信,会对我们有许多启示。 “今我中华,……道成艺成,明于上下,国学彪炳,光耀宇宙。”(《美术周刊弁言
摘要: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智力发展的实例分析,指出了培养学生扩散思维、发展智力的意义,并阐述了培养学生扩散思维、发展智力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智力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5-0198-01  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时,教师常常发现很多学生解答数学题过程中,多数情况只会关注于解题所得到的答案,却不分析一些数学题解答时所用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摘 要:随着时代的演化和发展,科学技术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和提升,为我国高等教育的进步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中一部分重要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在以互联网为主体的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下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本文深入探究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和教育路径应该如何顺应环境变化,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策略,为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新媒体的运用提供思路。以此进一步提升对思想教育的重要性的
摘 要:法学是我国社会性学科中一种具有实践性和实用性的学科。法学的实践教学是法学教育一个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主要就完善我国法学实践教学的意义、方法两个方面内容进行论述。  关键词:我国法学实践教学;完善意义;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7)14-0292-01  作者简介:张科伟(1984-),男,河南平顶山人,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期刊
近年来,随着文物保护和博物馆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博物馆藏品库房的环境监测和调控要求也不断提高,传统的人工记录和干预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科学管理的要求。本文在自主研发和实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