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拼音内容枯燥乏味、抽象单调,纯拼音教学容易生厌,所以我们要创设情境激兴趣,巧用插图增情趣,游戏活动添乐趣,链接生活丰富趣,让拼音教学因“趣”而生辉。
关键词:拼音教学;趣味性;创设情境;巧用插图;游戏活动;链接生活
汉语拼音是小学生学习汉字的基础,是学好普通话的工具,是语文学习的敲门砖,它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更是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关键,但是对于刚入小学的一年级孩子来说其内容枯燥乏味、抽象单调,纯拼音教学很容易生厌,所以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地优化教学方法,让拼音教学生动有趣,让拼音教学因“趣”而生辉,让学生其乐融融地学习拼音,进而提升拼音教学的实效。
一、创设情境激兴“趣”
拼音是没有感情、没有色彩的表音符号,缺乏具体内容,学起来枯燥无味,孩子往往会产生厌倦情绪,这就要求老师在拼音教学时遵循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善于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使枯燥的内容形象化,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学习拼音,从而激发学习拼音的兴趣,学得主动、生动。
例如教学《an en in un ün》一课时,有老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同学们,秋天到了,森林里可热闹了,百兽之王老虎给动物们发了邮件,请它们去参加“小小丰收会”,(板书美术字:小小丰收会)成群结队的小动物都赶来了,首先赶来的是几个老朋友,瞧!它们来啦!你们认识吗?跟它们打个招呼吧!(课件出示ao、ou、iu、ai、ei、ui、ie、üe、er)学生开火车认读9个复韵母。接着出示an、en、in、un、ün5个字母,咦?这5个孪生兄弟的面孔怎么是陌生的呢?想认识它们吗?让我们逐个认识它们,并和它们交朋友吧!然后学生在这个情境中学习5个复韵母的读音、字形、书写以及拼读音节。
在这节课中,老师创设了小小丰收会的情境,把拼音变成一个个小动物,赋予人的情感、动作,使枯燥的拼音教学变为趣味性语文学习,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拼音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很快学会了这5个复韵母。
二、巧用插图增情“趣”
部编版拼音教材每一课都配有精美的插图,而且都是整合的情境图,都包含着一个故事情境,注重以图提示字母的音或形,帮助学生借助形象的事物建立字母音与形的联系。如《bpmf》一课,描绘的是一幅郊外游玩的情境图。爸爸和孩子在爬山,孩子手里拿着收音机正在播放音乐,“播”提示b的音,收音机提示b的形;爸爸手里拿着一根拐杖提示f的形。山坡的“坡”提示p的音,男孩子T恤上的字母提示p的形。两个孩子在山脚捉迷藏,小女孩躲在山洞门后,小男孩正蒙着眼睛用手摸。“摸”提示m的音,山洞门提示m的形。
因此,情境图是拼音教学的重要载体,既承载着知识,更体现了语文学习的情趣和方法,充分利用好这些情境图,不但能拉近学生与拼音的距离,更能帮助学生记住拼音的字形和读音。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关注教材,读懂情境图;然后引导学生充分观察图画,看图说话,或讲情境故事,从中引出本课要学的字母和音节,进行发音、记形、书写等环节的学习,这样将学习拼音和发展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有机地整合,既加深了学生对拼音的印象,同时也增添了学习拼音的情趣。如《bpmf》一课,我们可以从情境图入手,引导学生看图说话:这是什么对方?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然后引导学生编说故事:一个天气晴朗的星期天,爸爸带我去爬山,我穿着背上印有P字的T恤,手里拿着收音机播放着音乐。爸爸手里拿着一根拐杖,一边爬一边回头笑着对我喊加油。在山脚下小朋友们在捉迷藏,一个小女孩躲在山洞门后,一个小男孩正蒙着眼睛用手摸,他们玩得开心极了。最后结合学生说到的词语“播放、山坡、用手摸、拐杖”,学习声母b、p、m、f。这样不但可以将拼音学习融入学生熟悉的、喜爱的看图讲故事活动中,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还可以让学生在观察图画、看图说话、编讲故事中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游戏活动添乐“趣”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性,宜多采用活动和游戏的形式。这就要求我们在拼音教学中应设计丰富多彩的游戏和有趣的活动,因为一年级小学生生性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他们对“听我讲、跟我读”的填鸭式教学不感兴趣,而对游戏和活动却十分喜欢。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如果在拼音教学时能融入游戏活动,一定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度,营造出愉悦的学习氛围,对拼音字母的音形会记得更牢固,对音节的拼读积极性也会更高。
如前文中教学《an en in un ün》一课的老师,她在第一课时复习巩固阶段安排了以下的游戏活动:
1.采蘑菇。
认识了新朋友,我们就带着他们到森林里去采集吧!课件出示(同时播放《采蘑菇的小姑娘》歌曲):森林里各式各样的蘑菇,每个蘑菇上面都有一个标签,标签上标的an、en、yuan的四声及音节:dàn、tán、nán、rǎn、běn、fěn、shěn、chén等,认读对的就可以采蘑菇了。
2.采野果。
课件出示画面:森林里各种树上结满了各种各样的野果,要想采野果,就得先读准果子背面的音节,方可摘果子,果子背面的音节分别是:yuān、guǎn、quán、xuǎn、juàn、tuán、duǎn、luàn、zuān、diàn。
比一比,看哪个小队采集的多,哪个小队就是“满载而归”队。
这些采蘑菇野果的游戲活动,增添了拼音学习的乐趣,学生被深深吸引了,他们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玩中学,学中玩,老师教得轻松愉快,学生学得兴趣浓厚,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链接生活丰富“趣”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广阔舞台,中外许多教育家都提出过生活教育的观点,如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他就主张“关心生活、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教育;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也提出“教育即生活”的观点。这些主张都说明了教育和生活的关系,教育要联系生活。拼音教学同样也应该与生活链接,因为生活里有最丰富、最生动的拼音教学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个资源,立足生活,努力拓展教学空间,开阔拼音教学道路,从而丰富学生学拼音的趣味性。
那么如何链接生活丰富拼音教学的趣味性呢?
首先我们要让生活走进拼音教学课堂。在拼音教学中,我们应该让生活走进课堂,构建生活化的课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构建认识,愉快学习拼音,掌握拼音的规律,从而提高拼音学习效率。如学习g读音,联系生活中鸽子、哥哥的读音,g的字形联系数字9等,就很快记住了。课堂上教师还可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设计生活化的游戏活动,如拼名字、猜猜看、编儿歌、做拼音卡片等生活游戏活动,将枯燥乏味的拼音转化为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游戏、活动中感悟体验,自觉地把拼音与眼前事物相联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时学生学习拼音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其次让拼音教学走进社会生活。语文是一门生活化课程,学生每天生活在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中,生活为学生学习拼音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它就像个大课堂,有广泛的拼音学习空间:各种常见的玩具、文具、生活用具、商店、街道的名称,电视、广告及街头标语、招牌和身边动植物的名称,常吃的水果食品的名称……这些都为学生的学习拼音提供了的舞台,可让学生标上音节做成卡片,贴在上面。总之,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生活变成课堂,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拼音学习,从而拓宽拼音学习的渠道,丰富拼音学习的趣味性。
参考文献
[1]童子双: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与研究.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1
[2]温儒敏、陈先云:教师教学用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5
作者简介
朱庆华,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教师。电话号码:13665836888
(作者单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拼音教学;趣味性;创设情境;巧用插图;游戏活动;链接生活
汉语拼音是小学生学习汉字的基础,是学好普通话的工具,是语文学习的敲门砖,它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更是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关键,但是对于刚入小学的一年级孩子来说其内容枯燥乏味、抽象单调,纯拼音教学很容易生厌,所以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地优化教学方法,让拼音教学生动有趣,让拼音教学因“趣”而生辉,让学生其乐融融地学习拼音,进而提升拼音教学的实效。
一、创设情境激兴“趣”
拼音是没有感情、没有色彩的表音符号,缺乏具体内容,学起来枯燥无味,孩子往往会产生厌倦情绪,这就要求老师在拼音教学时遵循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善于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使枯燥的内容形象化,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学习拼音,从而激发学习拼音的兴趣,学得主动、生动。
例如教学《an en in un ün》一课时,有老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同学们,秋天到了,森林里可热闹了,百兽之王老虎给动物们发了邮件,请它们去参加“小小丰收会”,(板书美术字:小小丰收会)成群结队的小动物都赶来了,首先赶来的是几个老朋友,瞧!它们来啦!你们认识吗?跟它们打个招呼吧!(课件出示ao、ou、iu、ai、ei、ui、ie、üe、er)学生开火车认读9个复韵母。接着出示an、en、in、un、ün5个字母,咦?这5个孪生兄弟的面孔怎么是陌生的呢?想认识它们吗?让我们逐个认识它们,并和它们交朋友吧!然后学生在这个情境中学习5个复韵母的读音、字形、书写以及拼读音节。
在这节课中,老师创设了小小丰收会的情境,把拼音变成一个个小动物,赋予人的情感、动作,使枯燥的拼音教学变为趣味性语文学习,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拼音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很快学会了这5个复韵母。
二、巧用插图增情“趣”
部编版拼音教材每一课都配有精美的插图,而且都是整合的情境图,都包含着一个故事情境,注重以图提示字母的音或形,帮助学生借助形象的事物建立字母音与形的联系。如《bpmf》一课,描绘的是一幅郊外游玩的情境图。爸爸和孩子在爬山,孩子手里拿着收音机正在播放音乐,“播”提示b的音,收音机提示b的形;爸爸手里拿着一根拐杖提示f的形。山坡的“坡”提示p的音,男孩子T恤上的字母提示p的形。两个孩子在山脚捉迷藏,小女孩躲在山洞门后,小男孩正蒙着眼睛用手摸。“摸”提示m的音,山洞门提示m的形。
因此,情境图是拼音教学的重要载体,既承载着知识,更体现了语文学习的情趣和方法,充分利用好这些情境图,不但能拉近学生与拼音的距离,更能帮助学生记住拼音的字形和读音。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关注教材,读懂情境图;然后引导学生充分观察图画,看图说话,或讲情境故事,从中引出本课要学的字母和音节,进行发音、记形、书写等环节的学习,这样将学习拼音和发展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有机地整合,既加深了学生对拼音的印象,同时也增添了学习拼音的情趣。如《bpmf》一课,我们可以从情境图入手,引导学生看图说话:这是什么对方?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然后引导学生编说故事:一个天气晴朗的星期天,爸爸带我去爬山,我穿着背上印有P字的T恤,手里拿着收音机播放着音乐。爸爸手里拿着一根拐杖,一边爬一边回头笑着对我喊加油。在山脚下小朋友们在捉迷藏,一个小女孩躲在山洞门后,一个小男孩正蒙着眼睛用手摸,他们玩得开心极了。最后结合学生说到的词语“播放、山坡、用手摸、拐杖”,学习声母b、p、m、f。这样不但可以将拼音学习融入学生熟悉的、喜爱的看图讲故事活动中,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还可以让学生在观察图画、看图说话、编讲故事中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游戏活动添乐“趣”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性,宜多采用活动和游戏的形式。这就要求我们在拼音教学中应设计丰富多彩的游戏和有趣的活动,因为一年级小学生生性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他们对“听我讲、跟我读”的填鸭式教学不感兴趣,而对游戏和活动却十分喜欢。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如果在拼音教学时能融入游戏活动,一定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度,营造出愉悦的学习氛围,对拼音字母的音形会记得更牢固,对音节的拼读积极性也会更高。
如前文中教学《an en in un ün》一课的老师,她在第一课时复习巩固阶段安排了以下的游戏活动:
1.采蘑菇。
认识了新朋友,我们就带着他们到森林里去采集吧!课件出示(同时播放《采蘑菇的小姑娘》歌曲):森林里各式各样的蘑菇,每个蘑菇上面都有一个标签,标签上标的an、en、yuan的四声及音节:dàn、tán、nán、rǎn、běn、fěn、shěn、chén等,认读对的就可以采蘑菇了。
2.采野果。
课件出示画面:森林里各种树上结满了各种各样的野果,要想采野果,就得先读准果子背面的音节,方可摘果子,果子背面的音节分别是:yuān、guǎn、quán、xuǎn、juàn、tuán、duǎn、luàn、zuān、diàn。
比一比,看哪个小队采集的多,哪个小队就是“满载而归”队。
这些采蘑菇野果的游戲活动,增添了拼音学习的乐趣,学生被深深吸引了,他们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玩中学,学中玩,老师教得轻松愉快,学生学得兴趣浓厚,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链接生活丰富“趣”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广阔舞台,中外许多教育家都提出过生活教育的观点,如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他就主张“关心生活、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教育;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也提出“教育即生活”的观点。这些主张都说明了教育和生活的关系,教育要联系生活。拼音教学同样也应该与生活链接,因为生活里有最丰富、最生动的拼音教学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个资源,立足生活,努力拓展教学空间,开阔拼音教学道路,从而丰富学生学拼音的趣味性。
那么如何链接生活丰富拼音教学的趣味性呢?
首先我们要让生活走进拼音教学课堂。在拼音教学中,我们应该让生活走进课堂,构建生活化的课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构建认识,愉快学习拼音,掌握拼音的规律,从而提高拼音学习效率。如学习g读音,联系生活中鸽子、哥哥的读音,g的字形联系数字9等,就很快记住了。课堂上教师还可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设计生活化的游戏活动,如拼名字、猜猜看、编儿歌、做拼音卡片等生活游戏活动,将枯燥乏味的拼音转化为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游戏、活动中感悟体验,自觉地把拼音与眼前事物相联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时学生学习拼音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其次让拼音教学走进社会生活。语文是一门生活化课程,学生每天生活在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中,生活为学生学习拼音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它就像个大课堂,有广泛的拼音学习空间:各种常见的玩具、文具、生活用具、商店、街道的名称,电视、广告及街头标语、招牌和身边动植物的名称,常吃的水果食品的名称……这些都为学生的学习拼音提供了的舞台,可让学生标上音节做成卡片,贴在上面。总之,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生活变成课堂,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拼音学习,从而拓宽拼音学习的渠道,丰富拼音学习的趣味性。
参考文献
[1]童子双: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与研究.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1
[2]温儒敏、陈先云:教师教学用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5
作者简介
朱庆华,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教师。电话号码:13665836888
(作者单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