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市长安区古树名木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n0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各种社会资源的保护也越来越重视,而古树名木在这些社会资源中属于十分重要的内容。本文分析了西安市长安区古树名木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园林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古树名木;保护;问题;对策;陕西西安;长安区
  中图分类号 S75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8-0164-01
  古树名木在现代社会上属于一种十分重要的资源,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并且具有重要价值。就当前实际情况而言,古树名木生长现状并不理想,很多树木已经逐渐表现出衰亡情况。因此,目前十分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对这些古树名木加强保护。西安市作为七大古都之一,拥有的古树名木数量相对较多,为了保证这些树木能够更好生长、延长其寿命,本文结合长安区古树名木的实际生长情况,就古树名木保护进行探讨。
  1 存在的问题
  古树名木属于当前社会上一种十分重要的不可再生资源,其象征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以及深厚文化底蕴,已经成为无价之宝,同时在自然文化遗产中也已经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另外在园林式城市及国家名城建设方面也属于必不可少的内容。就当前实际情况而言,在城市古树名木保护以及养护管理方面,其情况并不十分理想,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很多树木原本的生长环境及其周边环境土壤均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破坏,在生长过程中丧失良好的生存空间。另外,由于古树名木树龄均较大,并且在人为破坏作用下,长期以来很多古树名木均处于生长弱势状态,严重的还会死亡。此外,当前对于古树名木保护方面的宣传相对较少,人们的重视程度普遍较低,导致古树名木保护缺乏良好的氛围。同时,很多古树名木产权已经归属于私人或私人企业,导致这些树木在受到严重损害以及不良影响时无法对其进行养护及合理管理,加上当前相关专业技术及专业人员比较缺乏,也会导致古树名木保护以及养护管理难以取得理想效果[1-2]。
  2 保护对策
  2.1 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的宣传力度
  在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开展過程中,应当对古树名木保护加强宣传力度,从而使人们的保护意识得以有效提升。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长安区政府及林业工作站应当与电视台及广播电台加强联系,从而可通过广播及电台形式,将古树名木保护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及意义向公众进行宣传,从而使人民群众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对这些古树名木自主加强保护,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从而可获得广泛的群众基础,这在古树名木保护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义。
  2.2 尽可能减轻城市建设造成的影响
  在古树名木保护方面,要尽可能减轻城市建设对古树名木造成的影响。长安区政府对于要拆迁区域,应当及早进行调查及登记,从而准确了解现存的古树名木,并且要尽量不使这些树木生长环境发生改变。随着当前长安区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往往会有一些古树名木未登记的情况出现,而城市建设又是不得不开展的一项工作,因而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应当更加全面细致地开展工作,与城市建设规划部门尽早进行沟通,并且要安排专业人员尽早进入待拆迁区域进行详细调查,尽可能准确把握每一株古树名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不改变其生长环境,从而保证这些古树名木能更好生长,对其进行更好的保护。
  2.3 构建科学规范的保护管理体系
  对长安区内古树名木资源进行详细调查,对其分级编号,并建立档案,设立相关标志牌,实行分级保护。同时,对这些树木管理权属及责任应当明确,使专业保护及民众保护实现有效结合,使日常养护及定期养护相结合,安排专业人员对其进行管理。另外,应当建立古树群保护区域,对于一些散生树木设置永久性围栏,经常进行巡护,从而保证其不会被损害。
  2.4 加强法律保护力度
  长安区政府应依据当地古树名木资源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关保护法规及条例,从而对古树名木加强法律保护,对于古树名木迁移审批制度应当进行进一步规范,从而使古树名木保护能够具有一定的法律依据,使古树名木保护实现法制化。另外,对于毁坏古树名木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进一步加强打击力度。对已经构成犯罪的行为,应当依据相关法律追究其刑事责任;对未构成犯罪的违法行为,不但要制止其行为,还要对其进行处罚,从而使古树名木得到更好的保护[2-3]。
  3 结语
  随着当前古树名木资源越来越少,古树名木保护也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社会任务。在西安市长安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中,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应当清楚认识到当前古树名木保护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选择有效措施加强古树名木保护,从而使古树名木得到更好的保护[4]。
  4 参考文献
  [1] 陈明赞.古树名木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5(17):214-215.
  [2] 黎琼华.陆良县古树名木现状及保护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4(3):189-190.
  [3] 柯昌言.白河县古树名木保护和调查的几点思考[J].陕西林业,2010(3):32.
  [4] 左志高,刘昕颖.承德市城镇古树名木保护调查与思考[J].河北林业科技,2015(2):64-66.
其他文献
摘要 农村沼气是一项关系农村能源、农村卫生、农业生态和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本文以南阳市农村沼气发展实践,深入总结了沼气的发展历程、现状、问题和原因,明确了沼气发展的方向、定位、对策和建议,对促进农村沼气事业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农村沼气;现状;问题;对策;河南南阳  中图分类号 S21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4-0193-03  随着农业生产
摘要 为了提高二倍体太子参组织培养中丛生芽的诱导率,以优良二倍体太子参萌发的芽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NAA、6-BA的激素对外植体进行诱导。结果表明,NAA和6-BA对二倍体太子参丛生芽诱导均有促进作用,且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0.5 mg/L NAA和1.0 mg/L 6-BA最适宜二倍体太子参丛生芽诱导培养。  关键词 太子参;组织培养;二倍体;外植体  中图分类号 S5
摘要 本文以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异丙威乳油作为对照药剂,研究了25%吡蚜酮悬浮剂对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5%吡蚜酮悬浮剂对水稻稻飞虱防治效果较好,其中药后2 d,25%吡蚜酮悬浮剂300 mL/hm2的总体校正防效为81.6%,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300 g/hm2的防效,与对照药剂20%异丙威乳油2 250 mL/hm2的防效相当;而药后7、14、21 d
摘要 近年来,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瓜类果斑病、番茄斑萎病毒等植物疫情在北方瓜菜产区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菜农生产积极性,给蔬菜引种企业、繁种单位及育苗基地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和信誉危机,威胁着北方瓜菜产业和我国农业生产安全。根据国内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传播及危害情况,结合检疫工作经验,总结了蔬菜检疫性病害的发生危害特点,对不同种类病害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不同从业主体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范对策
摘要 从温度、降水、日照3个方面介绍了2014年辽源市春季气候概况,分析了春季农业气象条件,以期为指导该市农业生产活动的进行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气象条件;春季;农业生产;影响;吉林辽源;2014年  中图分类号 S1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2-0246-01  2014年春季辽源市的气候特点为早期气温变化幅度小,回温时间早且回暖快,气温持续偏高;中期降
摘要 以包头市园林科技研究所为试验基地,以2010年引进的王族海棠、珍珠海棠、亚当海棠和钻石海棠为试验材料,通过3年研究4种海棠的生物学特性、生长规律、繁殖方式及适应性。结果表明:这4种海棠的适应性较强,耐寒、抗病虫害,基本适应包头市的气候条件,且枝叶繁茂、花色和果色艳丽,是优良的园林观赏植物。  关键词 观赏海棠;引种表现;物候观测;评价标准;内蒙古包头  中图分类号 S685.99 文献标识碼
摘要 介绍了中华鳖多种混养技术,包括示范塘选择与准备、养殖模式优化调整、日常管理、病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养殖户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中华鳖;多种模式;混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966.5;S962.9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9-0269-01  经过几年来的摸索与研究,嘉兴市秀洲区在传统的养殖模式基础上,发展了鱼鳖、虾鳖、菱鳖、藕鳖、稻鳖这5种适合秀洲区实
摘要 以鱿鱼丝为研究对象,在对鱿鱼丝产品辐照前卫生指标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辐照处理、辐照前储存条件、辐照后储存条件对鱿鱼丝产品卫生和感官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对鱿鱼丝辐照加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害因素进行分析,确立了HACCP体系关键控制点和限值,建立了鱿鱼丝辐照加工的HACCP计划表。结果表明:鱿鱼丝产品微生物污染问题仍较普遍,辐照前后储存条件对鱿鱼丝色变影响明显,辐照处理对鱿鱼丝产品卫生指标控制效
摘要 为揭示海南岛水稻田土壤有效硅含量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并为海南省硅肥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野外采样调查、室内分析及GIS作图相结合的方法,在分析各市县水稻田土壤有效硅含量基础上,研究成土母质、海拔高度和降雨量对土壤有效硅含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全岛仅海口市和临高县的平均含量超过了70 mg/kg,海南岛属土壤有效硅严重缺乏地区;低海拔地区土壤有效硅含量普遍高于高海拔地
摘要 研究3种生物农药对赤峰地区草原蝗虫的防治效果,以为在同类区域开展生物治蝗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施药后14 d,1.3%苦参碱水剂、0.3%印楝素乳油和1.2%烟碱·苦参碱乳油对蝗虫的防治效果都达到了85%以上,0.3%印楝素的防治效果达到了90%以上,效果较好,在防治草原蝗虫时可选择使用,以达到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污染的目的。  关键词 生物农药;蝗虫;防控效果;内蒙古赤峰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