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竞争合作优势: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持久不衰的理论解释

来源 :财贸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chao09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抓住了全球产业链重构过程中制造业生产环节国际转移的历史机遇,奠定了中国工业品制造大国和贸易大国的地位.即使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国际贸易争端与逆全球化浪潮等“黑天鹅”事件,中国产品依然保持强劲“韧性”,并没有陷入所谓的“比较优势陷阱”.西方主流国际贸易理论对此难以做出解释,亟须我们对西方理论进行反思,并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为武器,从纷繁复杂的中国故事中,抽离出具有高度概括性的逻辑主线和基本规律.这就是:劳动要素、开放合作、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大规模市场、技术创新五种优势在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演进中梯度递进、逐级叠加、螺旋上升,由此形成的综合竞争合作优势是中国产品国际竞争力持久不衰的根本动因.在时间和空间上高度匹配并与差异化市场化改革高度契合,形成培育中国综合竞争合作优势的内在动力和体制保障.这就是来自中国实践的理论解释,而不是用中国案例诠释西方理论、证明西方理论正确的书斋教条.
其他文献
2019年人教版高中物理教科书开始发行,注重试题的情境化是其重要的特点之一.在对情境化试题进行概念界定的基础上,以新版物理必修部分为样本,从呈现方式、情境主题、情境类型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通过“一核”、“四层”、“四翼”的内容构建,有助于充分发挥高考的育人功能和积极的导向作用,从高考层面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